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局长,咱们电视台的舆论导向一向把握得很好,很具有大局意识,其中时政新闻和社会新闻都表现得可圈可点。看来,欧阳局长手下是有一批人材哈哈!”
蔡晓辉以表扬为由头地对欧阳建南抛出这个话题。
“蔡副市长,看来您对我们电视台工作十分关注啊!惭愧,请蔡副市长多提意见,我一定不折不扣贯彻执行。”
“根据省委这份文件的精神,在相关人材的培养和布局上,欧阳局长不知道有什么想法没有?”
欧阳建南心里一格登,他想起自已今晚就要召开的民主选举会议。他本来想先斩后奏,把郑杰超用民主投票的方法拉下马,换上自已人吴仁定。这本是内部的一次小调整,原本用不着市领导关注,但听蔡副市长这么一说,似乎他对电视台内部如何用人也开始关注起来。
欧阳建南在心里琢磨着要不要把这件事向蔡副市长汇报,他主要担心的是这事一被领导关注,自已的暗箱操作就会引起很多人的议论,这让他觉得很不舒服。
早知道早几天把这事了结就好了,只要是在这份文件签发之前,把新闻部内部调整的事搞定,那蔡副市长即使事后知道,也不好说什么。
“蔡副市长,我最近倒是有一些想法,想要大胆提拔和任用一些年轻干部,比如我最近就打算在电视台新闻核心阵地____新闻部动动刀子。”
衡量了一会儿,欧阳建南觉得还是要把这件事和蔡副市长稍提一下,当然,这件事最好做到能让蔡副市长有点印象,但又不引起插手的兴趣最妙。
“哦?说说你具体的思路?”
没想到蔡晓辉紧追不舍,盘根究底。
“我打算在新闻部内搞一次民主投票,由记者投票选出新闻部主任。年龄就限定在35岁以下,至少两年从业以上资历者。”
“咦,这个思路很好!不过,35岁这个年龄界限,我觉得还是偏大,可以再往年轻一点靠,这也符合省委文件的精神。”蔡晓辉建议道。
他心里暗道:这个欧阳建南,还真想把这件事秘密做掉了,要不是用省委文件为由头压着他把实话吐出来,恐怕他是不会那么痛快地说出来。
为了个彭佳创造一个更好的竞选条件,蔡晓辉又建议道:
“参与竞选的同志列出名单没有?新闻部主任可是新闻质量的第一把关人,要把具有最强业务素质的年轻同志推出来。我建议,你可以列一些具体条件,然后筛选出符合条件的同志让大家来选。”
欧阳建南心里不由暗骂一声,选个破股级主任搞这么多事,自已真是够多嘴,刚才不如不说。不过,既然说了出来,也让蔡副市长产生了兴趣,欧阳建南不得不顺着领导的思路说了下去。
“行,没问题,我从业务能力方面去列条件。一定确保新闻部主任的质量。年龄就限定在30岁以下,你看如何?”
“30岁以下可以,业务能力方面,你们应该要有一个可以具体的硬件标准,比如作品获奖条件,我觉得呢,参选同志,最好是至少同时获得过市级一等奖、省级三等奖以上、国家级三等奖以上作品的同志,这些具体条件不可松懈。”
蔡晓辉回忆着蔡乐怡在电话里给自已提及的彭佳的个人条件,嘴里一边提着要求,量身为彭佳定制着新闻部主任的外衣。
“参选同志的名单你要报送上来给我审核,附上获奖作品的复印件。这件事情,一定要办好办实。对了,在民主投票之后,我建议你们组成一个评审团,对所有入选人员进行面试,采取面试分与投票分相结合的方式,择优录取。”
蔡晓辉一副公事公办的样子,一脸严肃,一个字一个字说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让欧阳建南看到他对此事的重视。
欧阳建南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不明白一个分管的副市长为什么会对此事如此重视。不过,看着蔡晓辉摆在桌上的那份省委文件,他便自作聪明认为:这是省里挂职干部对省委文件重视导致的结果。
汇报完工作,也到了下午的上班时间,欧阳建南回到台里,立即打电话把张雪华叫到办公室里。
“今晚的民主投票改期押后。”他对张雪华说,“不过,原定人选不变。”
他说的原定人选,自然指的是吴仁定。欧阳建南记得吴仁定也是不到30岁,只要他获奖的硬件能达标,他还是乐于助自已的老乡一把的。虽然蔡副市长提了许多条件,但民主投票选票是最重要,
张雪华一脸震惊,虽然她不知道出了什么状况,导致民主投票延期,但只要原定人选不变,她就不用重新做工作。这世上最难的,还是做人的工作啊,想起这几天为了帮吴仁定拉选票,忙得口干舌燥的情况,张雪华就觉得一阵疲惫。
支走张雪华,欧阳建南又叫来局办公室主任邱忠,告诉他要重选新闻部主任,吩咐邱忠先从局人事楼案里列出符合条件的记者名单,在晚上之前就要把名单报送给他。
不过,欧阳建南嘱咐邱忠,此事现在处于保密阶段,不可外泄。
邱忠在局办公室也干了十多年,他的儿子邱文彬也在新闻部做记者,见局长说要投票选新闻部主任,心里头不由一阵发热,暗道:机会来了!
(今晚冲到了分类新书的第五名,感谢大家收藏推荐,已a签,有品)
第九章 :何许人也
欧阳建南见邱忠刚退出他的办公室,刚想松口气,这时口袋里的手机就响了。
他一看来电显示,是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周林,赶紧按下了接听键。
“欧阳局长,你现在有空吗?到我办公室来一下。”
一听周林这话,欧阳建南都想骂个娘皮,怎么今天领导集体找自已谈话?这热闹劲比自已刚从县里要调上来当广电局长时还要红火几分。
不过,抱怨归抱怨,周林虽然和自已同级,但人家算是自已的行政上级,并且,周林年纪也比自已年轻,听说最近在积极争取外放县区,如果坐上实权一把手的位置,再做出点政绩来,三五年内争取个副厅不难。
官场上的事,风水轮流转,没准自已以后还要在他手下混饭吃。欧阳建南是官场上的老油子了,自然不会特意去得罪周林。
由于是平级的关系,周林对待欧阳建南的态度就比蔡晓辉亲民得多了。
见欧阳建南急匆匆地赶来,周林赶紧从自已办公桌后站起来迎接,随手扔了一支中华烟给欧阳建南,道:
“不好意思,劳烦老弟跑一趟,不过我实在逃不开身,最近市委市政府要求我们部里制订一个关于培养年轻干部的宣传计划,所以,最近都在忙着修改这个宣传方案。”
又是年轻干部,欧阳建南不知道怎么的,心里又格登了一下,心想,最近年轻干部很吃香吗?
不过,干部年轻化,一直是华夏国中央政府长期推行的用人政策,在选拔和提拔上都做了具体的规定,只是有的地方有照章执行,有的地方执行力度不大。
但在官场上,有政策,就能灵活运用。需要时总是方便拿出来说事。
莫非,周林也是要和自已谈这方面的事?
“对了,欧阳,广电局最近的新闻,有些版块,比如社会新闻这些做得不错呀,在百姓中反响很好。”
一听上级夸自已,虽然是个不怎么抵事的官,但和周林这样有前途的官打好提前量,在他高升前搞好关系绝对没有坏处,所以周林在业务上一张嘴,欧阳建南就露出大家预料中心满意足的笑容,嘴里还客气道:
“领导指导有方,这一切都是在部里的直接指导下取得的。”
“我记得好象有一条新闻,是和下水道井盖有关的,新闻播出后,还促成了有关部门的整改。
我不得不说,你们这条新闻做得实在好啊,前一段时间我看有些地方城市下暴雨之后,由于下水道平日乏人管理,结果造成有群众掉进下水道内死亡事故的。而同样是下暴雨,在咱们大华市就没有发生这种悲剧。
所以,我觉得你们这条新闻做得非常好,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为咱们避免了这种状况发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欧阳建南发现人家能做宣传部副部长还不是没有道理的,瞧瞧,这一比一拔,就把广电局的重要性突显出来了。
“我觉得啊,象这样的社会新闻,就叫做有力量的新闻。你们广电局以后应该多做这样的社会新闻。”
“那是,部长指示一定认真贯彻。”欧阳建南肥大的脑袋点头不迭。
“噢,对了,做这条新闻的记者是哪个了?我记得好象是姓彭?叫什么来着?,对了,是叫彭佳吧?一个进台大约两三年的小姑娘,真不错,咱们广电就应该多进一些这样的人材。”
欧阳建南不好意思说他连彭佳是圆是扁也不认识,人家一个副部长还记得有个彭佳,如果不是周林提醒,他连这条“好新闻”也都抛在脑后了。毕竟,电视台一年要做成千上万条新闻,谁记得哪条犄角里的小新闻,并且还是个破井盖的新闻。
“欧阳局长,我听说你们最近对新闻部要进行人事调整?”
周林忽然开口问道。
欧阳建南心里不由一阵发苦,怎么这么多领导关心新闻部一个小小主任调整的事?莫非周副部长也有亲威要交待?没听说他在广电局有什么亲戚朋友啊?
如果不是为了那臭小子,早知道这么麻烦,牵扯出这么多领导,就不调整了,真是没事找事,万一处理不好,得罪一片,还可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