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在大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仙在大明- 第98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太平盛世?”

    “大乱必大治。盛世乍现,死人不愿入轮回。单我这三班差人,又管的了几人?”刘基诉苦,他这城隍可不像表面上那么风光,无鬼王支持,一旦众鬼不听他的,他这文官新鬼又有什么办法。

    靠自己?等他先修炼个百八十年再说吧。

    这也是阵道师的尴尬与失传的原因。布下阵局,他们可以改阴阳、逆生死。但是这是什么时代了?就是打仗,也再没有“你敢入我大阵吗”的说法了。

    捉鬼,特别是狡猾不愿入阴司的鬼,比的就是身手敏捷。而这从来都不是刘基的强项。

    “难道没有阴兵吗?”朱桂问道。

    “我也想调阴兵,但我只是城隍,并不掌兵。阳世我不掌兵,死后同样调不动他们。”

    刘基有些无奈,是他帮忙建立的大明军纪,使得当年的红巾军只听命于朱元璋。这虽然促成了朱元璋的鱼龙蜕变,但是也限制死了刘基的调兵权。

    生前纪律严明,死后也一样。只有生前可以随意调军,死后才可以。不过这样一来,军权混乱,也就没朱元璋什么事了。

    朱桂若有所思,他当然明白朱元璋对军权的重视。不过话说回来,不重视军权的皇帝,恐怕也就离死不远了。

    历史上有名的李世民与李隆基便是正反教材。

    李世民通过军队完成了玄武门之变。李隆基通过交给安禄山一半的大唐军权,覆灭了大唐盛世。

    所以军权的问题,朱桂也不好作答。反而奇怪问道:“刘大人,你现在是什么情况,为什么我找不到你。”

    “十三皇子勿怪。我知晓阴司无人,主动下来,入了这城隍之职。十三皇子自然找不到我的。因为我是以肉身进入的阴司。”

    肉身封圣。

    刘基不愧是阵道宗师。

    虽说他说的很简单,但是以阳身入职阴神,不说立时死亡,但是绝对不会轻松。要知道上古封神,肉身封圣的也才一个半人。一个是修炼九转玄功的杨戬。半个是莲花化身的哪吒。

    用系统的话说这是不显世的暗能与物质显示体的冲突,是世界创造时就规定好的。就像水火不相融一样。

    而看刘基,一点儿事也没有。如果不是朱桂行踪不定,估计他会像见老朱一样,亲自登门了。

    而他现在,系统给出的是暗能1000点,神性3点。都比现在的朱桂“富多了”。

    刘基知道自己今晚的请托有些骇人听闻,现在又见朱桂不接口,他也就不再说自己的目的,而是说起了自己的劳苦功高。

    他说:“我是浙江青田九都南田山之武阳村人。青田县在元末属江浙行省处州路,东临温州路,境内多山。南田山在青田县城南一百五十里处。南田山的形势,乃是“万山之巅,独开平壤数十里,号南田福地”。《洞天福地记》中记载说:“古称七十二福地,南田居其一”。

    我天资聪明却好学习,聪慧过人,由父亲启蒙识字,十分好学。阅读速度极快,有一目七行俱下之能。12岁考中秀才,乡间父老皆称其为“神童”。

    泰定元年,十四岁的入郡庠读书,从师习春秋经这是一部隐晦奥涩、言简义深的儒家经典,很难读懂,尤其初学童生一般只是捧书诵读,不解其意。我却不同,不仅默读两遍便能背诵如流,而且还能根据文义,发微阐幽,言前人所未言。老师见此大为惊讶,以为我曾经读过,便又试了其他几段文字,我都能过目而识其要。老师十分佩服,暗中称道“真是奇才,将来一定不是个平常之辈!”一部春秋经,我没花多少工夫就学完了……

    十七岁……大家都说我有魏征、诸葛孔明之才。

    二十三岁参加会试,我一举考中进士……

    至元二年,授为江西高安县丞,协助县令处理政务。我勤于职守,执法严明,很快就做出了政绩。我深入乡间,体察民情,发现高安县一些豪绅地主勾结贪官污吏,无法无天,骗人钱财,夺人妻女,杀人害命无恶不作。我倾听百姓的哭诉后,义愤填膺,决心为民除害。经过明察暗访,掌握了真凭实据后,对几个劣迹昭著的豪强恶霸,坚决予以严惩,并对县衙内贪赃枉法的官吏也进行了整治,高安县的社会风气很快就有了好转。我刚正不阿,一身正气赢得了百姓的赞誉……

    至正三年出任江浙儒副提举,兼任行省考试官。

    ……

    至正二十年,被陛下请至应天(今南京),委任我为陛下的谋臣,我针对当时形势,向陛下提出避免两线作战、各个击破建策,被采纳。辅佐陛下集中兵力先后灭陈友谅、张士诚等势力。我建议陛下一方面脱离“小明王”韩林儿自立势力,却另一方面以“大明”为国号来招揽天下义师的民心……

    ……

    “刘大人,你到底有什么事?这天都快亮了。”

    人越老越精。刘基是是精的没脸没皮了。一口一个“我”。

    装逼装的这么爽,不怕遭雷劈吗?

    果然这人人老了,闲话更多,回忆个一天都不用担心没话说。朱桂受不了,只能主动转回正题。(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151章、难题上门

    (全本小说网,。)

    看到朱桂转回正题,刘基那张老摺子脸都笑成了菊花了。

    “唉!其实也没什么事。”

    刘基一边说着没什么事,一边取出了生死薄。这生死薄不是原版,而是生死薄幻化而成,有点儿像是互联网的客户端。所以生死簿一出,系统立即提示:发现暗能量信号。系统联结……联结中……不是神河信号。

    刘基打开生死簿,到太子朱标那一页,推给朱桂看。

    朱标,安徽凤阳人,明太祖高皇帝朱元璋第一个儿子,母亲孝慈高皇后马氏,《南京太常寺志》记载生母为李淑妃,明惠宗朱允炆之父,明太宗朱棣异母兄。

    生于元至正十五年九月太平陈迪家。朱元璋称吴王时,立朱标为世子,随宋濂学习经传。自幼受到悉心教导,明太祖对他寄予厚望,多方培养。洪武元年正月,立为皇太子,正式确立他为接班人……

    洪武二十五年视察陕西回来后,因风寒病逝,八月葬孝陵东侧,即明东陵,谥“懿文太子”。

    “刘大人,你这是什么意思?”

    朱标的生平,朱桂没心思看,但是上面的卒于洪武二十五年,也就是今年。朱桂心中一动,问道。

    刘基正色道:“阎王要人三更死,谁敢留人到五更。”

    “虽然十三皇子救了太子,但是只要下面秩序恢复,太子就一定会死。”

    朱桂心中了然,思量了一下道:“既然如此,刘大人,为什么还要召我来。”

    朱桂随意翻着,却没有找到他的介绍。很明显系统屏蔽了他的信息。

    “十三皇子可是找不到自己的?”刘基了然道,“十三皇子得超脱,不入轮回,可喜可贺。只是希望太子寿终正寝,十三皇子不要再出手。大明阴廷真的缺少主事之人。”

    刘基说着,对着朱桂重重施了一礼。

    刘基心中也是无奈,因为现在的阴司与他想象中的不同。

    他下来后,仙神高高在上,处理实事的,还是他们这帮人。多年的累积,小山一样的文案。如果说,他还可以处理的话。

    那么,律法所在,大明阴兵,他调不动。

    没有执行者,他就是规划的再好,也没用。

    打理阴司,调和阴阳,事关他成神的关键,刘基自然是卖力气的。

    不仅短短时日,规档了小山一般的文案。更是找到了解决方法……太子之死。

    是的,太子必须死。不仅生死簿上写有他的死期,同时,大明阴廷也需要一掌舵人。至少要能够调派明兵。

    这样的事,大将军不行,兵部也不好使,唯有大明的拥有者才名正言顺。

    皇帝正好,只不过朱元璋死期未到,太子到了。正好有鬼在皇帝面前杀人,所以刘基便派出车马来请朱桂。

    目的只有一个:不要再救太子了。

    刘基一拍脑袋,是我糊涂了。于是一堆律法从库中搬运出来。他这是让朱桂知道,不是他刘伯温不通人情,实在是律法无情。

    只要阴廷有了主事人。什么厉鬼于帝王面前杀人,又怎么可能再发生。

    朱桂打开书,一应律法尽皆扫描入系统。

    一炷香功夫,朱桂放下最后一本律法书,抬头道:“原来是这样。”

    阴律上写明了当代王朝的义务与责任。表面上看,这也是历任帝王,不断努力的结果。

    很可笑不是吗?仙神已经不要的东西,却是低层次的人所争抢的。

    帝王们活着要当帝王,死后还要成就阴神。一切都在这书中。

    只不过这个地球已经灵气干枯,不出修士,只能转修神道。

    毕竟只有神道才可以修香火愿力,得百姓供奉而不死。

    看到这样的阴律。朱桂沉思着。因为这已经不再是太子死活的问题,而是神道传承的问题。

    而刘伯温很明显成为了此道的维护者。

    刘基没有出声,他只是在静静等着,因为大势在他。不要看他显露出为难的表情,但是他更是一位谋士,身为谋士,自然是明白当某个利益成为一个集团的利益时,便是大势所在。一如他当年辅佐陛下集中兵力先后灭陈友谅、张士诚等势力。我建议陛下一方面脱离“小明王”韩林儿自立势力,却另一方面以“大明”为国号来招揽天下义师的民心……

    刘基并不全是在吹牛逼,他这么说是有其目的的……他在通过自身经历在提醒朱桂,只要违反了“大势”,哪怕强如蒙元,也是有死无生。

    之所以说的这么委婉,主要是因为要死的人是太子。刘基毕竟是做臣子,不好太过无情,所以他要讲自己亲身经历的大元与明朝,希望可以点醒朱桂。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