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凯尔特?康沃尔显然是明白了,他笑着,眨着眼睛说:“半个印度,够不够?”
聪明人之间,交易达成得很快。就这样,一幕很荒谬的事情,就在卧亚的这个小房间里发生了,凯尔特?康沃尔与托斯坎诺拿着地图一划,就把印度分成东西两块,西边归葡萄牙管,东边包括斯里兰卡在内归中国管,这项协议,没有任何南印度的人参与,其实,知道这个协议的人根本就不多。
这像是一场闹剧,但是斯里兰卡和卧亚之间的摩擦却因此有所减缓,而且在商业上,殷正茂拍胸口保证:即便形势再难,你们也一定可以从我这类拿到走私货的。而在军事上,卧亚的守军却充当起大明的向导乃至冲锋的决斗。
就这样,在殷正茂到达斯里兰卡二十天后,卧亚的仗没打响,殷正茂反而选了印度南部东岸的一个良港作为基地,并在给朝廷的回报中说:末将杀贼盈野,取地方圆八百里——他也真能吹,才拿下一个海港就号称“取地方八百里”!
然而中央那边就信这个,觉得殷正茂挑起的这场对印度的西征,虽然孟浪,但能在海外取得土地,那也是建功不朽的难得之事啊。
但李彦直却还很清醒,他看了殷正茂的奏表后笑道:“方圆八百里?这么大一片地方,他打算如何处理?若有敌人,如何防守?防守需要多少银子,或者这片土地能产多少银子?都要计算好——可别到时候来找我哭穷。”
但他也没公开斥责殷正茂,反而给了殷正茂嘉奖,因为殷正茂特别会搞宣传,虽然才在印度东海岸和斯里兰卡分别搞了一个海港,但已经号称占领了南天竺,还别说,缅甸那边的土司和暹罗的国王一听就都信了,甚至斯里兰卡的王公也没怎么反抗,反而派了人请求向大明进贡。这样一来,大明在泛南洋地区的威名又上一层楼!
殷正茂未攻取卧亚,但从缅甸到爪哇,所有国家都以为大明在印度又取得了大胜。
不知不觉中,殷正茂通过外交与宣传手段,得到了远远超过他实战功绩的令名,李彦直对整件事情看得通透,可他却非常欣赏这个同年,若殷正茂像唐举一样横冲直撞,真把卧亚给打了下来,那么以大明的体制,要么打下之后放弃这个地方,要么每年都得拨出大量的人力财力方能维持这块飞地的统治。但如今殷正茂和葡萄牙人一东一西分别在南印度占据一港口,相互间既有竞争又有商业往来,在这种形势下,便反而能让明军驻港有自力更生的可能。
“正茂有方面之才啊,不是只会打仗而已——可以重用。”李彦直评价说。
为了表彰他的功勋,李彦直给殷正茂正在经营的港口起名叫做“茂港”,以显其名。
这个时候,李彦直已经结束了在巴拉望的行程,准备前往飞龙府,召集真腊、暹罗、安南、清华、占城、爪哇、缅甸各国国王聚会,“商讨大事”。
这一次,李彦直的口气很硬了,他要求在指定日期之内,所有国家的一把手都要到场,不给与任何推脱的理由。
“如果谁不来,我就让殷正茂去请!”
——————
每次要收官的时候,总感觉比较难写,码字速度慢了好多。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qidian,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第295章 之八十七 盛典前()
隆庆七年,冬,在南洋地区的所有中国人都兴奋地期待着一个盛典——即将在飞龙举行的诸王大会!
这场盛典是郑和下西洋以来,华属南洋地区最重大的事件了,几乎所有人都知道这标志着大明将享有在整个东南亚的霸权。
安南之被征服、佛郎机之大败,都是大明独享南洋霸权的注脚,而在殷正茂夺取得天竺飞地以后,就连偏安于本区域西北的缅甸也坐不住了!
“诸王大会”的时间定在十二月十六,早在十月,安南、占城、清华、三宝颜四国国主就都来表输诚,表示一定准时到达。
再过半个月,真腊、暹罗、马来、苏门答腊、婆罗五国国主也相继答应出席,如今环南海的岛屿大多已被大明直接控制,这九个国家一表臣服,其它大大小小的几十个国家(有一些其实只是部落联盟)便都抢着示忠,但直到十一月月底,李彦直抵达飞龙时,缅王才派使臣来说缅王生病,只能派亲贵代表前来。
李彦直闻言大怒,他这一怒,非是发自情绪的私愤,乃是国怒,作色道:“缅甸诸土司,素为我大明臣属,他对暹罗、真腊、老挝称王,还就真以为自己是王者了?我大会诸侯,他竟敢生病!哼!就是死了也给我抬来!若不来时,我会派人去请!”
半个月后,缅王便派人来通知,说十二月十六一定到。
于此同时,朝廷方面关于东南亚诸国爵位的诏书也到了。原来李彦直在攻下巴拉望后就已部署此事,他将东南亚地区大小一百零九国,并其小而近者尽数内附为州县,小而远者听之任之,但对缅甸、老挝、安南、暹罗、爪哇等十二个大国却列了座位,排了名次,奏请朝廷依例册封。这是确定大明在东南亚地区统治权的大事,朝堂诸公不敢怠慢,御史言官不敢封驳,但如何敕封却颇伤脑筋。
华夏圈册封周边诸国的顺序,按传统第一个一定是朝鲜,世袭郡王爵位,朝鲜以下便是安南,这是华夏圈子一东北一西南两大华化最深的传统属国,安南以下,方是其它国家。
安南本为王爵,后降为都统使,暹罗称王,缅甸亦称王,但李彦直却只是一个侯爵,若封这些国家为王,李彦直主持起会议来岂非束手缚脚?所以就有人建议封李彦直为王。
此议一出,朝野轰动。
若论李彦直扶立定鼎之勋、开疆辟土之功,真是古往今来所罕有,要知道,他开拓南洋,所得疆土几乎是将大明的版图扩大了一倍!如此功勋,便是封王也不为过,但异姓封王,自古不祥,何况王爵之去皇帝,只差一肩,李彦直又拥重兵在外,享高名于内,真封了王,以后的事情就难说了。
最后还是徐阶拿捏得定,说道:“镇海侯功勋卓著,也不是不能封王,但自古人臣为王者,多无好事,还是留此封号,以待镇海侯身后吧。”
皇帝大臣们听了,这才都松了一口气。
这王是没法封了,可总得表示表示,因此北京朝廷便又封了李彦直作镇海公,领武英殿大学士,赐尚方宝剑,在南洋代天子巡狩,澎湖以南、钦州以西,内外臣僚商人,见镇海公如见天子。
有了这么一道诏令,便是安南、缅甸、暹罗各国国主都封了王爵,李彦直也依然压得住他们了。
这次“册封”盛典,不知准备了多久,花费了多少钱财。自胡宗宪以下,所有大小官员都在这件事情上花费了无数心血,南洋的一百多万华人翘首以待,人人都等待着这个日子的来临。
可就在这个时,东海却传来了一个影响和谐的消息:原来不知出于何故,日本诸侯竟联合起来,攻打在日华人,如今在日本的华人已有数十万,在九州地区和本州岛西部自成一域,在日本联军的进袭下,破山抵挡不住,已全面退出本州岛,负九州岛顽抗,然而日方联军势大,在日华人节节败退,凡有一地被攻占,其民或流离失所,或直接遭到日军的屠杀。有人坐船逃到了朝鲜,被釜山卫所截到,大明方面便知道了此事。
詹毅得到消息后转告商行建,商行建大吃一惊,心想破山乃是大明之敌,李彦直之敌,反倒是日本幕府这些年与大明关系不错,可被杀的却是在日华人,这件事情该如何解决,可真是难了。
他急来与胡宗宪商议,胡宗宪也是一呆,但他随即道:“这事得先瞒下来!”
“瞒?”
“对,在诸王大会之前,不能公开!要不然会影响大局。当前最重要的,是稳定!我看我们还是等诸王大会开过以后,再向都督禀报,免得都督心里有疙瘩,影响了情绪,都督的情绪受影响,全军士气便受影响,那时候缅甸、爪哇这些宵小就要趁机为乱了。”
商行建眉头微皱:“可是这事也甚重大,若不禀报都督,时候他发作起来,只怕你我都经受不起。”
这时张居正已经回去,两人一计议,决定从双方的意见中取个折中,即对外全面封锁消息,而由胡宗宪向李彦直禀报,商行建则赶往东海处理此事。
胡宗宪赶到飞龙时,诸国国王都已经到齐了,飞龙城内聚集了三十几个国王,至于将军辈那得以百计,就连莫卧儿帝国也派了宰相前来观礼。胡宗宪不敢造次,心想:“反正不迟那么一天,不如便等明日大事结束,再禀都督。”
不想李彦直见胡宗宪到了,商行建却没来,便在百忙之中寻了胡宗宪来问话:“之秀哪里去了?”见胡宗宪支支吾吾,他眉头一跳,喝道:“到底出了什么事情!你一定有什么瞒着我!”
胡宗宪被逼不过,只好叹道:“都督英明,确实是有件煞风景的事,虽然不大,但……我们原不想打扰都督的心情,商兄嘛,他是北上处理此事去了。”
“北上?”李彦直未敢惊讶:“张居正已经北上了,他是我的代表,说话份量自然不轻。加之留守北京的高拱,难道这样还会出事?”
他是以为北京方面出了问题。
“不不,都督,不是北京那边。”胡宗宪压低了声音对李彦直耳语了几句。
李彦直听说是日本的事,惊道:“出了这么大的事情,你怎么不第一时间通知我!”
胡宗宪忙说:“不是属下有意欺瞒,实是怕消息走漏,劳烦了都督心神,影响了眼下的大好局面。”
李彦直瞪了他一眼,冷笑着反问:“这事传了出去,会影响什么大好局面?”
胡宗宪被李彦直这么单刀直入地一问,一时竟支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