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斩邪》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斩邪- 第346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四百七十二章:春耕伊始,人马初到

    春暖花开,冰雪融化,万物复苏,田野之上,随处可见一片片绿冒出来,充满了生机。

    已是二月,春耕开始。

    目前崂山府上下最为紧要的任务便是粮食,而粮食,主要从田野里生产出来。

    为了完成这个艰巨任务,陈三郎牵头,把吏房、户房、工房,三房联合起来,成立了一个“农业指挥署”,专门来负责春耕事宜。

    本来农业的事是由户房来主持的,但现在状况紧急,一个户房难以胜任,这才有了联合指挥署,陈三郎亲自坐镇。

    崂山府境内,荒田数不胜数,虽然之前实施了分田制,不少田产都有主了,但主要集中在一些地理优越的区域上,肥沃的田地确实比较抢手,但次一些的,大都无人问津。

    人口锐减,人少地多,实在耕种不来。

    这正是陈三郎不计成本地大量接纳流民们的原因所在,而今,该是成千上万的流民开工的时候了。

    他们已经不再是流民,而是登记在册,拥有户籍的崂山居民,因此拥有分田权,各种福利政策不比别人差。

    这一下,众人的积极性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一等开春,立刻在专门人员的引导之下,奔赴田野,开始“圈地”。

    根据户籍政令,登记在哪个县城,就在当地拿田。

    如此一来,就不会造成拥挤抢夺的情况出现,比较平均。

    这么多人,这么多田,牛马那些不可能供应得上,只得靠人力。不过这些都不是问题,即使在太平年间,牛马都属于奢侈劳动力,身价往往比人要贵得多,大多时候,都是人力开垦。

    人力充足,只要工具在手,足矣。

    这时候,陈三郎大力发展矿业的优势立刻凸显出来。一直以来冶铁炼钢,源源不断地锻造出各式盔甲兵器之外,还生产一系列的农具——锄头、铲子、犁耙等等。

    诸多农具,一件件地派发下去。但并不是白送,而是签署协议,等到收成时,得上缴一定数量的粮食上来。

    等于用粮食来购买农具。

    这是双利的事情。

    一队队的民众纷纷奔赴田野间去,到处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

    在此过程中,种子出现了短缺问题。

    虽然之前周分曹等一直注意,三申五令让各个衙门务必要留好种子,但要耕种的田地面积一下子增加这么多,种子根本跟不上。

    要命的是,现在还没地买去。

    兵荒马乱的,都是挣扎在生死线上的人们,谁还顾得上留种子,有的吃,早吃掉了。

    无奈之下,只得改种其他作物,不管是薯类,还是豆类,而或别的菜蔬,反正能吃的,有得种都种上,不教田地荒废。

    这年代,有一口吃的,比树叶强,就行,哪里还能挑肥拣瘦?

    早有风声传开,说开春后蛮军将大举入侵,有悲观论调说,既然如此,还种什么田?

    这个说法确实让人心产生了一定的动摇影响。

    不过各地衙门对此抓得很紧,但凡散播此讯息的,一概缉捕。审查之下,居然揪出了好几名蛮军奸细……

    这倒不是什么奇怪的事,自古以来,细作便层出不穷,但凡有战事冲突的地方,都会有。

    这几名细作假装流民入境,想必是得了蛮军好处,又有的是被胁迫……

    反正有着不同的原因。

    奸细被捕之后,立刻被押解送往府城,交给刑房进行进一步的审讯。

    显而易见,这几个绝非全部,定然还有隐藏更深的家伙。对此,只能严加防范了,并大力宣传舆论,让民众对崂山府有信心。

    这些,就是礼房的工作。

    宋志远是负责主持教育部门的,政治觉悟,也是教育的一部分。

    人心始终向着陈三郎,因为蛮军打不打,这一战胜负如何,都是未知的事,可以确定的是,大伙儿再不种田,便将断炊挨饿。

    难道,还想再当流民难民吗?

    雍州之大,又还能流到哪里去?

    所以没说的,赶紧种吧,要是蛮军真得打来,要是崂山府真得顶不住了,那么老少爷们大不了全部上阵拼了。都要被赶尽杀绝了,除了一拼,还能如何?

    因此开春以来,民众们的劲头一直良好。

    整个崂山府境内,都弥漫着一股拼劲!

    拼一口气,不为别的,只为了能够活下去,好好活下去。

    ……

    斜阳谷,位于高平府境内,是一处险峻的关隘之地。

    但现在,这片关隘早已荒废,野草杂声,人烟全无。

    事实上整个高平府,都如同人间地狱一般,白骨遍野,活人难见。这幅景象,正应了那句古诗:“千里无鸡啼!”

    原因无他,高平府经受了蛮军的第二次扫荡。

    入冬之前,败军之将石破军为筹粮资,四下烧杀掳掠。

    这一次,比当初入境之际做得更狠,更绝,简直可以用“刮地三尺”来形容。

    诚如陈三郎所猜测的,蛮军的粮食军资也不多了,非常吃紧。

    石破军起兵,风风火火,也不讲究补给,大本营蛮州本就属于偏远荒蛮之地,并不富庶,和江南扬州根本没法比。因而起事后,几乎把所有能带的物资都带上了,随军而行,一路破雍州,也是靠掠夺维持。

    从这个立场看,蛮军暴行,并不全是性格所然,却也有军需原因。

    中州大败,石破军大受打击,不但兵力受损严重,而且许多辎重等物都丢掉了。回到雍州州郡后,说是休养生息,但天天都得吃喝。

    他们向来不事生产,也不重视,现在要吃要喝的,只能靠抢。

    州郡附近一圈的地方可就倒霉了,东西被抢光,老弱被屠戮一空,青壮的不是被赶去当苦力,就是逼着入军当炮灰。

    高平府就这样成为了一座死城。

    当然,别的地方也好不到哪里去。

    人都很少很少了,能逃的都逃了,当了流民难民——对了,这些人,现在绝大部分都生活在崂山府境内。

    今天,春日和煦,死气沉沉的道路上忽而出现大队人马,足有数千之众,逶迤而至,抵达了斜阳谷。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四百七十三章:峡谷设伏,蛮军杀到

    这队人马远道而来,并没大张旗鼓,显得安静。

    到了斜阳谷外,领首的莫轩意一摆手,人马很快停顿下来。

    莫轩意再做一个手势,有号令指挥旗帜挥动,得得得,人马开始散开,从不同的地方进入到峡谷之内,潜伏起来。

    身边的柳元问道:“将军,我们确定在此设伏?”

    莫轩意点一点头。

    柳元忍不住又问:“只是那么多路,如果错了……”

    “但这条路,是最短最快的,我相信石破军不会舍近求远。”

    柳元不再多问。

    战场之上,战机莫测,需要海量的数据分析,以及敏锐的触觉,这才能准确捕捉得到。

    领军打仗,为将者每一个决定都至关重要,关系到部众生死。

    想当初,正是蒋震的错误决定,断送了上万人的身家性命;即使身经百战的李恒威,也犯下要命的决策错误,导致数十万联军全军覆灭……

    错误的发生,总在不经意间。

    一念天堂,一念地狱。

    莫轩意这个决定当然不是一个人定的,参与决策的还有江草齐,以及拍板的陈三郎。

    三人碰头,对着地图,推演沙盘,反复计算商计,不知策划了多少次,这才最终定下这条战略。

    为保稳妥,便命莫轩意为先锋,打头阵,江草齐率领的中军在后面,随时支援,若石破军不走寻常路,中军亦可随机应变。至于后方,有陈三郎的侍卫亲兵,还有五千守城兵。

    三节连环,环环相扣。

    在没有真正看到蛮军大部之前,谁都不敢保证对方一定从此路过,而在此之前,数以百计的骑兵斥候已经发散开去,到处侦查探视。一有风吹草动,立刻回报。

    这一战,关系到整个雍州,崂山府生死存亡皆在此,不得不慎重。

    在兵房,柳元属于干事,不过他一直作为莫轩意的部属,基本都在其账下效命,上一次作为使者来见陈三郎,陈三郎对他颇为赏识,觉得他才能不俗。

    现在当个兵房干事,算是屈才了。

    不过没办法,一个萝卜一个坑,位置就这么多个,想上位,就得机会。

    这一战,绝对是个机会,只要胜了,雍州唾手可得,莫轩意打出了名堂,自然前程似锦。他跟随之,亦能飞黄腾达。

    正因为着紧,所以刚才忍不住多嘴问了下,现在想来,却有点失了分寸。

    莫轩意打量着斜阳谷,此地他并不陌生。年前州郡一战,败走麦城,他便是沿此地逃向崂山府,一路逃亡,死伤无数,一幕幕,都成为他心头上挥之不去的阴影梦靥。

    而今,故地重游,自有感慨生。

    “但这一次,只许胜不许败!”

    莫轩意暗暗捏紧了拳头,随后吩咐道:“柳元,带人入谷。”

    “是!”

    柳元立刻应诺,开始执行军令。

    斜阳谷地势幽深,最为适合打埋伏——前提在于,蛮军要从这边来,而且还得在近几天就要来。

    原因无他,他们携带的军粮已经不多了。

    ……

    二月,春寒料峭。

    今天下起了雨,淅淅沥沥的,更添几分寒意。

    都说“春雨贵如油”,这雨一下,无数民众便露出了欢颜,披起蓑衣,冒雨下田开荒种地。

    陈三郎来到了府城城墙上,墙上建筑有箭楼,他便坐在檐下,望着绵绵细雨,怔怔出神。

    “公子在担忧战事?”

    周分曹来到,站了一会,终是开口问道。

    陈三郎点点头。

    周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