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潇潇雨歇》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潇潇雨歇- 第29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李靖是隋朝名将韩擒虎的侄儿,自幼酷爱学习兵书战阵。在他还未成年之时,韩擒虎就说他这个侄儿是名将之才,国之栋梁。李靖也正是向这个目标奋进的。只是,人总要遭遇挫折才能成熟,这话也一样适用于李靖。

    按理说,李靖这样的人应该官运亨通才对,有显赫的家世,有名将舅舅,还有很赏识他的大隋功臣杨素。可李靖的官运就是不行,都人到中年了,才混了一个马邑郡丞。

    不仅官不大,运气也不好。刘武周在马邑叛乱,杀了郡守王仁恭,李靖的官算没得做了,她不想跟着刘武周当反贼,好不容易才逃了出来。后又随着雁门的官兵前往讨伐刘武周,又被刘武周和突厥骑兵打得大败而还,丢掉了雁门郡。李靖在雁门失守后赶到了晋阳,向太原郡守李渊汇报军情,此后一直留在这里。

    现在,李靖站在晋阳城外,看着眼前正在操练的骑兵,俊朗的脸上神情异常严肃。他面前的这支队伍,是长孙顺德带领的。几千名骑兵在长孙顺德的指挥下,变换着不同的方阵,队形严整,冲杀有力,士气高昂。

    看着长孙顺德的部队,再想想李世民和刘弘基的队伍,太原征兵得到的士兵在短短两个月里已经被训练成了精兵,而且其中有近三成是精锐骑兵。膘肥体壮的战马,士气高昂的军队,指挥有方的将领,这样一支部队,除了杨广的卫戍宇文化及率领的骁果骑,整个大隋谁人能敌?

    可是,李渊并没有像征兵令中说的那样将这支部队带去打刘武周和突厥,而是放在晋阳郊外天天训练。这是为什么?打不过突厥?李渊不是号称突厥克星吗?不对,李渊这么做一定有不可告人的目的,说不定他……造反,第二个刘武周?

    想到李渊要造反,李靖浑身热血沸腾,他可不是想参加造反,而是想到可以去告发李渊。如果告发成功,嘿,不仅尽到了忠臣的责任,而且距离自己的理想和抱负,岂不是更近一步了?想到做到,为了保密,李靖也没和高君雅、王威打招呼,决定一人行动去江都。

    可惜,李靖的运气真的不好,或者说,李靖此时还没看清命运之神向他打开的门。走出晋阳城,晋阳驿站的站长很好心地告诉李靖,晋阳到江都走不通了,这一路上全是叛军,所有的驿站都失去了联系,想去江都,除非你不要命了。

    无奈的李靖为了寻求帮助,只好把心中的担忧告诉了驿站站长。他碰上了聪明人,这位老兵很快给李靖出了一个好主意,你先去长安,不过不能这样走,扮成囚犯,押解你去长安,到长安后再想办法去江都。李靖就这样踏上了去长安的路。

    李靖踏上告状之路的时候,高君雅和王威也渐渐感觉出了李渊不是要保卫太原,而是有造反的迹象。身为太原留守的副手,这两人没有从这次的大规模征兵运动中得到任何好处,相反,李渊把他们排除在外了。粮草要他们去征集,士兵却一个也不给,手里无兵,心中发毛,高君雅和王威就明白问题出来了。

    看出问题了,就要采取行动,这次高君雅和王威没有犹豫,他们决定马上采取行动。只不过,聪明人和笨蛋的想法就是不一样,聪明的李靖决定去找皇帝告发李渊,而和皇帝保持亲密联系的高君雅和王威却决定下手除去李渊。在别人的地盘上去杀别人,这种事情,也只有高君雅和王威想的出来。

    当然,高君雅和王威还是意识到他们要杀李渊首先要弄到人马。虽然他们是李渊的副手,但两人手中无兵,兵符也在李渊手上。没有人手那就去找!高君雅和王威没有泄气,马上去找了一个手里有兵可以用的人——刘世龙。

    刘世龙官不大,小小的乡长,手下有几十个乡丁,算是有兵之人。高君雅和王威平时很看不上刘世龙这样的小官,想利用别人的时候倒想起人来了。两人当然也有自己的打算,刺杀李渊成功,他们居功,皇帝封赏,太原留守非二人莫属;刺杀失败,罪责刘世龙一人承担,与他们无关。

    面对高君雅和王威的拉拢,一个小小的乡长还有什么可犹豫的,加上高君雅和王威的封官许愿,刘世龙立马就拍胸脯承诺下来。

    一切说好,刘世龙很关切地问:“我们什么时候动手?李渊这个人可有一身好功夫,加上他的手下,还有他那个勇武的二儿子,不策划好,成功的把握可是很小。”

    高君雅和王威相视一笑,感觉自己找对人了,一个会动脑筋的打手:“今年太原大旱,五月十六,李渊要到晋祠主持求雨,仪式进行时,李渊身边不能有亲卫,也就是我们动手的时候。”

    刘世龙马上拍马屁:“高呀,大人们真是厉害。放心,小的一定把这件事办漂亮。”

    “事成之后,我们一定奏请皇上,给你加官进爵。”

    刘世龙嘿嘿直笑:“两位大人更是高升在即,小人先为两位大人恭祝了。”

    面对这样唯利是图的小人物,高君雅和王威是哈哈大笑:“哈哈,哈哈,哈哈哈,好,好……”

    高君雅和王威满意而去,根本不知道刘世龙尾随他们之后也来了晋阳城。当天晚上,唐公府里,刘世龙坐在了宾客席上面对李渊,与他同在唐公府的还有裴寂。刘世龙正是裴寂带入唐公府的客人。

    高君雅和王威万万没有想到,在他们面前表现的唯利是图的刘世龙早就是李渊的崇拜者了。与裴寂交好的刘世龙早年就在裴寂的引领下拜见过李渊。李渊并没有因为刘世龙卑微的身份就看不起他,反而对他和颜悦色,拉家常话,聊天说事当朋友一般,这让刘世龙非常感动。从那时起,刘世龙就抱定了要跟随李渊的决心。高君雅和王威是自己把自己送上了死路。

    “唐公,您看,什么时候收拾这两个混账?”轻易不表态的裴寂知道自己在什么时候该率先表态。

    “不急,不急。”李渊微笑。

    刘世龙对高君雅和王威的告发不仅没有让李渊激怒,正相反,他非常高兴。本来,起兵之前如何对付高君雅和王威他还没想好,既然现在两人自己找死,那也就怪不得他李渊心狠了。

    “世龙。”和善地面对刘世龙,李渊微笑着说:“眼下还不到马上翻脸的时候,他们两个那里,就靠你来稳住了。记住,稳住他们,给他们看到成功的希望,这样,他们才不会派人去江都报信,我们就能争取到更多的时间。”

    “明白。”刘世龙马上站了起来:“这两个笨蛋,哄住他们太简单了,您放心吧。”

    “好,好。”李渊站起来,亲自为刘世龙拿过去一个苹果:“尝尝这个,呵呵,二郎才给我弄来的。”

    刘世龙简直是受宠若惊,眼泪都包在眼眶中了:“多谢留守大人的厚爱。世龙当肝脑涂地报效您。”

    李渊摇摇头,拍拍刘世龙的肩膀:“你我都是同道中人,为了天下百姓而已。”

    “是,属下明白。”

    李渊笑笑,刘世龙这样的人很好收买,以心代之,其必以诚还之。士为知己者死,千古不变的道理。

    至于高君雅和王威……将目光从刘世龙身上转向外面的时候,李渊眼中的笑已经变成了凶光:“高君雅和王威就是不识时务呀,他们不仁,我只好不义了。”

瓦岗三年 第三十三章 战后

    石子河大捷,瓦岗军上下一片欢腾。这次的战役赢得很轻松,轻松得连李密都有些不相信。在证实了裴仁基的人马真的没敢渡河,而是退回到原驻地摆出坚守之势后,他也不禁摸额暗自庆幸。

    石子河大捷极大地提高了李密在瓦岗军中的名望,同时这种声望也让更多的小股义军看到了光明的前景,前来投靠瓦岗的人络绎不绝。随着人口的兴旺,随着崇拜目光的增多,李密的野心被唤醒了,那颗不安分的心促使他要向前走,走向很久以前的梦想。

    翟让此时却是另一种想法。石子河一仗,让他彻底看清了自己与李密之间的巨大差异,李密在作战指挥、行军布阵、谋略规划等方面的才能在翟让眼中被放大。翟让开始思考瓦岗军的前程是不是比他个人的前程更加重要,瓦岗军由李密这样的人来统领似乎比他来领导要强的多。

    翟让性格火爆,做事也干净利落,既然想到,马上就会做到。他立即召集了一帮子老兄弟,把自己的想法这么一说,多数人选择了沉默,而翟让的哥哥翟弘却跳起来表示反对。

    “凭什么,你辛辛苦苦把瓦岗寨带出来,就这么随随便便让给一个外人?”

    翟让不乐意了:“哥,你在胡说什么?密公已经是自家兄弟了。这两场大战你也看到了,换成是我来指挥,能赢吗?早就被张须陀给杀了。”

    “那你也用不着让权呀,每次作战还让李密做主不就成了。”翟弘哼哼着依然表示反对。

    翟让斜看他一眼:“大哥,你不会说话就别说,在大家面前说这个,我替你丢人。连我都知道,军不出二令,政不出一人。”

    “啥意思?”翟弘果然不明白这个道理。

    翟让下巴点点徐世勣:“老徐,你来解释。”

    徐世勣噗哧一笑,翟让每遇到解释不清楚的事就让他来:“这句话的意思就是,战场上瞬息万变,情况复杂,不能由几个人指挥,要一个人说了算。朝廷上的事情不能让一个人说了算,那样会偏听偏信。”

    “什么乱七八糟的东西,老子不懂。”翟弘撇嘴。

    贾雄也笑了,上去拍拍翟弘的肩膀:“让密公指挥咱们打仗,瓦岗军的将来可是前途无量,翟大哥你难道不希望……嘿嘿,当个公爵王侯?”

    “这……”说别的,翟弘啥也不懂,说起钱途,他咧嘴笑了:“成,你们说了算。话说到这里放着,反正,建立瓦岗军我们的功劳比任何人都大。”

    “当然,当然……”贾雄冲徐世勣眨眨眼,徐世勣却苦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