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潇潇雨歇》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潇潇雨歇- 第382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万贵妃落落大方地给李渊行了一个礼后,笑笑:“前儿好的,秦王妃送了一剂方子,妾试了试,果然是好,两贴下去,就不咳了。”

    李渊哦了一声,转头看看伏身不语的长孙无垢,想了想,说道:“要论这些媳妇里,秦王妃自是好的,朕心里清楚。你起身吧,不必如此拘束。”

    长孙无垢轻轻叩了头,方起身坐好:“多谢父皇。”

    “秦王……这半年都在做些什么?”

    “回父皇,殿下去蒲州之前,一直在府中看书,偶尔也出去打打猎。”

    “看书?哼,他倒是真转了性子,还是做出来给朕看的?”李渊念念不忘张亮的事,虽然还是要让儿子带兵抵御敌寇,可心里那股子气还是按捺不下去,口气也不自觉地加重了。

    长孙无垢没有回话,而是又把身子埋了下去。万贵妃不安地动了动身子,想帮李世民说两句好话,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深知李渊性情的她,自然明白,现在说什么都是火上浇油。

    李渊见长孙无垢这样,想起她平日里的温柔孝顺和贤良,那股子无名火消了不少,丝丝同情上来,也不好再发什么脾气了:“原来都是朕的错,当初就不该让他在外太久。唉,二郎在外领军太久,过惯了血腥的日子,性情上就不如以前那么恭谦了。他回来后,你可以告诉他,就说是朕说的,让他多读读书也好,免得整日里胡思乱想。”

    “是,儿媳明白。”长孙无垢轻轻地应了一声,再不说话。

    万贵妃见李渊火气下去了些,忙亲手端过冰镇的西瓜:“陛下,天热,多少用点。”

    李渊嗯了一声,舀了一块送到嘴里,含了一会儿才嚼碎咽下:“你身体不好,这东西太凉,少用点。回头朕让他们多给你拿点酸梅来,泡水喝,比什么都强。”

    万贵妃含笑谢道:“陛下面恤,妾谢陛下了。说起这酸梅最解暑,好像还是李瑛郡主告诉陛下的吧?她一直就不让陛下您多吃凉的东西。还别说,自从陛下用了郡主提供的那些食谱,妾就看着陛下身体强似从前呢。”

    李渊很受用万贵妃的这一记马屁,心头那点不快也没了,笑呵呵地回道:“是呀,瑛儿给的几副保养膳食,御医看了都称赞,的确很不错。唉,这孩子,出去玩了快一年了,还是不肯回来,倒让朕有些担心了。”

    “这两个月,郡主没来信?”万贵妃看看长孙无垢,用银勺子舀了一小块西瓜肉放在李渊的嘴里,不经意似地问道。

    “嗯,有几个月了吧?好像打过了年,就没来过信。不过,她要去辽北,那么苦寒边远的地方,驿站少,书函来往不畅也正常。唔,说起来,也该回来了,朕让幽州道那边派人好好找找,不能惯着她胡来。”

    万贵妃惊呼了一声:“哟,那边可是极远了,她去那边干吗?冬天可咋过的,没事吧?”

    “她给朕的信中说,要去那边找找父亲。瑛儿的父亲是被强行带去打高句丽的,之后就没回来过,她说,过去找找,兴许她父亲受了伤,就留在那边。这孩子呀,这么多年过去了,还是不死心。”

    “唉,郡主真是个孝顺孩子。”万贵妃深深地叹息一声,双手合十,默颂了几句佛号,才道:“妾祝愿郡主这一趟能得偿心愿,父女团聚。”

    李渊在解释了唐瑛的行为后,没去理会万贵妃的叹息,却一直在看同样张大眼睛望着自己的长孙无垢,他那声叹息里包含了多少的不甘和郁闷呀!长孙无垢看懂了李渊的眼神,也听懂了那一声叹息,不由地红了眼圈,低下头去。

    长孙无垢的表现又让李渊烦闷了一下,不管是女儿还是媳妇,这些女子个个都很好,可怎么这几个儿子就这么不争气呀。想到这里,李渊又想起了李秀宁,他最出色的女儿,如果秀宁是男孩子,他今天就没这些烦恼了。

    又是一声长叹,李渊缓缓闭上眼睛,将涌上来的水雾关在了眼眶里:“朕……真想秀宁呀!”

    明明在说唐瑛,李渊却突然来了一个想李秀宁,万贵妃和长孙无垢很快地交换了一个眼神,都沉默下去。

    李渊等人都在想着唐瑛回归的时候,唐瑛却正经历着一次危险。

    只有跟在突厥大军中,唐瑛才深深体会了一把什么叫“最具有冲击力的骑兵”,快、强、 稳,她不得不承认,突厥骑兵的个人能力的确非常强,而十万之众的骑兵,对任何一个势力来讲,都是很大的威胁。

    不过,好在突厥军队也有个致命的缺点,说白一点,就是没脑子,说文雅一点,那就是缺乏统一的指挥。不管是行军途中,还是战斗中,他们都在各自为战,没有团体配合。而团体协助和军令统一,却是玄甲军的优势。如果,如果大唐有五万玄甲骑兵……想到这里,唐瑛深深叹口气,可惜,眼下的大唐,连一万精骑兵都拿不出来,玄甲军的人数也由于李渊和李建成等人的猜疑,被降到了不到三千。

    作为突利的卫队成员,唐瑛有幸混进了突厥真正的攻击主力军队中,眼下,她就随着大军急速向朔州奔进,她从周围人断断续续的谈论中,推测出了他们的目的地——雁门关。

    自从隋大业十一年突厥大军将杨广围困在雁门关后,雁门关就成突厥大军屡屡侵犯之地,这次,突厥主力十五万人的攻击方向,还是雁门关,而自开春以来的一系列侵扰行动,都不过是颉利迷惑大唐的手段而已。

    武德八年八月初七,突厥主力与并州总管张瑾率领的两万大军在太谷狭路相逢。张瑾真郁闷呀,他原本是奉命率军队前来协助太原防务的,却不了大军在太原的南面就被突厥人给围住了。毫无准备的张瑾部的下场只有一个——全军覆没,就剩下张瑾带着十几个亲卫脱险而逃了。

    张瑾郁闷,还有人比他更郁闷,这人就是李靖。被李渊急慌慌从江南调过来的他,身边只有一万江淮兵的他,坐在自己的帅帐里,望着盔甲都不齐全的张瑾,很想抽这小子几下。你溃败就败吧,把个行军长史给丢了不说,你还跑到我这里来了,突厥大军一定衔你身后向我扑来,这场硬仗,我怎么打?

瓦岗三年 第四百二十九章 设法

    第四百二十九章 设法

    唐军的大败,让颉利兴奋到了极点,尤其是擒获了温彦博,按颉利自己的说法,杀两万唐军,不如擒温彦博一人的功劳大,这是因为温彦博此人很强,强到了突厥人也对他的大名是念念不忘!

    温彦博此人在大唐算是朝野都负有盛名,别说他了,他和哥哥温大雅、弟弟温彦将被世人称为温家三杰,且都以学识渊博、品行高尚、能文善写而称著。温大雅一直跟随在皇帝李渊身边,是太原起义的元老之一,负责为李渊掌管撰写所有文书,称为帝王手下一只笔;温彦将在李渊起兵之时就被李渊任命为太原令,并在战争初期经常协助李建成和李世民兄弟,虽然英年早逝,也不失为唐朝廷的中枢人物。

    温彦博和兄弟们不同的是,他并不是在李渊身边起来的,而是先跟从了幽州的李艺,被李艺引为幽州司马。后来,当李艺稍微流露出一些自己不会成功,而看好李渊的想法时,是温彦博一力策划和促成了李艺归唐之事,因而得到李渊的大加赞赏,任命他为幽州总管府长史,封西河郡公,不久召入长安,拜为中书舍人,又擢为中书侍郎。

    正因为温彦博有这样的身份地位,又是一个博学多才,记忆力超群的人物,所以,颉利真是如获至宝,很想在他身上获取一些有用的东西,比如大唐的兵力、财政状况、人口数量、军队的粮草数目等等。

    一路的急行军后,突厥大军在距离太谷城五十多里的地方安营扎寨,劳累一天的士兵们大多数都选择了休息,而图科苏尔回到营帐却马上去找唐瑛,他看出,唐瑛这几天一直闷闷的,不说话,脸上也没表情,他自然知道这是为了什么,赶紧过来安慰他。

    “李兄弟,你怎么样?”

    唐瑛独自坐在一堆篝火旁,望着跳跃的火焰发愁。虽然作为突利的卫士,她不用上战场,但,战场上毕竟有她的同胞,她的战友。眼看着敌人的屠刀落在同胞的身上,而她却无能为力,心中的悲伤简直难以言表。

    这些天,她也想过,想找机会去刺杀颉利,如果刺杀了颉利,能阻止这次的战争,她真想舍却一切去试试。可是,每当她想采取行动的时候,脑海里总会闪现出李靖的那些话,那些关于如何消灭突厥势力的话。

    那一天,是唐瑛第一次见李靖,当李世民狠狠地表示要宰了颉利来消除突厥人的威胁时,李靖对李世民说,杀颉利一人无用,死一个颉利,很快就会出来一个新的突厥大可汗,只有狠狠打击了突厥人的中心力量,让突厥人彻底分化,才能从根本上消灭突厥人对大唐的威胁。所谓擒贼先擒王的概念,用在突厥人身上,不合适。

    是呀,根据她这几个月在突厥牙帐观察和了解的一样,李靖一语道破消灭突厥的最佳办法,那就是彻底让突厥人没了主心骨,或者是给每个突厥部族的叶护(部族首领)都去当大可汗的机会,这样,才能将突厥人变成一盘散沙,从而彻底分化。所以,眼下杀一个颉利容易,要想取得想要的结果,却是根本不可能的。想到这些,唐瑛又只能打消自己的念头。

    只是,虽然刺杀颉利没什么用处,但,唐瑛眼下却很想闯一闯颉利的汗帐,原因无他,她想冒险去救出温彦博。这两天,颉利对温彦博用尽了手段,无奈温彦博也是个软硬不吃的硬汉,死都不开口,把颉利气的直跳。眼看颉利耐性快用完了,温彦博的处境也变的危险起来。唐瑛也快忍不下去了。

    抬头看看图科苏尔担心的目光,唐瑛强迫自己笑笑:“图科苏尔,谢谢你的关心,我没事。”

    图科苏尔走到唐瑛身边坐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