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这乡下老婆婆所言,佛祖真的灵验的话,旱灾早该结束了,这两月来上山求佛的人多了。
汉子旁边那三十岁余岁的妇人端起面前的凉茶,倒了小半给那汉子,小声说到:“听说是很灵的,这大老远的来,我们还要……求西云佛祖保佑,给我们个儿子呢”。只是越到后面声音越小,显露出羞愧之色,潮红的脸也更红了。
自越西国同乌兰国休战六年后,为了争夺这西边的黄石镇,再次引发长达一年的大战结束之日,已经三个月零十八天了,仍然滴雨未下。
乌兰和越西两国人都在传言,说是战争引发了大旱灾。至于两国为什么看上只两万人原本几不管的黄土镇,老百姓就不明白了。
远处又来人了,噫?一只大麻袋,速度极快,近了。
切!原来,来的是个和尚。弯着腰,背着一个下窄上阔的竹筐,上面压着一个夯实的大麻袋,腰上还系着一个小布袋,一身灰旧的黄色僧衣上沾满了尘土,灰土都浸到胸口了。
大口竹筐树根上一靠,袋缝里挤出几粒粟米来。嗬,这和尚好大的力气,这一袋粟米怕不止三百斤。和尚扔下竹筐奔进茶棚,端上孙大娘早准备好的一大碗茶水就喝。
孙大娘笑呵呵地道:“小墨子,慢点喝,别呛着啊”,又从身上摸摸索索掏出个纸包,在另一碗茶中加入拇指大的一块草糖,和尚几眨眼间已经喝完一碗,接着那碗多加了糖的凉茶又喝起来,脸上露出憨笑。
众人方才看清原来是个小和尚,看上去不过十二、三岁的年纪,可身材足比的上十六、七岁的壮小伙,脸上灰汗混杂,明显透着六分傻三分憨。
小和尚解下腰间袋子,大手从里面抓出一大把白色之物,对孙大娘呵呵的傻笑着:婆婆……给。居然是海产的精盐,也不顾手上的灰汗和茶水,感觉也就四、五岁左右智力。(请不要拿你家中的神童对比:)
众人正在纳闷,孙大娘用小布袋接过盐,才对旁边几位茶客解说到:
“真是个可怜的小和尚,七年前被人遗弃在这茶棚里。是个傻子,干活舍的下力气,就是太能吃了,老婆子实在是供不起,只好送到山上雷鸣寺,去求寺里的大和尚。说是安排在伙房里干活,好在不至于饿死,看他长的多壮实!呵呵”,脸上流露出疼爱与幸福。
原来是个傻和尚,这傻和尚正是走失的墨尘,墨尘现在除了姓名,其它关于出身的记忆就太模糊了。
(本书已近20W存稿,请放心收藏。)
16977。16977小游戏每天更新好玩的小游戏,等你来发现!
………【第二章 雷鸣禅院(求收藏推荐)】………
墨尘喝完茶,无视众人的目光,背上竹筐继续向前走,几个香客知他是雷鸣寺的小师父,也跟着他向东边的西灵山走去。
整个西云腾洲地势西高东低,最西端的魂兽山脉延绵上万里,隔着黄土镇,东边便是这西灵山了。这条土路正处于越西国与乌兰国边境线上,前几月交战地点便在西灵山东面,不过为统治黄土镇而打仗,却不在黄土镇打,也委实奇怪。
墨尘体力出奇的壮,很快就将几乎空手的香客甩到没影了。一路走来,枫林亭、清音桥、虎啸林,再从雾谷旁天梯上去,就到了下一个歇脚处:惊雷坪。
据说此处因近在咫尺的雾谷大雾常与谷外云层相交,多雷雨,雷声犹在耳边,故得名为惊雷坪。
一身热汗早被林中清风化去。道旁窜出几只猴子来,围着墨尘吱吱的叫个不停,香客们称这些猴子为“强盗猴”。这些经常向过路的香客索取吃食,不给就抢包拖伞,委实难缠,所以上山的香客都会带上些干粮打发它们。
墨尘掏出个已成灰色的白面馒头,内有汗外有灰,想想那味……,掰成几块递给几只猴子。果然,几只猴子随手就扔到一旁的雾谷去了,好似早知道那馒头是个啥滋味。
一只个头最大,额上一簇白毛的壮猴吱吱两声,林子里又窜出两只猴子来,手上竞捧着些藤瓜、山粟、酸枣类野果,统统倒在墨尘脚,那里还有一丝“强盗”的模样,倒是极像山大王在款待来宾。
一柱香后,享受了猴王的“宴席”,墨尘继续背上竹筐向上爬…。转过九道拐石梯,眼前豁然开朗。只见这云顶坪上,红墙碧瓦,重重叠叠,塔高殿广,好一座威严宝刹,暗红色牌匾上四个纯金大字:雷鸣禅院。
山门旁边一座两人高的功德碑上,满满全是功德留名。最上面五行字略大些:
乌兰王金一千斤
越西王金一千斤
月兀王金一千斤
后氏王金一千斤
滨海王金一千斤
……
最下面立碑时间是:西云新历326年。
自西云帝国一分为五之后,五大王国均启用西云新历,这庙算来已建有两千三百多年了!
在这么陡峭的山顶上,建这样一间帝王气派的庙宇,那要花多少人力物力?原来是五国合建,一斤金等于一百金币,一金币等于十两银子,一两银子等于一千个亮锃锃的铜板,四口之中等人家一月花费不过两百个铜板,一千斤金子,这功德可了不得。
西云腾洲全大陆罢黜百家、独尊西云佛教,五国国师皆是雷鸣禅院居士身份,见了雷呜寺主持宏远也得尊称一声宏远上师,五国中还有不少文臣武将出自雷鸣寺呢。可见这禅院影响之悠远广大,而且透着神秘,好似这禅院居然凌架在五大王国之上。
在墨尘眼里,这个大庙与孙婆婆那个茶棚并无多大区别。只是这里房多路多,不敢乱走,已经被执事僧人扭打过好几次了。伙房的肥胖师父又再一次警告,再进大院乱窜就不是四天不准吃饭,而是五天不准吃饭了。墨尘不怕被打,皮糙肉厚的,不痛,可饿的滋味真不好受。
避过大门,左边红墙下一条小道,那才是自己的路。过去约里许,右墙上有一木门,里面正是伙房后门。推门进去将粟米及盐放下,墨尘揭开蒸笼便想抓馒头吃,看来猴王的招待,量太少。
“笨蛋,那馒头还没蒸呢。”肥和尚大声喝骂,墨尘小牛般健壮的体格同这肥和尚一比,那就成羊一只了,“牛”号只得让给这和尚。肥和尚法号:道苦,乃是墨尘的挂名师父。
道苦初进山门拜在真性法师座下时,又瘦又小。真性法师出身也是卑微,心有感伤,遂给他改名为“苦”,真字辈后为道字辈,便得名:道苦。
道苦师父天魄只有四十三,只能做外门弟子,真性法师让他念佛修功之余,兼管着灶头上几个俗家师弟。二十余年下来,虽未能进入内门,但也成功地成为伙房首领,升级为外门师父,名下有十个延字辈外门弟子,三十余名俗家弟子。
雷鸣寺只收天魂质四十以上的魂修者(鉴于雷鸣寺金刚般若心经属阳刚功法的限制,不收地魂质),天魂达五十的方能成为内门弟子,专于魂修及佛法,魂质低于五十的外门弟子需兼领杂务。
至于天魂低于四十的根本不予收入山门,只能挂名为俗家弟子,只剃发不入戒也不授法号,二十岁后必须离寺。
俗家弟子来寺只因为两个原因:一是解决温饱,二是二十岁离寺后可直接从军于五国之军团,担任最低一级军官伍长或与兽骑组合成为兽骑士;也够资格参加低级佣兵团或服务于商会的镖行,至少可以保证不再有饥寒之忧。
当然,如果佛祖保佑,将来有了魂质三十以上的子女,勤奋点还能攒够孩子入魂学院的费用,谋个比自己更好的出路,老百姓的期求就这么简单。
墨尘即然被安排为伙夫,虽然不满足条件,勉强还算作俗家弟子。每天便是:起床、练拳、或砍柴或挑水或当背山工、吃饭、睡觉。参禅礼佛就免了,内功修练也免了,那个啥金刚般若心经他根本记不住,更不用说理解。
金刚般若心经记不住,但金刚长拳在道苦师傅反复几十次的手把手教导下,墨尘总算学有所成。反正依葫芦划瓢,健体强身的嘛,看墨尘身板就知道,这种拳法在他身上取得了伟大成功。
在伙房,墨尘是笨,但笨也代表着老实!安排给他的杂务干的比别人多几倍,缺点:能吃,这也没啥,这里不是伙房么?看看道苦师傅那身材,全是吃出来的。何况雷鸣寺会差钱么?所以墨尘与伙房的道苦师父及其它外门、俗家师兄弟关系都还不错。
雷鸣寺约有五百名俗家弟子、两千名外门弟子、一百八十名内门弟子。
内、外门弟子此时正在为三年大比勤修苦练,各传功师傅随时在敲打着各自寄予厚望的得意弟子。
大比中前十名奖励,想想都让人兴奋!一个个有望进入前十的小和尚、大和尚、甚至老和尚像被注入了鸡血,亢奋中。连实力明显不够的和尚,十有**都在想:万一我在这半年内魂窍洞开、神魂附体呢!
外门前十弟子可以获得随机提升五至十点天魂质的天魂丹,虽然一生只有一次服丹提升魂质的机会,但是服用天魂丹后魂质达到五十点便可以成为内门的精英弟子,获得后四层金刚般若心经。所有的外门弟子都在拼命,只有半年时间了,时不我待呵。
而内门前十弟子可以获得一件高阶魂器,并且可以进入塔林参详前辈留下的经注,修练时间:一月!在满满一个月的修练中,有魂帅以上的洪字辈上师护法。
佛家不是讲个淡定么?可古籍中西云佛祖的一句谒语:不争便是争;争便是不争。更是让这群大、小和尚发了疯。
这些都与墨尘无关,他根本不明白更不知有何意义。只是感觉最近大家话多了起来,两个、三个、或者是一大群在那讨论心经、功法或是比试魂技。大家走路的脚步也变快了,打坐练功的时间更多了。当然,五百余名主干杂事的俗家弟子仍是外甥打灯笼——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