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就不会反悔。
而李渊从她话中得出的含义,正是她此时想让李渊知道的,也是要让李世民朝这方面去想的,因而,李渊的疑问一说出来,唐瑛马上点头:“唐瑛的确是这样想的。不过,陛下提的很对,眼下这样做,是有与太子打擂台的危险。”
李渊慢慢皱起了眉头,眼下,他最怵的就是和李世民对抗上,一旦惹恼了这个儿子,引发了他的血性,只怕,目前这种安稳的假象,就做不下去了。这对他,对整个朝廷,可是大大的不利。
瓦岗三年 第五百零二章暗示
第五百零二章暗示
唐瑛自然也清楚这点,马上道:“陛下,在眼下这个节骨眼上,我们还真不能让太子心中不愉快,他不舒服,只怕咱大唐的安稳就有问题了。唐瑛的意思是,太子殿下现在最想要什么,陛下很清楚,咱们不妨在让他如愿的那天,再宣布您的决定。我想,太子在那种兴奋的日子里,断不会与陛下为了区区小事而争执,他,其实也是个孝顺孩子,不是吗?”
李渊一边听唐瑛的解释,一边缓缓点头。这个女子把一切都算计上了,即便自己不帮她,她也一定留有后手,只怕,她给朕当这个女儿,也仅仅是她计划中的第一步而已,看来,在唐瑛与二郎之间,会有一场看不见的战争了。想到这些,李渊一下子对这场看不见的战争产生了兴趣,他很想看看,看看唐瑛到底有些什么样的计划,看看他的儿子,如何处理这场战争。嘿,儿子呀,你赢得了江山,朕倒是想看看,你能不能赢得了唐瑛,如果你赢了,我这个父亲也不好阻拦你,如果你输了……哼,江山美人,可没那么好全得的。
天策府的撤消,皇帝的暗示,让大唐的文武百官更加清醒地认识到了眼下的掌权人是谁,也都猜到了不久的将来该服从谁的领导,无形之中,李世民的太子权力被加固了,而李世民也很会掌握时机,趁此机会,加快了对朝廷中枢大员的重新安排行动。
天策府撤消的第三天,即武德九年的六月二十九日,已经被撤消了天策府将军,只是秦王府护军的秦琼和程咬金,分别被任命为左卫大将军和右武卫大将军,同时,立下汗马功劳的尉迟恭,也升为左武侯大将军,三个人将整个长安城的军权牢牢地抓在了手中。
此后的第二天,李世民终于放手开始大规模调整中枢官员。高士廉被任命为侍中;房玄龄直接升任为中书令,萧瑀则升为左仆射,直接替代了裴寂的位置。同时,杜如晦被任命为兵部尚书,而长孙无忌,则成为了吏部尚书,将这个官员任免的大权掌控在了手中。
在萧瑀的力荐下,七月初三,在家养病的封德彝走马上任右仆射,而宇文士及则为中书令,表面上与房玄龄一起处理中书省的日常政务。
七月初四,李世民再次下旨,将已经召回的杜淹任命为御史大夫,秦王府的颜师古、刘林甫任命为中书侍郎,升侯君集为左卫将军,段志玄为骁卫将军,张公谨为右武侯将军,升原东宫赴护军薛万彻为右领军将军。同时,将皇城护卫军的权力给了长孙安业和李客师。李客师却是李靖的胞弟,李世民的此番任命,相当于给了李靖一个暗示,他相信,聪明人不需要他做出太多的提醒,就能明白他的心意了。
这一道道旨意,虽然盖上的全是皇帝的玉玺大印,但却与李渊没有任何的关系。卸下实际职务,并没有被追究过往的裴寂也算松了一口气,没事的老家伙像唐瑛一样,天天跑到太极殿来报道,给李渊讲讲外面的事,说说笑话,也和唐瑛一样,暂时成了李渊的耳目神。
“太子今日颁布了一道太子令,说是以六月四日和六月十七日为分界线,这两个日子以前的,与原太子和齐王有牵连的人,与原幽州刺史李媛谋反有牵连的人,一概不允许相互告发,对违反规定的人以诬告罪论处。”
听了唐瑛的禀报,李渊看向裴寂:“裴监,你说,太子这是不想翻旧账了,还是暂时稳定人心的举措?”
裴寂摸摸下巴,嗯了一声:“老臣觉得,太子还是想让朝局稳定下来吧?他毕竟新任命了那么多自己的人,刚刚开始学着掌控大权,分身乏术,可不想管那些鸡皮算毛的小事。要说这眼下的人呀,唉,不知道有多少学王君廓的,哼,靠出卖朋友家人来往上爬哟。”
唐瑛却只同意裴寂说的一半:“前太子和齐王的人,的确有很多都逃亡了,太子虽然说了既往不咎,但,总有人想靠告发捕捉他们来升官发财,弄的底下人心惶惶的,不得安宁。我倒是觉得,太子一向憎恨这种投机的行为,发布这道太子令,就是表达了坚决遏制这种风气的决心。我听东宫里的人说,这道太子令,还是原太子的心腹谋士王珪建议太子颁布的呢。可见,太子用人还是不拘一格,也真做到了既往不咎。”
李渊想了一会儿,缓缓地点了点头:“二郎……果然成熟了。唉,裴监,朕知道你心里还是放不下,可是,是时候了,给他吧,给了他,朕也就放下一切,真的啥都不想了。”
裴寂颤抖了一下,不说话,只是慢慢地趴伏到地上,磕了几个头。等他坐直身躯,脸上已经是布满了泪痕。
唐瑛的泪水也流了下来。她知道,李渊其实早就想放权了,一个没能掌握在手中的权力,根本没必要留着,而他之所以一直没有正式下旨,没有认认真真地跟他们谈论此事,实际上,也是在看,在等。毕竟,他要交出去的,是一个偌大的江山,而不是一个小家。
“呵呵,看看你们两个,朕在高兴,你们却在哭,真是……不让朕省心呀”李渊也很想流泪,而他努力控制住自己的情绪,反过来嘲笑起唐瑛和裴寂了。
唐瑛一把抹去泪水,强笑道:“是,陛下说的对,陛下的决定是好事,我们都应该高兴才是。来,裴大人,咱们一起陪陛下喝酒吧。”
“好,好,好,老臣听陛下的,喝酒,喝酒。”裴寂也忙拭去泪水,哆嗦着爬过去舀了一瓢酒,又挪到李渊身边,为他倒满一盅。
李渊呵呵笑着,将酒一饮而尽。他的权力,他的雄心,他的一生,也就在这盅酒里了。不过,颇有深意地看了一眼唐瑛,李渊嘴角上翘,露出了一个让裴寂看不懂的笑容。而唐瑛也看到了这个笑容,却心知肚明地冲李渊举举酒盅,将酒一饮而尽。
瓦岗三年 第五百零三章 魏征
第五百零三章 魏征
李世民在东宫里忙的团团转,为了天下的安宁,为了实施他的抱负,他有条不紊地安排着一件又一件的事情。他完全不知道太极殿里的父亲和唐瑛已经暗中达成了一项协议,他要天下的安宁,别人却不想让他此生真的安宁下去。
“魏征,此番东行,孤可是给了你全权的,你要谨遵你的诺言,为了大唐,为了河北山东的百姓,孤,不希望在你身上出什么篓子。”
已经升为谏议大夫的魏征面无表情地端坐在位置上,听了李世民的话,也不回答,只是伏低了身子,表达了听从指令的意思。
李建成在征讨刘黑闼时期,对河北山东采取了安抚之策,不仅用釜底抽薪之法破坏了刘黑闼赖以生存的环境,也取得了河北山东等地民众的好感,这里,也渐渐成为了力挺李建成的大基地。李世民深知这点,更知道此处民风剽悍又颇讲义气,很是担心两地的官吏和民众会为李建成复仇而学了刘黑闼。
于是,为了尽快安抚河北山东一带的官员和豪杰们,李世民听从了杜如晦的建议,让魏征这个原太子的心腹,即刻启程去往河北山东各郡县,安抚当地官员,并可以见机行事。总之一个字:稳。只要那些地方的官员们都能稳下来,一切都好说。
“为了配合你完成此行的目的,也因为今年大旱,河北山东也受灾严重,孤决定,免两处的赋税一年。”想了想,还是觉得不是很保险,李世民又将昨晚和房玄龄商量过,但还没有发出的旨意先告诉了魏征。
本来没什么表情,也不怎么说话的魏征,一听到这个,马上是喜上眉梢,一下子站起来,扑通跪到在李世民面前,高呼太子英明。
看着匍匐在地的魏征,李世民苦笑。这个人呀,饶他性命的时候,没见他如此恭敬,提升他官职的时候,也没见他如此恭敬;交给他重任的时候,也没见他如此感激。仅仅因为下令免除了百姓一年的赋税,他倒是行起大礼了。果如唐瑛所言,这是个直臣、谏臣,也是个为民的好官呀。不过,转念一想,他李世民能让魏征对他拜服在地,嘿嘿,这心里,多多少少也有些得意哟。
战火已经离开长安城九年了,这些年来,长安城里的人已经慢慢习惯了安稳的生活,偶尔有几家人因为战争而失去了亲人,也能慢慢地恢复到正常的生活里来,即便是在玄武门事件中死去的长林军的士兵,家里的人从开始的恐慌到现在的平静,也在学着接受新的主人了。
走在整洁的街道上,唐瑛安步当车,就像她当年来到长安时一样,体会着这个古老都城的无上魅力。宅子已经卖掉,张小豆等人也已经送回了洛口, 不过,唐瑛还是偶尔会出皇城到长安街市上走走,顺便回李世勣的家里去看看李盖。只是,她却不曾再去了秦琼和程咬金的家,玄武门事件之后,他们之间,见面终于讪讪的,都不好说些什么。
今日,唐瑛一早出宫,去看了看李盖,日头快到晌午了,她方告辞出来,想赶在李渊用午饭前回太极殿去。转过一个弯,就到了点心铺,唐瑛决定去给李渊买他喜欢的点心,偶尔出宫走走,也得带点东西回去才是。
“唐瑛……”
弱弱的呼声让唐瑛停下了脚步,抬头望去,魏征站在对街看着她,似想过来,又有些畏缩的收回了抬起的脚。唐瑛叹口气,笑了笑,走了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