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世录之绝不低头》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幻世录之绝不低头- 第3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仁,二人相对是为仁,所以说仁者爱人。仁者如山,厚德载物,拥有一个博大而精深、丰润而宽厚的内心世界。不役于物,亦不伤于物,不忧不惧,正所谓仁者乐山也。”

    “鱼在水里,未必懂得水的重要;鸟在树上,未必领会树的深意;就像你在生活中,也未必想到身边的万物所蕴含的哲理。”

    “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水……山……”那少年旁若无人地喃喃自语,良久之后,终于若有所悟的抬起了头,开口道:“多谢老师指点,何为智者,何为仁者,我想我已经明白了。”

    中年人淡淡地点了点头,忽然眉间一挑,问道:“你是乐水,还是乐山?”

    少年人皱眉沉思,片刻后突然哈哈大笑,道: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哪边,眉眼盈盈处。山水各有千秋,仁智都是我的追求,即使力不能及,也要心向往之。”

    说完,少年人忽然狡黠地一笑,开口道:“不知老师是乐水,还是乐山?”

    中年人忽的一愣,半晌才低语道:“青山行不尽,绿水去何长。”语气中竟是萧索的意味。

    “老师也是一个有故事的人啊……”正在少年心有所思的时候,中年人的声音又响了起来,少年赶紧全神贯注起来,生怕漏掉一个字。

    “至于勇者,有小勇与大勇之分。”

    “大王之怒,尸横千里,血流漂杵;匹夫之怒,尸横庭前,血流五步。怒而杀人,或为胆气,或为义气,或为豪气,不可不谓之勇,但只能算是小勇。至于大勇”,说到这里,中年人突然望向花海中蠢立着的苏东坡铜像,问道:

    “东坡居士的《留侯论》你读过没有?”

    “学生读过。”少年答道。

    “文章的开头是怎么说的?”

    少年思索了片刻,缓缓说道:“‘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猝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当年秦朝暴虐,天下义士俱揭竿而起,其中张良雇佣大力士行刺,欲以匹夫之力而逞于一击之间,是大勇还是小勇?”中年人突然问道。

    “小勇。”

    “项羽勇冠三军、力可拔山,但度量不足,终因百战百胜而轻用其锋,被围身死,是大勇还是小勇?”

    “小勇。”

    “韩信受胯下之辱而不怒,因其谋大,因其志远,终成为一方枭雄,是大勇还是小勇?”

    “大勇。”

    “刘邦能忍人之不能忍,对阵项羽,养其全锋而待其弊,最终从一个无赖成为一方帝王,是大用还是小勇?”

    “大勇。”

    “那你明白什么是勇者了吗?”

    “有些明白,又有些迷糊。”待看到中年人带着询问的目光扫向自己,少年恍惚道:

    “人生苦短,何不飞扬跋扈?”

    说到这里,少年心中最柔软的地方忽的荡起了涟漪……



………【第四章 尘封往事(下)】………

    时间倒回到五年前。

    年关将至,家家团圆,溪城一片热闹景象。

    然而在一处高宅大院中,此时却聚集了不少人,个个神情愤懑,满脸悲色,室中的气氛十分的压抑,沉闷,他们似乎都在焦急地等待着什么。

    如果让外人看到了这一幕,估计会掉落下巴,溪城四大世家之一的唐家,究竟是怎么了?

    “家主回来了,家主回来了……”室外忽有一名黑袍中年人高呼道。

    闻得此语,室内众人都是一滞,随即狂喜地向外奔去,脸上哪还有一点闷色?他们心中都无比坚信,只要家主出马了,那就没有办不成的事。

    “家主,怎么样了?那群匪徒是不是已经被你们全部击杀了?杀得好,杀得好啊!”一名红袍老者边走边泣声道。

    待众人走到近前,只见家主和其身后的十数名唐家高手都是一脸颓丧的样子,心中不由一凉,有人急切道:“家主,到底这么样了?”

    “此事就此作罢,以后大家莫再提起。”家主轻声道,语气中满是无力的感觉。

    “怎么可以作罢,那可是唐家上百条人命啊!我们到现在还向族人封锁着消息,若是不能将匪徒全部击杀,我们还有什么脸面面对罹难者的家属?”那名老者悲呼道。

    “家主,有多少人逃了,你告诉我,就是追到天涯海角,我也要将他们一一击杀。”一个黑袍中年人愤声道。

    “有多少人逃了?”家主自嘲道,“没有,一个也没有。”

    “家主,你们到底击杀了对方多少人?”

    闻得此语,家主身后的十数唐家高手无不惭愧地低下了头。

    “没有,一个也没有。”

    家主抬起头,从一张张或悲愤或困惑的脸上扫过,缓缓道:“对方是——橙级宗门!”

    话落,场中众人无不铁拳紧握,钢牙紧咬,许久之后,留下了一声声无力的叹息……

    某处雅阁。

    一个约莫十岁的少年正津津有味地捧着一本古籍,朗声到:“吾失之三矣:少而学,游诸侯,以后吾亲,失之一也;高尚吾志,间吾事君,失之二也;与友厚而小绝之,失之三矣。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也。”

    读到此处,少年的心中忽得闪过一丝不安,抬起头望向窗外,喃喃道:“爹爹,娘亲,快过年了,你们怎么还不回来?”

    回答他的是更为迅猛的风声……

    逝者如斯,匆匆五年。

    “少年心气。”中年人边摇头边呵斥道;不过眼里却没有丝毫责怪的意思。曾几何时,他不也是这样吗?从这个少年身上,他仿佛看到了当年的自己。

    “老师,跟我讲讲你的故事吧。平时我把我的故事都告诉你了,而你却什么都不说,真是太不公平了。”从见到中年人的第一眼起,他的直觉就告诉自己这个人绝不是一般的学者。

    中年人的身上散发着一种特殊的气息,他曾暗中把中年人和唐家的家主做过比较,虽然前者的气息远不如后者强大,但他却总觉得前者更加危险,那种感觉就像是,对,是不惧,真正的不惧。

    虽千万人,吾亦往也!

    “我的故事”,中年人抬头望向天空,慵懒而迷离的目光仿佛洞穿了时空……

    枯藤。老树。昏鸦。

    “秋哥哥,李商隐真是太有才了,‘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啊!”

    “有没有来者我不清楚,但古人还是有的。”

    “哦,怎么说?”

    “子曾经曰过:‘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故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

    “孔子曰的?”

    “傻瓜,哪有自己曰自己的,是孟子。”

    “哦……”

    ……

    小桥。流水。人家。

    “秋哥哥,你真的要去?”

    “对呀,子曾经曰过:‘拯救一人;如同拯救整个世界’。”

    “哪个子曰的?”

    “老子。”

    “老子曰过吗?”

    “老子刚刚曰过。”

    “啊,你混蛋!”

    ……

    古道。西风。瘦马。

    “秋白,你真的要去?”

    “每个人都有他的使命。”

    “天下无道,何不独善其身?”

    “天下有道,以道殉身;天下无道,以身殉道。”

    “轩辕殿乃万宗之首,屹立于世数千年,你真的不惧?”

    “人最后总是要死的,不是吗?”

    “好,算上我一个。”

    ……

    “我的故事么”,望着西下的夕阳,中年人轻叹了一口气,随后转过头凝视着纳兰纾予那双诚挚而坦然的眼睛,半晌才道:

    “断肠人在天涯。”

    “断肠人……”少年心中默默道。

    这个少年自然是纳兰纾予了。他本是打算投身仕途的,然而在命运逼迫他不得不做出选择的时候,他毅然拿起了剑,却不曾放下过笔。

    由于溪城毗连龙背山脉,与东坡书院间只有不到半日的路程,于是每隔几日,他都会来到这里,让自己沐浴在这个学术圣地的浓厚诗书气息中,和来自各地的学子一起求学论道。

    三年之前,东坡书院突然来了一个陌生的中年人,他管自己叫秋先生,偶尔讲讲学,此外不是把自己沉埋于书卷之中,就是踽踽独行于书院四处。

    于是,在一个有些寂寞的黄昏,下着有些寂寞的雨,两个寂寞的人走到了一起……



………【第五章 初遇疾风(上)】………

    天下巍巍,世家千万,但绝大多数的世家都是不入流的角色,能称得上级别的百不余一。

    纳兰纾予所在的唐家算是能称得上级别的大世家,它和俞家、冯家、李家并称为溪城四大世家,而且他们都属于——赤级宗门。

    普通的世家,能出一个剑客已经很了不起了,而一个赤级宗门,至少拥有五名剑客,剑者更是不计其数,甚至还有剑师强者的存在。

    “弱肉强食”,这是纳兰纾予在五年前明白的一个道理。他埋怨过家族,但更恨自己,恨自己的弱小。

    “我要变得强大。”纳兰纾予幼小的心灵被烙下了一个永恒的烙印——他需要力量。

    不再是守护,而是力量。有了足够的力量,才能够去守护;有了足够的力量,才能够选择是否去守护。看着自己想守护的事物毁灭在自己眼前,那是一种很心痛的感觉,那是彻底的失败,他不想做失败者,他想要决定自己的命运。

    多年以后,当他站在众人难以企及的巅峰,决定着无数人的命运时,时常会为一个问题感到困惑:这是否是他想要的命运?也许,“决定自己的命运”和“自己想要的命运”唯一的交点,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