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人天生就是乌鸦嘴,唐瑛眼下就被邴元真赋予这种称号。前来援救洛阳的大军果然不少,小股的突破不了瓦岗军的防守和围困,大股的人马可就来势汹汹了。大业十三年七月,时任江都通守的王世充奉皇帝的旨意带十万大军驰援洛阳城,两军在洛水的南北两岸形成对峙。而王世充的到来,也预示着瓦岗军从极盛的高峰开始了下滑。
瓦岗三年 第四十七章 入瓮
高君雅和王威怎么也没有想到,他们没等到李渊求雨的时候,就等来了自己的末日。大业十三年五月十五,李渊计划到晋祠求雨的头一天,李渊紧急召高君雅和王威到晋阳宫开会,商讨紧急军情。
高君雅和王威刚跨进太原留守府的大门,李世民就笑嘻嘻地迎了上来:“高将军、王将军,两位怎么来的这么晚?”
高君雅和王威都在脸上堆起虚伪的笑容,跟李世民打哈哈:“小将军,令尊有什么紧急军情这么急地把我们叫过来?”
李世民叹口气:“还能有什么,还不是刘武周和突厥人要打过来了。”
“哦?到什么地方了?”高君雅和王威互相看看,心里都有些发紧。
“具体情况还请二位进去听吧,父亲正在等二位将军。”李世民恭敬有礼地将两人往里让。
高君雅和王威不疑有他,急忙走进留守府的议事厅。李渊、段志玄等人都已在座,太原地区的大多数防卫官员也都在场,果然是商讨军情大事的样子。
见两人已经到来,李渊冲跟随两人身后的李世民使了一个眼色,李世民会意地向外走去。
“诸位,眼下形势很不好,突厥大军进犯,太原的防卫任务十分艰巨,诸位想想,可有什么好方法能拒敌于防区之外?”李渊也不跟高君雅和王威客套,开门见山直奔主题。
高君雅和王威这两人,歪门邪道拿手,正经事啥也不会,根本就说不出门道,只好把头一低,来个一言不发。李渊手下的人知道今天要做什么,自然也是一言不发。整个场面一下子就冷了下来。
李渊把脸一沉:“太原地区乃我大隋重地,防卫之重要,非渊一人之责。高将军、王将军,两位有何见解,不妨说出来听听?”想杀我夺军权,也该有点本事嘛。
高君雅和王威拿眼睛看案几上的摆设,继续保持沉默。
李渊冷哼一声,正要开口训斥,就见刘文静从外面匆匆跑了进来:“唐公,鹰扬府司马刘政会求见唐公,说有密状要面呈唐公。”
李渊眉毛上挑,斜眼看了看尚在懵懵懂懂中的高君雅和王威一眼,沉声道:“鹰扬府司马是你的属下,他告状理应你来处理,为什么来找我?”
虽然是演戏,但李渊演得一本正经,我是留守,不是太守,告状怎么告到我这里来了?
刘文静也一本正经地回答:“刘政会说事关紧急军情,一定要面呈留守大人。”
“哦,与军情有关。让他进来吧。”
刘政会很快就走了进来,跟随他一起进来的还有刚才出去的李世民。
“唐公,属下截获一名突厥信使,从他身上搜出一封机密信件,属下感到事态严重,赶紧前来禀报。”刘政会边说边拿出一封信。
李世民接过信走到了李渊身边,一边将信呈上,一边给李渊眨眨眼,示意高君雅和王威带来的随从都已经解决了。
李渊不露声色的打开信看了看,眉头皱到了一起:“居然有这等事?难怪呀,难怪。”
段志玄马上就问:“唐公,突厥人想干什么?”
李渊冷笑数声,举起手中的信大声道:“突厥与某些人勾结在一起,相约数日内要来攻取太原城。”
“啊?奸细?是谁,谁出卖我们?”
众人是一片喧哗之声,高君雅和王威也惊愕地抬头看向李渊。
望着一群明知故问的心腹,李渊满意地点点头,挥手让李世民将那封密信拿去给高君雅和王威看:“高将军,王将军,二位有何要说的吗?”
还处于莫名其妙状态中的高君雅和王威听了李渊的问话都是一愣,再一看李世民拿过来的所谓密信,两人傻眼了,密信竟然是仿造突厥人的口气写给他们的,感谢他们提供太原的军情,并要他们配合突厥大军拿下太原城。
没等高君雅和王威说话,李渊冷笑着下令了:“你们身居要职,深受皇帝信任,不料竟做出这等勾结突厥人的事来,实在是可恶可恨。来人,给我拿下此二人。”
这下高君雅和王威总算明白了,闹了半天,今天李渊是要对他们先动手了,他们没能杀了李渊,反而要死在李渊手里了。王威一下子瘫软在座位上,面如死灰。而高君雅却跳了起来,破口大骂:“李渊,你这贼子胆敢造反,不会有好下场的。”
高君雅的大骂只持续了一句,站在高君雅和王威身边的李世民与刘政会哪还能让高君雅继续大骂。两人同时动手,将高君雅和王威从座位上扭了出来,李渊的亲兵此时也跑进来了,将两人死死地捆了起来,并用布堵住了他们的嘴巴,将两人所有的怨气都堵回了肚子里。
望着怨恨地看着自己的高君雅和王威,李渊冷笑,摆手让人将高君雅和王威押下去。有没有好下场,你说了不算,我说了才算:“二郎,通知各司兵马,抓紧时间准备。”
李世民应声而答:“明白。”
望着李世民挺直的身躯头走出议事厅,李渊微微一笑,在处置高君雅和王威事件中表现很沉稳的李世民让李渊感到很欣慰。年方二十一岁的李世民成熟了,比两年前打突厥人的时候沉稳了许多,也能干了许多。真正造反打天下,最能依靠的还是儿子们。
想到这里,李渊想起了长子李建成。给李建成送信的人已经走了两个多月了,不知道李建成带着家眷们走到哪里了,能赶得上太原起兵吗?
走出议事厅的李世民浑身热血沸腾,将高君雅和王威抓起来等于是正式向朝廷宣战了,从今天开始,他的生活将有一个崭新的开始:奋斗搏杀,统帅千军万马,与无数人斗智斗勇。这将成为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而这也是他现在最渴望的生活。
打马向校场跑去,风从身边吹过,李世民沸腾的心渐渐平静下来,刚才的那一幕不停地在他脑海里回放。李渊对高君雅和王威的抓捕行动给他上了生动的一堂谋略课,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李世民他第一次清晰地看到,智慧和谋略的搏杀一点也不比刀对刀的搏杀逊色,一样惊心动魄,一样充满血腥,也一样有效,甚至更好。
瓦岗三年 第四十八章 未雨
虽然给高君雅和王威编织了一个勾结突厥的罪名,但仅凭一封所谓的密信就杀两人,而且是两位官职仅仅在留守之下的副留守,还是皇帝的心腹,太缺乏说服力。虽然太原城上上下下的人心基本上都向着李渊,但李渊并不想冒提前暴露造反野心的险,他需要一个很好的理由,既能处置高君雅和王威,又能帮他继续哄骗朝廷,掩藏造反的事实。
李渊没想到,李渊的智囊团也没想到,解决这道难题的人很快就来了,而他们却不是李渊的心腹,而是李渊的对手——突厥骑兵。就在李渊他们将高君雅、王威关起来后的第三天,突厥人真的来进犯太原了。突厥人的突然进犯,居然帮李渊一个大忙,给李渊他们诬陷高君雅和王威送来了证据。历史上的巧合有时候真的让人觉得匪夷所思。
突厥人的这次进犯,来得是气势汹汹,走得却是悄无声息。他们自然不是来配合李渊唱戏的,但却实实在在是被李渊用疑兵之计吓走的。当李渊将太原城四门大开让突厥人随便进出的时候,突厥人没敢进去,他们不知道世上有空城计这种游戏,自然要小心被别人玩一出关门打狗。
不敢进城的突厥人把营盘扎在太原城外,开始了在城外的打劫活动。我们不进城,你李渊的骑兵少,也不敢出来打我们,咱们就这么耗着,看你李渊能奈我何?然而,突厥人的好景不长,就在他们自认为在太原城外抢劫的感觉不错时,突然发现太原城来了几万援军,而且都是骑兵,打着李渊旗号的精骑兵。
接连几天看到援兵驰援而来,突厥人害怕了。他们原来就被李渊打怕了,因为听说李渊被隋朝皇帝给罢了官,又有刘武周放行,他们才肆无忌惮地跑到太原来捣乱。结果李渊还在太原,不仅在太原,还能召集这么多援兵过来。想起了以前在李渊手下吃过的亏,再仔细盘算了一下这次的收获,突厥人决定不跟李渊玩下去了,撤兵。
因此,太原城的百姓某天早上醒来一看,城外耀武扬威的突厥人消失了,半夜里跑了。欢呼声响彻了太原城,李渊被神化了。看吧,唐公不用打仗就把突厥人赶跑了,唐公一定是太原人民的救星、福星……很快,太原城里就开始流行一句话:跟着唐公走,好日子才会有,与此同时,“十八子坐天下”的童谣也半公开地在太原的街头巷尾传唱。
而望着突厥兵丢弃军营里的一片狼藉,李世民再次将敬服的目光投向了他的父亲李渊。突厥人根本不知道,他们看到的援兵其实都是同一伙人装扮成不同藩属的队伍,晚上从城里悄悄出去,第二天清晨或傍晚大摇大摆地跑回城里,一万多骑兵在刘弘基的带领下玩了一回几进几出,一条小小的疑兵之计就将突厥人吓跑,李渊又给年轻的李世民上了一堂生动的大课,让李世民知道了计谋在战争中的地位。
突厥人被吓跑了,高君雅和王威勾结突厥人的罪行就这么被坐实了,杀头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情。公开处斩高君雅和王威的同时,李渊宣布,鉴于全国盗贼烽烟四起,他要率军南下江都,恭迎皇帝陛下回长安。
欲盖弥彰的事情其实人人都清楚,但摆在桌面上来说,还真不好明说。李渊能利用太原城上上下下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