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潇潇雨歇》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潇潇雨歇- 第372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大郎,二郎,你们一个建议朕迁都,一个建议出兵迎击,那就都出来说说。他们吵的朕头疼,朕也没听个明白。”

    皇帝不耐烦了,臣子们赶紧闭嘴,互相不服气地望望,气哼哼地撤身各回各位。李建成和李世民也是对看一眼,同时侧身面对李渊。大殿上安静了下来,真正的较量就要上场了。

    “父皇,儿臣还是昨天的意见。”李建成是太子,又是老大,自然该他先发言:“突厥年年大举入侵,为了就是掠夺粮食、人口和财宝。我大唐虽然一统了疆域,然连年用兵,国穷民乏,且战马缺失严重,面对突厥数十万精锐骑兵,倾全国之力与之决战,虽能惨胜,却损耗巨大,而突厥来年还会入侵,而我国力却不能恢复。所以,儿臣赞同裴相的主张,暂避其锋芒,迁都以待恢复国力,而后一举灭之。”

    李渊点点头,把目光看向李世民。唐瑛依旧不紧不慢地为李渊煽扇子,完全无视李建成时不时用眼神扔过来的询问。

    李世民未语先一声冷哼:“哼。戎狄为患,自古有之,未成听过有迁都以避之事。况,我大唐在父皇统领之下,圣武龙兴,光宅中夏,举国之精兵何止百万,四方征伐所向披靡,若因突厥贼寇之骚扰边民就迁都以避之,岂不是让四海蒙羞,百世为之耻笑!思汉武霍去病不过一将尔,尚立志屠灭匈奴,而我大唐上有明君,下有神将,假以时日,定取那颉利人头进献阙下。若真是阻击不力,无法挡其锋芒,再议论迁都不迟。”

    李渊连连点头:“此言有理。”

    李建成不甘示弱:“秦王此言倒让我想起一人,汉初之樊哙。其也曾豪气曰:挥兵十万横行匈奴之中,结果呢?前车之鉴,后事之师,不可不顾。”

    李世民听到李建成将自己比作樊哙,脸色就是一沉,他努力控制住脾气,淡淡地回道:“太子所言差矣,形式各异,用兵自是不同,樊哙不过是莽夫,何能与当今比之?父皇,儿臣在此发誓,不出十年,儿臣必定漠北。”

    见两个儿子各执一词都不肯让步,李渊慢慢地就着唐瑛手中喝了一口水,突地一笑:“有些意思。李瑛,你觉得迁都之事如何呀?”

    唐瑛听到李渊点名了,侧头先看看满眼期望的李建成,再抬眼看看把握十足的李世民,突然拍手一笑:“对于迁都这事吧,其实我赞成,觉得不是坏事。”

    李建成顿时满脸飞光,看着唐瑛的双眼都是感激和得意;而李世民的脸色瞬间就变黑了,直直瞪着唐瑛的眼中满是不解和痛苦。唐瑛根本无视这两人的目光,依旧看着李渊笑。

    李渊先是一愣,身体也腾地坐直了,唐瑛的回答完全出乎了他的意料:“朕的李瑛郡主也想迁都?这长安有这么不好?”

    唐瑛摇头:“长安城好呀,壮观雄伟,豪华气派,我还是很喜欢这座城池的。可是……”

    一句可是,让李渊和李世民的神情反而放松下来,而李建成的心却开始往上提了,别的大臣也知道,唐瑛这个女人有时候很刁,所以,都屏住呼吸看着唐瑛,等她说下去。

    唐瑛无视大家的目光,而是笑盈盈地继续说:“长安城虽好,天下其他地方也好呀,比如洛阳,比如扬州。这,咱们大唐疆域广阔,多走一些地方,多迁都几次,最好几年一换,能让大唐的臣民们都近距离仰慕陛下的风采。”

    “多迁几次……”李渊抬手抠了一下头皮,心道,你真能说,当是打猎呀,还几年一换:“这个,好像大臣们说,只是暂时迁这一次吧。”

    唐瑛哦了一声,拿眼睛看看裴寂:“一次呀?那,我的理解就没错了,果然是为了躲避突厥人才迁都。陛下呀,别的都不说了,这名声可真是有点不好。”

    裴寂在那边嘿嘿:“不是躲避,只是战略调整。”

    唐瑛哦了一声:“这个说法倒也过得去。调整,那么,裴大人,准备调整到哪儿去?洛阳还是扬州?”

    “这……”见李渊冲自己点点头,裴寂方笑着回答:“回郡主话,老臣等商议了一下,是襄阳。”

    “襄阳?”唐瑛想了想,点头了:“好呀,临江靠水,三州重地,倒是不错。那,请问大人,迁都的日期定下来了吗?”

    裴寂跟李建成通过气了,虽然心里有点打鼓,不过,也还是期望唐瑛真被李建成说服了,跟他们站在一条阵线上了,因而还在笑:“回郡主,老臣等的意思是,尽快。”

    “尽快是多快?”唐瑛慢慢收起了脸上的笑容,目光直直地盯着裴寂,嘲讽的口气也放了出来。

    裴寂被唐瑛这一句话问的是一愣,他仔细一看,心里咯噔一下,哟,没对劲,这位的目光中全是嘲讽,而且,那逼人的冷气直冲他而来,似乎他做了什么天怒人怨的坏事一样。心里一发慌,额头上顿时有汗冒了出来:“这……”

    “大人说不出,我帮您说。”唐瑛边说边从李渊身侧走下来,走到大殿中间,环视一下众人后,冲裴寂冷笑道:“所谓的迁都其实就是逃跑,举整个朝廷向南逃跑,将长安城拱手让给突厥人,所以,这次迁都,要赶在突厥人大举进犯之前。大人,我说的对吗?”

瓦岗三年 第四百一十八章 裴寂

    第四百一十八章 裴寂

    裴寂抬头看看李渊,再看看李建成,一咬牙点头:“突厥人就是看我长安繁华,多次侵扰就是为了抢夺财宝和人口,只要我们一起离开长安,将都城暂时设置在南方,那么,突厥的战马不好越山南下,就自然不再南侵,就无法再威胁大唐。等大唐国力恢复了……”

    “突厥的骑兵不好走山路,撵不下来?哈哈、哈哈……”不等裴寂说完,唐瑛是一阵大笑,笑的裴寂身上都冒汗了:“我的骑术不精,不知道这战马居然不能走山路;我地理不精,不知道从长安到襄阳一路上全是大山。不过,我见史书上写道,东汉末年,曹操率领骑兵从邺城出发,一直南下,拿下了襄阳城都不说了,他还带着精骑兵追击刘备,就在襄阳城外吧,一天追了三百里,追上了提前走了十多天的刘备;我还知道,当年陛下随着隋朝大军南下江南,似乎也是带着骑兵的吧?敢问裴大人,难道那个时候的战马是用飞,而不是用跑?”

    “这……”裴寂身子往后缩了缩,没敢回答。

    “我还记得,书上说,刘备带了十余万的百姓一起南下,被曹操的人马追杀的血流成河。当年,西晋南迁,一路上死了多少百姓和官宦人家?中原沃野千里的大地上,留下的何止数以十万计的白骨?如果我们也带着长安的民众南下,突厥随后追击怎么办?长安的百姓要走,这一路南下数百上千里的路途中,还有多少城池乡村的百姓也会跟着南迁?裴大人,你能否保证突厥人不追?能否保证不会重复西晋的悲剧?”

    “这……”裴寂再退两步,快缩回去了。

    唐瑛不逼他了,转身逼李渊:“陛下,当然,您也可以不带百姓走,就这个小朝廷,上百人,不学别人,就学杨广,这些人往南跑,跑的快,肯定没事。至于百姓嘛,留给突厥人也好,让他们自生自灭也罢,您说呢?”

    李渊苦笑了,难道我还不如刘备了?还拿杨广说事,你这女子呀,真是当众让我下不来台,咳,唐瑛说的对,关内这么多百姓都是我大唐的基础,把他们扔给突厥人,亏裴寂这帮家伙想的出来,嗯,不迁都,就是这个理:“朕是体恤百姓的皇帝,肯定不会放弃朕的百姓,更不会学西晋那些傻蛋和杨广这样的暴君。”

    裴寂一看,皇帝被逼了,我还是出来救驾吧:“咳,郡主言重了,老臣等不是商议了嘛,会留下一支精兵强将保卫长安,然后将百姓慢慢南迁。”

    萧瑀在一旁冷哼一声:“大唐既然有这么一支精兵强将能守卫住长安,那,为什么不干脆北上迎击,把突厥人赶回去?”

    唐瑛一拍手:“对呀,萧大人所言极是。陛下,咱大唐有这样的军队吗?”

    李渊的目光不由地看向李世民,要说大唐最精锐的部队,就是李世民率领的玄甲军了,只是……

    李世民很配合唐瑛和萧瑀,一下子就站出来了:“儿臣启奏父皇,我大唐有这样的部队,儿臣愿意率领他们去击退突厥,保我大唐。”

    唐瑛往李世民身边一战,掷地有声:“臣跟随平阳公主驻守苇泽关时,公主曾对臣道:你我虽为女儿,然为大唐效力,当宁战死,绝不后退。臣牢记公主之言,也请陛下三思。”

    李渊缓缓点头,再看一眼众臣:“今日都退了吧,迁都之事,不必再议。至于突厥嘛,再等等,看看颉利到底想干什么。”

    “是……”众臣松口气,慢慢退出太极殿。

    “瑛儿,朕累了,你扶我回两仪殿吧,就陪朕用了饭再走。”

    唐瑛嗯了一声,听话地上前扶李渊起来,向殿后走去。

    李世民望着李建成等人冷笑一声,拔脚就回承乾殿了。李建成和裴寂一起走出太极殿后,裴寂长叹一声,迁都之事不可能了,得赶紧把前两天布置的事情收回来。李建成也在叹气,这次不仅不能阻止李世民获取军权,也无法将其控制在朝廷之外了,此路还是不通呀,唔,好像,又和唐瑛拧上了。各怀心事的两人没有再交谈,都匆匆回府去了。

    走在林荫路上,唐瑛默默地扶着李渊前行,她不知道李渊把李世民等人都撵走,单单留下她是什么意思,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李渊绝对不会是因为找不到人聊天说话,才留下她的。要论聊天说话逗李渊开心,她自诩远远比不上裴寂。

    “瑛儿,朝廷之上你用反话劝阻朕迁都,但那些理由怕都不是真正的理由吧?你告诉朕,太子和秦王各自的观点是不是都有可取之处?你真正的想法又是什么?”走了一段路后,李渊侧头看看沉默的唐瑛,先说话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