《大明之风流驸马》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明之风流驸马- 第84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只有这个姐姐是一母同胞,他只相信这个姐姐,至于两个弟弟——嘿嘿,不提也罢!
  “怎么了,是不是父亲的消息?”李承茵嗓子还有些不舒服,声音稍微有些走样。
  用力点了点头,李芳果把信递给了姐姐:“看完烧掉。”
  李承茵拿着信只是看了几行,就一下子睡意全无,惊出一身冷汗。快速地将信看完,晃出火折子烧掉:“父亲真的决定这么做?”李承茵还是有点不能相信,父亲身为高丽大将军,官居极品,手上精兵数万,为什么还要推翻高丽王而自立呢?
  李芳果沉着的声音说道:“男人的事情,你不懂!”
  李承茵闻言有些生气,但只是动了动嘴唇,终于还是没有说话。是啊,父亲的决定,她没有道理不遵从。也许正如弟弟所说的那样,男人的事情,女人其实不懂!
  李芳果对姐姐说道:“王上的任命已经到了,着我即可出任大将军一职,但是首先罚俸禄半年。”
  李承茵心中一凛:“是因为车同彣吗?”
  李芳果“嗯”了一声,毕竟那天他们姐弟俩把人家车同彣给揍了个不成人样,还杀了人家两个保镖。虽然车管相一时间不能把他们怎么样,可这毕竟大大削了人家的面子,高丽王罚他半年俸禄倒也在情理之中。
  李承茵道:“王上最近性格变化很大,听说前日一个宫女无意间说错了话,就被他一刀刀割死。以前的王上虽说不上是明君,可最起码没有这么残暴的。”
  李芳果叹了口气,说道:“王上身边多了一个东瀛的忍者,他叫大冢智三郎,是本州岛最大的幕府将军大冢乔的干儿子。”
  李承茵惊道:“怎么会有东瀛人在王上的身边?怪不得王上最近性情大变,这个东瀛人一定是蛊惑了王上,我们要想办法除掉他……”
  她还没有说完,就已经被李芳果给制止了,门外走进来两个约莫十来岁的男孩子:“二哥,大姐,你们在说什么呢?”
  ………。
  “天下就如同这棋局,有时候一着不慎,导致满盘皆输。太孙,你又输了!”黄子澄笑着说道。
  朱允炆看着棋盘,说道:“黄师傅国棋妙手,孤不及也!”
  方孝孺笑道:“黄大人以棋局作喻,想必定有所指吧?”
  今日送走大哥陈凝之后,朱允炆闲来无事,把他最敬重的三位师傅都请到东宫来聊天。朱允炆好儒道,若非陈凝之这个异数,换个人是很难得到他的认同的,更别提能和他称兄道弟了。要说这里面估计也有朱元璋的授意,不过更多的却是在于陈凝之的个人魅力。不过这种能够吸引男人的魅力,我想不要也罢——阿弥陀佛,作者多嘴了,罪过,罪过!
  黄子澄沉吟了一下,说道:“太孙可知道胡惟庸为什么会死?”
  朱允炆笑道:“他图谋造反,罪有应得,皇爷爷不是已经发了文书通告天下吗?”
  齐泰和说道:“太孙聪明之极,何必绕着圈子说话呢?其实大家都心知肚明,胡惟庸谋反一事,本就诸多疑点,只是我们做臣子的,不敢妄加评论罢了。”
  朱允炆打了个哈哈,说道:“反正我大哥陈凝之发现了他谋反的罪证,此事已经盖棺定论,无需再提。至于为什么胡惟庸会死,我想是因为皇爷爷想牢牢抓住大权吧?”
  方孝孺抚掌曰:“然也!皇帝如果不能大权独揽,早晚会出现唐朝时候的天下大乱,军阀割据混战,民不聊生!太孙不可不鉴啊!”
  黄子澄点头道:“方先生所说正是吾意,我认为,有朝一日太孙即位,首要之事就是削藩!”
  “削藩?”朱允炆眼中闪现一种特别的光芒,若有所思。
  黄子澄声音凝重,掷地有声:“对,就是削藩!圣上方得天下,考虑安定的因素,因此分封了很多藩王。亲王有燕王朱棣等,外姓王如顺王陈友谅,皆有自己的领地和治军权。皇上是出于稳定考虑,可是太孙将来即位,情形又不一样,当是以革陈推新,开创盛世之基业为要务。到了那个时候,这藩王就一定得削!”
  朱允炆眼神迷离,有了些许向往:“开盛世之基业?……”
  方孝孺道:“黄大人所说,某并不认同!想诸藩王经过这些年的苦心经营,多少都有些根深蒂固,要想一朝除去,何其难哉!比如燕王,镇守北地燕京,手下明里暗里军士不下数万,你要一下子把他手中的东西统统拿过来,他如何会肯?顺王陈友谅,本为汉王,自立为帝,手下死忠之士何止千百人?你要削他的藩,他岂肯退让?我以为,此事不急在一时,尚需从长计议!”
  齐泰和道:“这件事情我和黄大人想的一样,当须快刀斩乱麻,当断不断反受其乱,拖得越久,越难根除。”
  黄子澄道:“齐大人所言甚是!太孙啊,还有一事,你的这个大哥陈凝之,你觉得此人怎样?”
  

第一百四十七章 各有高参
更新时间2012…5…2 8:28:28  字数:2579

 朱允炆道:“我大哥陈凝之?他很好啊。”
  黄子澄不耐烦地说道:“太孙,我等都是尽心竭力前来助你,你不要老是故意装糊涂好不好?”
  朱允炆讪笑一声,说道:“皇爷爷说,陈凝之能得刘伯温举荐,必是有真才实学。我这些日子跟他接触以来,发现他确实有诸多过人之处。”
  黄子澄说道:“过人之处?恐怕都是些歪本邪经吧!不过为了声音响一点而已,他居然能够废掉一口大钟,骑马多跑两步大家不是就都听见了吗?拿枪射箭的征战自古已然,他非要整什么火枪,砰砰砰的响声听着就烦,花费那么多钱,也没见什么成效。他最有成效的估计就是那个什么望远镜了,不过望得远些罢了,多派几个斥候过去不就得了,还要依赖波斯商人那种昂贵的玻璃,实在是岂有此理!”
  朱允炆一时无语,心道这些都是陈凝之引以为傲的成就,在你这儿变成了一文不值的东西,他知道了还不找你拼命?还没等他说什么,黄子澄又开始说了:“再说了,他这两年来,提过任何哪怕一条治国方略吗?他能够让我大明国库里面充实哪怕一文钱吗?他没有,他什么都没有做!只不过是沉浸在那些个不中用的奇淫巧计之中,为天下读书人所不齿!”
  方孝孺道:“黄大人,我知道你对陈凝之颇有不满,可是他也有长处的嘛,不能一竿子打死在地,他不是自创了一种书体吗,这也是读书人的事情呀。”
  黄子澄说道:“你不说这个还倒罢了,一提起这个我就有气!自古篆书自李斯所创以来,皆是以线条柔顺光滑为要。后世李阳冰独创玉箸篆,别名铁线篆,也是没有脱离常规。而陈凝之所创之小篆,转折处如刀砌斧削,行笔不能专一,实在是难登大雅之堂!”
  齐泰和说道:“那这么说,太孙和他来往是百害而无一利了?”
  黄子澄道:“也不尽然。想皇上将陈凝之安插在陈友谅身边,未尝不是没有想法的。先不说陈凝之是否为陈友谅侄子,就算是,那也是个两面派。”
  齐泰和道:“陈友谅狡猾非(提供下载…87book)常,难道他就没有觉察出来?”
  黄子澄道:“想你我都能觉察出来,何况陈友谅?陈凝之是一把双刃剑,不知道最终会刺向谁。”
  ………。
  “陈凝之是一把双刃剑,用好了,就有利;用不好,则伤己。”道衍和尚对面前的燕王朱棣说道。
  朱棣刚开始的时候并没有注意到这个道衍,他只是从京城派过来帮助自己给已逝去的马皇后祈福的,这样的一个和尚,他怎么会放在心上?可是相处了一段日子以后,朱棣也终于发现了这个和尚的独到之处。这个和尚用好了,将会是自己的一大臂助,朱棣如是想到。出生在皇家又能活得滋润的,有哪个不是七窍玲珑?朱棣尤其如此。
  朱棣说道:“陈凝之将大师推荐与我,莫非他与我是一条心的?”
  道衍和尚盘膝坐在蒲团上,与一般的和尚无异。朱棣为显示诚心,也学他一样坐在蒲团上。道衍脸上现出微笑:“如果贫僧没有猜错的话,他本来是打算将我推荐给皇太孙朱允炆的。”
  朱棣嘴角抽搐了一下,最终只是淡淡地说道:“他和皇侄是结拜兄弟,想来推荐给他也是正常。”
  道衍呵呵笑道:“可贫僧最终却来到了这里。”
  朱棣说道:“这就是顺王的功劳了。”
  道衍道:“就是在这里了!你有手上精兵压底,燕京之地粮食产量还算可以,对你以后的宏图大展甚为有利。”
  朱棣眼皮动了动,说道:“大师说笑了,想我就是一个逍遥王爷,能有何宏图可言?”
  道衍说道:“那贫僧只是一个和尚,还请施主只跟我谈论佛经。”
  朱棣看着道衍,足足有盏茶功夫,而道衍却只是微笑不语,看不出来有什么心理波动。朱棣突然笑了起来:“大师真是有意思,既然这么说,还请大师帮本王分析一下。”
  道衍说道:“燕王还记得当年圣上起兵之初,有高人赠与的九字真言吗?”
  朱棣正色道:“自然记得,‘广积粮,高筑墙,缓称王’九字真言,字字珠玑,父皇每每提及都是颇多感慨。”
  道衍说道:“那么以燕王之见,目前应当作何策略呢?”
  朱棣站起来给道衍施了一礼:“小王愚钝,还望大师教我!”
  朱棣很是聪明,闻弦知雅意,道衍既然如此说,那定是心中已经有了好的方法了。道衍果然没有让他失望,缓缓说道:“孟子云天时地利人和乃是成功之道,目前你有地利和半个人和,却是没有天时。之所以说是半个人和,是因为目前支持皇太孙朱允炆的还在多数,毕竟他才是正式的皇位继承人。”
  朱棣狠狠一拳砸在地上:“本来父皇在大哥去世后有意立我为储,怎料黄子澄等几个酸儒一力阻挠,说什么立幼不立长,取乱之道也。这都是胡说八道,我这个做叔叔的难道倒比侄子年幼?”
  道衍说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