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海巨宦》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陆海巨宦- 第164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嘉靖看了他一眼,略显惋惜地叹了一口气说:“还没呢!最近心境不好,怕这丹也受了感应,进境甚慢啊。”

    陆炳搬着蒲团凑近了一点问:“陛下有什么烦恼事吗?”

    “阿炳啊,”能让嘉靖用这样的语气叫唤的,当朝大员中也就陆炳了:“底下这帮人,真是越来越不好管了。”

    陆炳一时揣摩不透嘉靖的心思,试探着说:“谁敢冒犯圣颜?请陛下降旨,臣立即去捉拿!”

    嘉靖道:“严嵩……不会办事!”

    这没来由的一句话叫陆炳一呆,一时不知该如何接口!过了好一会,他才说:“严阁老,好像不大会办事。”

    “夏言会办事。”嘉靖说:“可又觉得他不够稳当啊。”

    陆炳脑中灵光一闪,似乎有些捕捉到嘉靖的心意了。他没有再说“陛下圣明”之类的废话,这时候若不露出点见地来,就没法让嘉靖有兴趣再说下去了!

    “皇上,您安排得巧妙啊!”陆炳说:“夏、严,各有其长,各有其短,陛下起用他二人,正是深得取长补短之妙!”

    嘉靖对这句话不是很满意,不过他是个十分自负的人,对臣子跟不上自己的思维觉得很正常,继续道:“张孚敬帮我赶走了杨老匹夫,很好,很好。可惜啊,可惜,后来他自己又变得不是很恭顺了。夏言代我治了他,很好,很好。不过当下士林的风气真是很糟糕啊,‘宁负天子,不敢忤权臣’,二十几年前的话了,到今天还是这样,甚至更糟!”

    尽管和这个皇帝是光着屁股一起长大,陆炳仍然觉得每次和他说话都很痛苦,他仍然闹不明白嘉靖要说什么!

    嘉靖似乎也没怪他不接口,自顾自道:“严嵩嘛,唉,他恭顺倒也挺恭顺,就是名声不大好,不讨人喜欢。而且他这恭顺老实是不是也是装出来的呢?俗话说,日久见人心,日久……阿炳啊,你说这满朝文武,可有没有能治严嵩的?”

    陆炳这时心情紧张,脑袋崩得像一根代发之弓弦,脱口就道:“夏阁老啊!”

    嘉靖哈哈一笑,拍了拍他的肩膀,说:“阿炳啊,你就是老实!”挥了挥手,就让他回去了。

    陆炳惊疑难定,回到府中问李彦直何在,家人说姑爷已经出发,陆炳道:“把他追回来!但不要声张!”

    不久又有严世蕃来拜会,陆炳避之惟恐不及,托病不见,陆尔容听说父亲找丈夫,便挺着个大肚子走出来,又听陆炳拒见严世蕃,心中奇怪,便问了一句:“爹,是不是出什么事了?”

    陆炳这时脑子像浆糊一般乱成一团,道:“不关你事!回去好好养胎!”顿了顿,似乎亟需找个可以信任的人倾诉,便道:“严嵩看来要倒霉了!”

    陆尔容惊道:“这是为何?”

    陆炳便将方才嘉靖的言语转述了一番,陆尔容论老辣不及乃父,论聪慧则青出于蓝,自幼耳濡目染,这时又旁听者清,不像陆炳般身陷局中,听完了他爹爹的述说,却叹道:“爹!你怎么糊涂了?要倒霉的不是严嵩,是夏言!”

    陆炳一怔,一时还没反应过来,陆尔容道:“皇上若现在要治严嵩,找夏言就是,何必再来问爹爹你?他说这话,是当已经没了夏言这个人了啊!”

    陆炳哎哟了一声!手在额头上大拍特拍,叫道:“看我糊涂的,看我糊涂的!”

    他久宦成精的人,一被点破重要关窍,心中对嘉靖的话便完全明朗!

    嘉靖和陆炳说的那些话,不能按照他说话的顺序来听,必须前后互证,取此续彼,先看后面的话,弄明白了再用前面的话来印证,方能真正明白。

    嘉靖说“宁负天子,不敢忤权臣”,说的就是夏言,嘉靖对张璁的评语是“后来他自己又变得不是很恭顺了”,这句话正好落在今日的夏言身上!若是严世蕃李彦直徐阶三人能以平常心侍立在侧,听到这句话多半马上就猜到嘉靖要废掉夏言了!

    但嘉靖也还有顾虑,那就是“严嵩不会办事”,相应的,夏言虽然“不恭顺”,却会办事。此外,嘉靖还担心严嵩的“恭顺老实”是装出来的,担心严嵩日后也变成夏言,所以他才会问陆炳“满朝文武有没有人能治严嵩”,严世蕃要听到这话非跳起来唱歌不可——嘉靖说这话,分明已有心让严嵩当首辅了,只是又想找一个能和严嵩作对的人来牵制严嵩,以免严嵩独大!

    嘉靖这些年懒于政务,但对皇权却仍然抓得极紧!而他在这一块也确有过人天赋,维护皇权本是一件极为复杂的事情,但嘉靖却削繁成简,别的事情都不管,任臣下去折腾,却只盯紧了两件事!哪两件?一是防止武将拥兵叛乱,一是控制文臣之首。

    在大明的体制之内,武将要拥兵叛乱的机会无限趋近于零,而且这个问题自有一帮文臣帮自己盯着,嘉靖不用太担心,只要防止武将与有实权的文官结合就可。那么剩下的就是如何控制文臣之首——也就是内阁了。

    嘉靖和他的祖宗朱元璋不同,朱元璋是皇帝里头的劳动模范,天生的精力过剩,嘉靖却是皇帝里面的世外高人,只想炼丹成仙,不想管那些繁杂的俗务,所以控制内阁的方法也是按照他的原则衍生出来的!

    张璁斗杨廷和的时候,他还小,支持张璁还是出于形势需要,这个时候他是凭着天才与直觉在行事。但这之后夏言斗张璁、严嵩斗夏言,乃至他所展望的严嵩时代,嘉靖就是很自觉地居于裁决者的立场,看着大臣党争!而他也很清楚,无论党争的结果如何,最后获胜的一定是他自己!

    在炼丹之余,嘉靖就对这两件事情上心,除此之外的其它枝节杂务,他就并无兴趣,也认为没必要关心了。

    陆尔容的话把乃父点通之后,陆炳再回忆和嘉靖的对话便豁然开朗,许多乍一听好像全无道理、仿佛意识流般的呢喃重新拼凑整合,才算成了嘉靖心中真正的想法。

    陆炳想明白此事之后心下大畅,连骂自己糊涂!

    陆尔容轻轻一笑,说:“爹爹当时是紧张的。不过让皇上认为爹爹糊涂,那是好事。”

    陆炳一笑,道:“不错,是好事。”又道:“唉哟,我刚才还推了严公子,这下可得罪人了。”

    陆尔容笑道:“不怕。现在这会是多事之秋,虽然严嵩有机会再为首辅,但我们也还是避嫌些好,免得犯了陛下的忌。”

    陆炳连连点头,道:“不错,不错。”忽道:“对了!”叫来张管家说:“你派人追上去告诉姑爷,让他不用回来了。”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qidian,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第180章 之十 浮沉() 
李彦直离开北京的时候,就知道夏言、曾铣可能要糟糕。

    在回京之前,他都不知道嘉靖和陆炳在丹炉边的谈话,他之所以作出这样的推测,是根据自己所掌握的信息。

    兵部职方司负责的是大明帝国的军事情报、军事参谋工作,一些最高机密,主事级别的他还接触不到,但他也听到了一些“传言”,“传言”说着两年山西、陕西正闹饥荒,曾铣的复套计划又要大举花钱,滋扰地方,征调民夫和摊派粮饷曾引发了好几次的骚乱,而且曾铣本人还存在着克扣军饷的嫌疑。而传言的源头则来自一个被曾铣弹劾入狱的总兵仇鸾。

    李彦直知道,仇鸾的这些“传言”兵部是有报上去的,问题是内阁是否压住了,或者有没有别的人将这些“传言”通过别的途径告诉嘉靖呢?但想想严世蕃的性格,李彦直就知道,除非这些传言完全是捕风捉影,否则的话,哪怕只有三分事实打底,严世蕃也一定会想到办法让嘉靖知道的。

    “那时候曾铣就糟了!”李彦直想,可他没料到的是,不是“那时候”,而是“这时候”曾铣就已经糟了!

    几乎就在李彦直离开北京之后的第二天,嘉靖忽然下令要内阁重新审议这次复套行动的后果,他提出了三个问题:第一,复套是否师出有名?第二,粮饷是否充足?第三,是不是一定成功?

    第一个问题是虚的,第二个问题是关键,而第三个问题则是嘉靖的底线!如果只是这三个问题也就算了,可这三个问题后面还跟着一句话,一句很可怕的话,就是万一师出无名、粮饷不足又不一定能成功,“一铣何足言,如生民荼毒何!”

    这已经不是在询问,而是在定调了!

    西北没钱!

    这一点李彦直在东南时就听说了,而在西北巡视了几个月后他就更加坚信。

    明帝国内部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极不平衡,东南农业发达,商品经济又繁荣,真是要钱有钱,要粮有粮,而西北却由于历史原因普遍贫瘠,粮食生产连自给自足都难,至于说要买粮又没钱!所有的军事行动都必须依靠中央的支持。可是中央就有钱么?

    没错,嘉靖刚刚拨了二十万两白银作为启动经费,但是二十万两白银相对于这个复套的大计划来说简直是杯水车薪!就在出发之前,李彦直才翻查了兵部关于复套计划的相关资料,知道七十年前的兵部尚书白圭第一个提出这项计划时曾做过估计,认为每年可能要投入九百万两白银来维持,正是这个可怕的数字吓倒了七十年来的历代执政者!

    嘉靖在权术上有一定的天赋,但在国事上的表现却有着诸多的毛病,做事尤其缺乏执中审慎,易走向极端执拗,刚听到复套计划时他很兴奋,竟也没想那么多,但回头一想觉得不对,便从一个极端倒向另外一个极端去了。

    可是,皇帝无论做什么事情都是不会出错的,所以错的必然是臣子,必须有臣子来为这件事情负责,这样皇帝才能不丢脸!所以嘉靖提出了那三个已确定答案了的问题。

    这三个问题,夏言无法回答。

    自再次入阁以来,他在西北这个贫穷的地方干是花钱的事情,而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