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潇潇雨歇》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潇潇雨歇- 第326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长孙无忌则更注重比例的大小:“唐瑛,你觉得陛下是属意太子多一些,还是秦王多一些?”

    唐瑛垂下眼帘,还用问嘛,如果是属意李世民多的话,李渊恐怕早给李世勣家里下旨迎娶她过门了:“大人问之不当了。”

    长孙无忌也是关心则乱,话一问出口就知道没对,听了唐瑛的回答,他不好意思地笑笑:“总之是个好消息,只要陛下心里有秦王的位置,秦王还是有机会的。”

    李世民笑嘻嘻地看着垂头的唐瑛:“唐瑛,你放心,本王绝对能从父皇那里拿来迎娶你进府的旨意。对了,下个月李世勣就要回长安复命了吧,到时候,本王亲自去找他谈谈。”

    唐瑛当然不会自作多情地认为李世民去找李世勣光谈她的事情,因而抬头看向长孙无忌,同时对他摇摇头。

    长孙无忌完全明白唐瑛的暗示,因而笑着对李世民道:“秦王,臣觉得您还是不宜在这种时候去拜访李大将军,毕竟,陛下并没有对您说过这些事情,您还是不知道的好。”

    李世民心里咯噔一下,也明白过来了。对呀,他的父皇正是考察他的时候,他这个时候跑去找李世勣谈唐瑛的婚事和要李世勣表明立场,的确很不合适,不仅不合适,一旦被他的父皇知道,后果可就难料了。

    “是本王思虑不周。这样吧,月底,本王向父皇请命去趟并州,唐瑛,你随本王走一趟吧,亲自去看看水窖的建设。”

    唐瑛想了想,点头了:“也好,只要陛下同意,我没意见。”

    李建成和李世民在唐瑛面前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隐瞒他们之间私底下的那些手段,因为他们都知道唐瑛最憎恨背后小动作,玩阴的。但他们却都不知道,唐瑛对他们之间玩的那些手段,有一些是早就了解的,比如李世民对常何等人的收买,有一些是她从旁人的私下议论中获知的,比如李元吉曾经在四月初想要在府上刺杀李世民。

    得知了李元吉欲下黑手之事后,唐瑛自以为是地将李世民划到了受迫害的那一方。在她看来,李世民这一年中,被李建成设计,被李渊猜疑已经弄的够惨了,心腹谋士被调离身边、文学馆几乎成摆设、大将被人设计收买、手下被人无故殴打、他本人还险遭不测等等,而李世民在这一年里却是忍辱退让,从没见他真正反击过。由此可见,处于劣势的李世民最后为了自保,不得不发起玄武门兵变,也实在是被逼无奈。

    不要说唐瑛了,这段时间里,李渊对李世民的态度好起来了,也跟李元吉欲杀他有关。李渊实在是很郁闷,李世民的确功劳很大,人也不苟言笑,但要说李世民就是杨广之类的杀兄逼父的贼子,把他看成十恶不赦之人,也太过分了,他毕竟没有做过什么对不起他这个父亲,对不起几个兄弟的事呀!

    人的同情心最容易让他们在感情上倾向弱者,因而,正是李元吉不顾一切的傻冒行为,反而再次让李渊已经下定的决心又犹豫起来。以往那些人都在说,秦王当了皇帝,一定不会放过兄弟们,但眼下却是李建成还没当皇帝,就有人想帮他杀李世民了。现在他还能保护自己的儿子,以后他走了,大儿子当了皇帝,很难说会不会马上杀了老2。

    “唉,难呀。”望着御花园里盛开的牡丹,李渊是连连叹气,他要怎么做才能让几个儿子和平相处下去。

    陈叔达站在李渊的身侧后一点,保持着李渊两步开外的距离,默默地看着身前不远处,低头垂手,默不作声。

    在李渊身边的这些辅政大臣中,陈叔达与裴寂等人一样,都很受李渊重视和信任,而陈叔达与裴寂等人并不一样的却是他的出身很显赫。他是南陈宣帝的第十六子,少年时就以才思敏捷而著称,其诗词绘画都很不错,被皇帝封为义阳王。

    不过,在南陈时代很吃香的他在大隋时代却过的很一般,仅仅是绛郡的通守。当年李渊晋阳起兵杀往长安的路上,路过绛郡,李渊自持与陈叔达有旧,特命李建成前去招降,没成想,李建成连城门都进不了,还被陈叔达痛骂的一通。后来唐兵攻下绛郡后,李渊不计前嫌,亲自为陈叔达松绑并说好话,陈叔达感念李渊的不杀之恩,方投降了李渊。

    跟随李渊后,陈叔达的才学被李渊看重,任命他为丞相府主簿,留在自己身边与记室温大雅同掌机密,期间朝廷上的

瓦岗三年 第三百六十七章 帝心

    第三百六十七章 帝心

    只是,陈叔达虽然参与了李渊大部分的机密文件的起草定稿等等。又是黄门侍郎,纳言侍中,天天陪伴在李渊身侧,应该是李渊最最信任的臣子了,但陈叔达与李渊的私人关系却远远比不上裴寂和封德彝,甚至比不上裴矩,这是因为陈叔达不会说皇帝喜欢听的话,也不会去用心揣摩皇帝的心思,所以,他大多数时间里都是默默地待在偏殿,李渊不召唤就不会到帝前邀宠。

    此时,站在李渊的身侧,陈叔达秉持了自己一贯的原则,看着身前一尺的地方,沉默不语,等着皇帝的嘱咐。

    “子聪,在朕身边的这些人中,朕最信任你了,你可愿意为朕分忧?”等了半天没听到任何声音,李渊只得苦笑着先开口。

    陈叔达眉头微微一皱:“陛下有何吩咐?”

    李渊侧头看他:“在朕的两个儿子中,你觉得哪一个更好?”

    不出所料。陈叔达骤然听到这样的问话,也是身形一动不动,没一点吃惊的地方。李渊欣赏地看着陈叔达,他就喜欢这个人处事不惊的样子。

    陈叔达真没啥吃惊的,两个皇子之间的明争暗斗,长安城里瞎子都看得出来,何况身为中枢大臣的他。而李渊有此一问,陈叔达也没觉得有什么不对,这或许跟他的出身有很大关系,在他看来,皇储之争是很正常的事情,皇帝在皇子之间进行选择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回禀陛下,两个都很好,不分伯仲。”

    李渊略显意外地扬扬眉:“都好?没一点区分?”

    陈叔达低垂着眼目,继续回答:“是,无论哪一位皇子,都是文武全才,都能当一个好皇帝,都能给大唐带来繁盛。”

    李渊苦笑,这个回答等于没回答,一点实际的意思都没有:“子聪,同样的问题朕问裴寂,他说正统为重,明摆着向着太子;朕问封德彝,他说这是朕的家事,臣子不好多嘴;朕问裴矩,他左右言之。就是不肯回答朕;朕问萧瑀,他张口秦王闭口秦王,只认得秦王一人。眼下朕问你,你却如此回答,和封德彝等人有什么区别?你们是不是都怕得罪人呀?”

    “回陛下,臣说的都是肺腑之言。”陈叔达很认真的抬头看向李渊:“皇帝的家事就是国事,皇帝没有家事,裴相错也;既然是国事,臣子就该正言之,怎好缄口不言,封大人他们也错也。”

    李渊哦了一声,兴趣来了:“这么说,爱卿所言是心里话喽?你真的看好朕的两个儿子都能当一个好皇帝?”

    陈叔达肯定地点头:“是。”

    “原因?”

    “臣知道,眼下多数人眼里看见的是太子的理政之才,秦王的战功赫赫,都偏袒一方。然在臣看来,太子和秦王都具有不同凡响的文治武功。太子当年随陛下起兵,自带一军,战场上杀敌立功不亚于秦王,若是臣没记错,拿下长安城的首功是太子;河北之战。太子挂帅一举平定叛军,其军务上的能力令老臣也刮目相看;而秦王这些年的确东征西讨攻无不可,为大唐一统立下赫赫战功,然老臣却更看重秦王每攻取一地后的抚民治政之能,其经略数年的陕西、并州、洛阳等地,百姓安居乐业,渐有欣荣之气象,其帐下的房杜等文士的能力,也堪比东宫属臣。故而,臣这两年来冷眼旁观,以为无论陛下选哪位皇子继承大统,都将是我大唐的福音。”

    随着陈叔达的侃侃而谈,李渊的头也在不停地点,这些都是事实,也都看在他的眼里,正因为两个儿子都这么优秀,他才会这么难。唉,要是只有一个杰出的儿子就好办了。最大的问题并不在于儿子都很优秀,而在于他们都想当这个九五之尊。

    “唉,让朕再好好想想。”李渊来回走了几步,突然停下来,望着陈叔达一笑:“子聪,你觉得,朕将李瑛县主配他们中的谁更好?”

    一向冷静的陈叔达这次也不冷静了,愕然看向李渊,这,这儿媳妇可就是家事了……只是,微微苦笑,他刚刚才回答了皇帝。帝王家没家事,这下该怎么开口呢?

    李渊得意地看着陈叔达终于变了一下脸色,呵呵,你不是说朕这里没家事了,这下看你怎么回答。

    陈叔达想了一会儿后,拱手回答:“老臣认为,李瑛县主为人性格豪爽,且不喜他人安排自己,故此,老臣觉得,陛下应该问李瑛县主自己的意思。”

    李渊唔了一声,陈叔达也算是把唐瑛的性格说对了,可是,唐瑛却一个都不想选,这个,怕是你就不知道了:“朕当然会问李瑛她的想法,但朕想听听你们的意见。”

    “这……李瑛县主与秦王有战场上结下的友情,与太子殿下有国事上结下的交情,她又有大功与社稷,配哪位皇子都不错。只是,老臣觉得,李瑛县主的遭遇堪奇,生性好强。怕是不会愿意屈居人下,而太子妃和秦王妃并不过错。”

    陈叔达的回答让李渊微微一愣神,陈叔达似乎提醒的对,唐瑛不愿意做选择,真是不想嫁入皇家,还是因为不愿意屈居正妃之下?这个问题他可还没想过,如果是前者,只要他一道圣旨,那管唐瑛愿意不愿意;但如果是后者,恐怕就要好好考虑一番了,别前院打鼓。后院失火,那就得不偿失了。

    “嗯,爱卿提醒的对,让朕再好好想想,你下去吧。”

    “是,老臣告退。”陈叔达慢慢地躬身退到十步开外,才转身疾走而去。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