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海巨宦》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陆海巨宦- 第198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李彦直大怒,冷笑道:“今日才知道什么叫做要钱不要命!”

    这时他地位已高,不好自己动手,就把事情交给了殷正茂去办!

    殷正茂哪会客气,那些奸商以为又要认捐,拖拖拉拉地就来了,殷正茂却不问他们米的事情,当堂喝道:“听说王贼进京之时,听说都是诸位帮忙筹措军粮,他们才站稳脚跟的啊,不知有没有这回事?”

    那些米商一听吓得魂飞魄散!慌忙喊冤,殷正茂冷笑道:“冤枉?人证物证俱在,你们还喊什么冤枉!”

    米商们忙问:“物证在哪里?”

    殷正茂笑道:“王贼十几万人进京,又不是带着干粮进城,进城之后也没饿着,肯定是要买米,买米找谁买去?还不得找你们?他们没饿死就肯定是买了你们的米!买了米就得给你们钱——你们家里的钱财,就都是物证!不但是物证,而且是贼赃!”

    米商们听得脑袋昏昏沉沉,又问:“那人证又是什么?”

    殷正茂大笑:“要人证?那还不简单?”

    这时京城治安虽初步稳定下来,但九门外诸营还有十几万等待接受整编的部队,里头什么人都有!殷正茂又得了李彦直的准许,随便去营里挑个百八十人来,要兵有兵,要贼有贼,要混混就有混混,要无赖有无赖,殷正茂让他们说什么,他们就说什么,这一来可真是“证据确凿”了!众米商惨呼冤枉,但这时还有谁听他们的?

    殷正茂便掷下签押命令,把众米商的家全抄了,谷米充公,一半运到宫中给六宫宫娥、太监用,一半分给了文武百官。至于那些家财,殷正茂过手拦了四成,三成送给了李彦直,两成送给了徐阶,剩下一成才交了公。

    这脏款李彦直不收,徐阶不纳,殷正茂想了个办法,就派人去变买了尤溪县、华亭县的田地房屋,送给了李刚、徐В罡蘸锖康木褪樟耍飙'勉为其难地就拿了。至于其它大小打点,殷正茂自也会做足。但这些是后话了。

    一日之间,京师哭了几十户人,乐了几千户人家,肥了徐、李、殷。

    这些米商能在京城地面把生意做到这么大,背后也都有公侯将相撑腰,若在太平时节,殷正茂要横来也动不了他们!但这时北京的利益链条都被打乱了,官场上徐阶最狠,武人中李哲最牛,皇帝还在海盗手里呢,监国裕王又什么都听他们的,殷正茂有他二人撑腰,谁敢出头来找死?

    蒋逸凡听说此事后对风启说:“这可不是什么好风气!”他虽然已中了举人,但背后代表的却是南方商人的利益。

    嘉靖年间的商人势力五花八门,各分派别,王直那一派是商中之匪,以私兵保护商路,以打劫补助生意,这群米商却是商中之官,靠的是权力系统的庇护才做到这么大。李彦直、蒋逸凡等背后的商人集团又是另外一种气象,他们虽然支持李彦直等进入中枢谋求权力,却不喜欢这种用权力对商人身家性命的野蛮干涉。因为权力这把刀今天能杀别人,明日就能杀到自己头上来!这就叫:兔死狐悲、物伤其类。

    所以李家在殷正茂的事件上虽有得利,但蒋逸凡从长远考虑,却觉得这样是得不偿失。

    风启在官场日久,浸淫较深,这时却嘿了一声,道:“京城这边就是这样,没办法的。”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qidian,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第207章 之三十七章 市舶(求月票)() 
朱载垕虽然还是个少年,但毕竟也有十四岁了,这时扮演着监国的角色,便也承担了这个角色的责任。

    他的皇帝老子被强盗抓走,让他提前做了代理皇帝,这本来是一件好事,可惜“好事”的后遗症很多,至少有三个大问题,少年朱载垕一想起来就一个头两个大!

    第一个问题当然是钱的问题。

    虽然通州已经打通,南方的物资赋税也如期到达了京师,让北京政府免了断炊的困厄。

    可是从嘉靖二十年以后,这个老大帝国的财政便总是入不敷出,到了近年更是年年赤字!也就是说,南方的钱粮一运到北京,马上就要去填补京内京外大小衙门的财政缺口,徐阶虽然有能耐,可他也没法变出钱来啊,只是拆了东墙补西墙,饶是如此也没法完全搞定,只能先搞定最紧急的,就像风雨之中,第一个要补的屋顶是卧室,因为要睡觉,客厅的就且放个盆子在下面接水。

    这种情况如果是在平常年景中,挪来挪去或许也能应付过去,应付不过去就先拖着,但今年却有些麻烦,因为皇宫被洗劫,要把监国(朱载垕住在宫里但还暂时不是皇帝)的生活设施补齐了——这笔预算砍了又砍,但至少还是得有两百万两银子!这银子从哪里来?徐阶犯愁了,小监国也为难。

    没了钱,不但皇帝的日常生活成问题,就是第二个问题——国防问题也没法解决!

    西北对蒙古如果要扩大战果,得投钱!东南对“倭寇”总得追赶啊!皇帝还在他们手头呢!所以呢,也得投钱!就是现在还滞留在京畿附近的那十几万部队,要继续训练就得养着,要遣散也得弄点遣散费啊——要不然就这样把人赶跑,让这部分人成了流民,甚至成了流寇,那可是要变成治安问题的!这些也要钱!

    可徐阶手头没钱!

    怎么办?

    文武百官都没办法,最后大家说:“问问李侍郎有什么主意吧。”

    李彦直回到北京后,暂时还没升官呢,不是监国和内阁有意压他,而是因为他的功劳太大,暂时还想不出怎么安置他,就且拖着,只先给他追封了祖宗三代,赠了陆尔容一品诰命夫人,那是告诉李彦直:别着急,朝廷记得你。

    “殿下,阁老,诸位大人,”在内阁会议上,李彦直愁眉苦脸地对朱载垕、徐阶、李本以及兵部尚书、户部尚书说:“蒙古的问题,现在不追击可惜了,不过收缩防线的话,暂时也没什么大问题。但东南那边一定要穷追猛打啊!陛下还在‘东狩南巡’呢!咱们总得想办法迎接回来啊!而且海防不整治的话,海寇便随时可能冲上岸来,这可是国之大患啊!”

    这追剿王贼、迎回嘉靖,便是朱载垕所面临的第三个大难题了!

    在王直事件之前,海寇的危害性被大大低估了,而此事发生之后,海寇的危害性却被大大地高估了!现在包括监国在内的大部分君臣士民,都已觉得海寇之患,重于胡马了!

    朱载垕也暗暗点头:“是啊,那该怎么办呢?”

    “海防南北万里,光是防守,是防不住的!”李彦直说道:“太祖洪武皇帝建立了星罗棋布的沿海卫所,可海寇一来,又有什么用呢?所以臣以为,在海洋事务上,应该主动出击!将东海南海都变成我华夏之内湖,那才能真正地斩断病根!”

    户部尚书一听有些慌了:“那不又要花钱?”

    李彦直叹了一口气:“那也没办法啊。”

    朱载垕一听,脸上更犯愁了,眼睛眨巴了两下,竟然红了:“没想到……没想到国家穷到这地步了啊!”

    徐阶和李彦直叹气也罢,愁眉苦脸也好,他们的哭穷都是假的!这些大臣家里的谁没个百八十万的?满屋子里,也只有朱载垕这个代理皇帝是真穷!

    不过,士大夫的钱是他们自己的,要他们拿出来贴补国家那显然是不可能的!要他们忠心可以,要他们贴钱办差那就万万不行!在钱这件事情上,士大夫从来都是公私分明。

    “这样吧,”徐阶说:“海防还是得着手办!既不能节流,就只有开源了。”

    “开源?怎么开源?”户部尚书有些警惕起来:“别是要加赋加饷吧?”

    朱载垕一听吓了一跳,他虽然年少,却也知道加赋加饷可从来都是亡国乱天下的前兆啊!不到万不得已时万万行不得!

    “如今天下初定,人心未安!岂可妄加赋税饷银?”徐阶的话让朱载垕松了一口气,接着他又说:“所以这件事情,得另想办法。”跟着就把这个烫手的芋头扔给了李彦直:“所以我想,安置勤王军和整肃海防这两件事情,就交给李侍郎来负责吧。”

    李彦直忙问内阁拨多少银子让他办这件事情,徐阶说道:“没银子,你自己想办法吧。”

    虽然徐阶是李彦直的老师,但他一听这话就叫了起来:“恩相!你太看得起学生了!不给我米却叫我煮饭,学生不是神仙啊!”

    朱载垕、李本、丁汝夔等听了,也都暗中为徐阶感到害臊,心想你这个江东佬真会坑人,连刚刚立了大功的大将也这么坑啊!亏人家在你面前还自居学生呢!你哪有点恩师的样子?

    徐阶却正色道:“说什么看得起、看不起?我辈为国家效力,就算肝脑涂地也在所不惜!碰上一点小小的困难就这么叫嚷,像什么话!总之这顿饭是肯定要做的,没有米,你自己找米去!”

    他说的义正词严,但李本等却都想你这话才不像话呢!这些人都是国家重臣,就算没徐阶这么本事,账目还是会算的,知道徐阶交给李彦直的这两件事情,没有二三百万两白银休想完成!现在你一分钱也不给,要人家光靠一颗忠心来帮你办事?谁敢接这差事?

    就连朱载垕也为李彦直叫屈,但看看徐阶那一脸正气的样子不敢开口。

    李彦直涨红着脸,不敢答应,又不敢不答应,好一会才说:“恩相,你占着大义,这责命下来了,学生不敢不听。但你也总得给学生一条走得通的路才行啊。”

    李本等都道:“不错,总不能让李侍郎无中生有啊!”

    徐阶却不肯让步,依然道:“总而言之,如今朝廷没钱给你,但这事情还是得办!这差事你是接也得接,不接也得接!太仓如今没钱,但太仓是死的,人是活的!你只要肯接了这差事,想出办法来,只要不花太仓的钱,不犯祖宗规矩,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