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在水边伏击官军,乃是海盗们的拿手好戏!这时看看前头两千人已经进入布袋口,便有两支队伍将口子收拢,对布袋内的部队鸟铳齐放,仇鸾的先头部队登时大乱!王直再派倭刀手杀出,劈瓜斩菜般杀了过去,这支先头部队没两个回合就废掉了!
这次抗击蒙古,李彦直一部是在实战中越练越强,嫡系部队或野战、或埋伏、或骚扰纠缠、或追亡逐北,能战的士兵越练越多,部队战斗力的提升程度与他获得的功勋几成正比,而仇鸾那边虽然所得功勋与李彦直不相上下,但几乎都是不劳而获,部队的战斗力并无半分改进,仍然是那支烂军队,这时陡遇伏击,先头溃败,仇鸾一惊之下赶紧逃走,溃军冲击中军,中军倒退,冲击了后军,整支军队当即涣散!
王直见朝阳门急切难下,且派徐元亮洪迪珍林碧川等蹑在仇鸾部队的后头,先攻占了外城三座城门,牢牢控制了朝阳门与外城三门之间的所有据点,又收俘纳降,以之为攻城之前军!继续攻打朝阳门!
“出了什么事!出了什么事!”
嘉靖披着睡袍就冲到板房:“俺答不是退了吗!”
“陛下息怒!”严嵩跪在地上抹着额头汗水,但这时他也还没弄清楚是怎么回事。
“兵部,兵部!”
丁汝夔一片慌乱地赶来,官袍也没穿好,讷讷说不出个所以然来,最后还是陆炳冲进来说:“陛下!好像是仇鸾统属的勤王军队中起了哗变!现在正在攻打朝阳门!”
嘉靖啊了一声,差点跌倒,群臣赶紧扶住,徐阶急忙传令,命关闭皇城城门,全城警备!嘉靖缓过神,怒吼道:“仇鸾这废物!统军无方!内阁!撤了他!”
丁汝夔正要应命,徐阶上前小声道:“陛下,眼下还是先让仇鸾平乱吧。”
嘉靖恍然,忙改口,道:“好,让他戴罪立功!”
丁汝夔先传了命令,跟着又入内问道:“是否也调古北口兵马进京协防?”
嘉靖哼了一声,说:“反了张三,未必不反李四!朕这几日只听你们的奏报,还道天下太平,谁知连个觉都睡不好!”
这话说得群臣都低了头,嘉靖这话,说的是仇鸾既不可靠,李哲未必完全稳妥,分明是对群臣大不信任!
只有徐阶道:“仇鸾若能平定叛乱,那是最好,不过让李哲派一队人马进驻西山,亦可以防万一。”
嘉靖便准了,这时他们想只是一些勤王之师哗变而已,京师内有坚城,外有大军,理应镇压得住,多半只是有惊无险,因此只是担心被哗变军队的漏网之鱼闯到皇城惊了驾,并没有想到他们此刻面对的乃是一直武器装备远胜官军、且有独立意志、群体利益和完整组织的部队!
嘉靖便想回去继续睡觉,只是却睡不着,过了约一顿饭时间,兵部的人已去了朝阳门一趟回来,得了那边的确切消息,说攻城的人竟有数万!
又过一炷香时间,枪炮之声不绝传来,嘉靖心更不安,锦衣卫那边来报,说仇鸾已赶到朝阳门外,和叛军开战了!
“好,好。”嘉靖言不由衷地赞扬了两句,不是因为他对仇鸾改观了,而是因为仇鸾是他的臣子,虽然看来有些无能,但总算是他能控制的,这时候,嘉靖已隐隐感到事情可能会比他预料中的最坏情况更坏了:“下令嘉奖!只要他取胜,朕不怪他之前统属无方!”
仇鸾正在打仗呢,朝廷和他之间隔着一层叛军,仗没打完这嘉奖是没法传过去的,但承旨太监还是答应了去告诉内阁。
天亮了,因一夜没睡,嘉靖的头有些痛,他可好久没这么关心过国事了。
太监黄锦没什么水平地奉承道:“陛下,天亮了,仇大将军那边,想来也大获全胜了,要不陛下您再睡会?”
“胜了么?”嘉靖有些迷糊地问。
“应该是胜了,陛下你听——”黄锦作出侧耳倾听的声音来:“都没声响了。”
“哦,也是。”
确实没声响了,然而只是片刻而已!便听门外脚步声杂乱,看门的小太监喝道:“谁!大胆!竟敢惊——”跟着啊了一声,叫道:“阁老!”
嘉靖心一提,问道:“是严嵩在外面吗?”
外头严嵩、徐阶一起应道:“陛下!”虽是隔着门,但那仓皇之声却仍然听得清清楚楚!
嘉靖心知不妙,否则他的两个内阁大臣不会冒着被他责怪闯到这里来,他的声音竟也有些发颤:“是出什么事情了吗?”
严嵩竟哭了起来,没说话,徐阶沉声道:“仇鸾在朝阳门外战败了!”
嘉靖啊了一声跳了起来,撞到了头也没察觉!
“那……那叛贼……”
徐阶的声音依然保持着克制,然而那发自内心的惶恐终究是无法完全掩盖:“叛贼打败仇鸾以后,继续攻打朝阳门,朝阳门守军望见仇鸾溃败,军心不稳,纷纷逃散,朝阳门也失守了……”
“什么!那叛军,那叛军……”
便又听谁闯到了门边,这回却是陆炳的声音:“陛下!不好了!叛军夺了朝阳门,已朝这边闯来!陛下,要准备应急之事了!”
嘉靖惊急到了极点变成了怒火:“你们在干什么!到底在干什么!还不快派兵平乱!陆炳!快带锦衣卫迎击!”
徐阶叩首痛声道:“陛下!仇鸾一败,京师内外,一时间便没有足以平叛的兵马啊!”
陆炳亦道:“陛下!贼军火器犀利!连三北军队也打不过,皇城内的军马,只怕都……”
嘉靖怒道:“废物,废物!”
却听外头又有人来急报,但严嵩徐阶一时却不敢禀报,嘉靖怒吼道:“又出什么事情了!”
徐阶不敢不回,颤声道:“陛下……贼军已挟持了二王……其中一部如今已抵达紫禁城下了……”
嘉靖未立太子,所谓“二王”就是他的两个儿子!嘉靖一听,一时竟吓得忘了自矜,惊叫一声,从龙床上滚了下来,头碰到床边洗脸盆的架子,登时额头出血!
太监们吓得手忙脚乱,但嘉靖的头这一撞,脑中却撞出个人影来!想也不想,脱口就高叫:“李哲!李哲!快宣李哲来护驾!”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qidian,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第199章 之二十九 叩阙()
在王直发难的前一天,蒋逸凡便赶到了北京,他与风启一晤之后,了解了这一段时间来京畿的情况后,便又赶往古北口,要向李彦直汇报此次南下的见闻功过。
也是他早走了半日,若当天留在北京过夜,第二天兴许就走不了了。他到达古北口半日后,兵部的第一道公文便也到了,却是说让他调部分兵马进驻西山,李彦直问出了什么事情,兵部的人说城外有勤王之师哗变,兵部谨慎,因此有此命令。
李彦直一听,赶紧命戚继光守古北口,自己却尽起精锐兵马,准备赴京。这段时间来他和戚继光不断从京军、勤王军、义军以及俘虏中挑选兵源良种,已在历次实战中练成一支三千多人的精锐骑兵,次一等的堪战部队又有六千余人,皆是上得马、打得仗的了,再不只是一个空壳,有了这九千人在手,李彦直的底气就足多了。这次他一纸令下,又挑出了纪律比较好的两万余人,合三万人马,准备进京,其它部队便都归戚继光指挥。
戚继光见李彦直如此大张旗鼓,颇有不解,因问:“督军,兵部的公文虽没说具体入京兵马,但看那意思,大致也就是三五千人,也没说要督军你亲自带兵进京,你带这么多人去,只怕会见忌。”
他这话乃是好意,李彦直听了十分承情,却摇头说道:“元敬你知看见兵部的公文,却没看见兵部也未曾见到的事情!这段时间若我们事事都按兵部的意旨办事,只怕京畿的情况早就不可收拾了!京师将有大危险,而兵部居然还如此好整以暇,真是迟钝!”
戚继光忙道:“继光愚鲁,还请督军明示。”其实这也不是他真的愚鲁,而是他掌握的信息远没李彦直多而已。
李彦直微微一笑,正考虑着该怎么跟他说才好,忽然营外有急马奔来,这次却是内阁直接传出的圣旨了!李彦直这时已带甲在身,就以军礼迎侯。那圣旨却十分简单,传旨太监也是又急又慌,连香案什么都不摆了,就开旨宣道:“京师危急!李哲速速进京护驾!”
诸将听这道圣旨从内容到行文都大有异处,慌忙问:“这位公公,到底出什么事情了?”
那太监急得顿脚,叫道:“京师告急啊!朝阳门已被贼军攻破!紫禁城也是危在旦夕啊!李侍郎!你快入京救驾吧!咱家幸亏是走快了一步,若慢了一步,怕连城门都出不来了!”
诸将皆惊,再看李彦直时,脸上都现出钦佩之色,戚继光等都来请命,道:“督军,我等愿随督军驰援京师!”
“慌什么!”李彦直对此早有预判,虽然事情仍比他预料中来得更急,却也不像诸将般骤然听说都有慌乱之色,因下令:“仍按原定部署,元敬留守古北口,京师那边的叛乱我去镇压!元敬留守古北口——此处蒙古降俘甚多,也万万乱不得。”
他兵马早已点毕,这时只翻身上马就出了营,大军才出古北口,便又遇到嘉靖接连追加的意旨,原来拟第一道圣旨时帝相都有些慌乱,只是求快,圣旨公文不甚符合规制,发出去以后,徐阶担心京师万一不测,李彦直拿着这道圣旨威权不够、名分不正,便又追加了一道毫无破绽的圣旨并兵部公文,命李哲总督直隶军务、京畿州县在战时的军政要务,以及仍滞留在京畿的勤王之师也都归李哲统领。大军走出没三十里,又陆陆续续接到京城方面的七面金牌意旨,其中三道是给李彦直及其部属加官进爵,四道却是催他速速进兵,不看别的,光看这连续飞来的九道金牌意旨,就知京师有多危险、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