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斩邪》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斩邪- 第359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龙虎山是个异数,他们一向主张广结善缘,不会轻易陷入某一个局面,长袖善舞,八面玲珑,在修士界中出了名的。

    故而他们以前不看好雍州,但现在又派张元初来了。

    好个张道士,心中念诵一篇《上清玉德经》,迅速将纷扰的情绪给抛之脑后,一昂头,踏入陈三郎所在的公房内,迎面就见到一个斗大的“静”字,正挂在主墙之上。

    铁画银钩,笔画有神,那一股神韵在寻常人眼中都能感受得到,张元初目光一凝,便觉得这字“唰”的一下掩盖而至,极其灵动地直扑心田,那效果仿佛比道经还要管用许多,登时心静如古井。

    只是下一刻,张元初却是暗暗心惊。根本没有想到望这幅字一眼,便被影响了心境。

    确实是一种影响,哪怕凝神安静!

    陈三郎正在捧一卷书看,见到他来了,便放下书卷,淡然笑道:“原来是张道人,许久不见,今日怎地来此了?”

    典型的明知故问。

    张元初定一定心神,举目看去,不禁浑身一颤,那眼眸仿佛被强光所刺激到,居然有些酸涩起来,内心掀起一阵狂风巨浪,有个声音在惊叫道:当年一别,现在怎么会变得如此强悍?气数形成,气象成势……这个,就是凝聚全州民心所团结起来的吗?

    人之气,主要分“时运”和“命气”两种。时运三色:黑、青、红;命气同样三色:灰、白、黄。

    命气常定,而时运多变。所以往往人说,命乃天生。

    当然,随着时运的灌注,命气也慢慢会改变的。不过要很长的一段时间才能完成,而且离不开“贵人相助”。

    以前在泾县,正阳便看过陈三郎的命气,评价不高,说他最多也就是当个知府而已。

    其实知府,已经算是很好的地位名分了。

    那时在崂山,张元初也曾观望过陈三郎气息,见到对方竟凝结成了气象,很是大吃一惊,不过气象的东西,里面讲究得多了,终归到底,还得靠命气支撑。当时张元初心中暗笑逍遥富道所托非人,竟指望依仗陈三郎发迹,却是痴心妄想。

    在崂山后山断崖处,为了争夺所谓的“崂山秘宝”,张元初也曾出手,不过后来证实,不过是一条神蚕而已,他还差点着了道,几乎被毒死。

    昔日的纠缠无需再提,今日再见,陈三郎顶上气象赫赫然,湛湛然,比起那时候不知强盛了多少。更重要的是,才相隔多久呀。

    想到这,张元初又是震惊又是羡慕:人道之气,取于民间,实在比修士优胜太多。修士传道,还得建设庙宇等,这才能收取香火。而人事当立,不管立言还是立功,而或立德,都能源源不断地得到加成。

    但观陈三郎顶上气象,其绝非凡人!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四百九十二章:道人吃瘪,钦差到来

    “见过陈状元!”

    张元初打个稽首。

    以“状元”为称呼,倒胜过“大人”,在读书人的心目中,功名出身往往排在首位。

    陈三郎似笑非笑地看着他:“张道人有话直说吧,我还有事做,很快得出门。”

    对此张元初早有预料,昔日在崂山有过不愉快,而且陈三郎又早树立了崂山正统,想着人家对自己扫榻而迎,那是不可能的事。

    当即朗声道:“贫道到此,不为别的,只请状元允许,让龙虎山在雍州设坛传道。”

    他要是说龙虎山如何如何好,比崂山优胜多少多少,可取而代之,只怕陈三郎立刻派人将其驱赶出去了。现在只是请求设坛传道,却是聪明。

    平心而论,龙虎山的确比崂山厉害,无论道法传承,还是宗门实力,以及俗世影响,方方面面,崂山都无法与之相比。若陈三郎得到龙虎山的鼎力相助,乃是一大臂助。

    然而逍遥富道与陈三郎结识于微末,一起经历良多,其中情谊,却是张元初根本无法相比拟的。

    陈三郎又怎么会弃崂山而选择龙虎山?

    但开坛传道不同。

    雍州大矣,有大乃容,当然不会只存在一个宗门,放眼别的州域,除了极端的蛮州之外,各个地方都是有不少宗门道统存在活动。

    故而允许龙虎山在雍州开坛传道,并非不可。也许对于复兴的崂山而言,还具备促进竞争的作用。

    当然,不管什么道统,目前想要在雍州立足,就得事先到州衙申报,得到许可才行。否则的话,就是野祀,可定为邪道,随时取缔灭杀。

    自从大虞王朝开始,朝廷对于道法管制便越发严格,无论道释,想要做道士或和尚,都得申请备案,有度牒在身才算。否则便是黑户,被官府逮到,会被泼黑狗血,戴枷示众。

    诸多条例,就是为了压制道法的发展,从而保持人道统治。

    如今陈三郎入主州郡,各大宗门想要在雍州发展,就得像龙虎山这样,先来州衙申请。

    陈三郎想了想,回答道:“可,不过担任神学院院长一职的逍遥道长目前在高平府城做法事,你得去找他申报手续。”

    “啊,神学院?”

    张元初一愣神,他却不知道这个,一般而言,祭祀之事,属于礼房所管,怎地折腾出个神学院来?

    想到逍遥富道那张注定满是戏谑的面容,张元初就成了苦瓜脸。

    ……

    周分曹很忙。

    昨夜他只睡了两个时辰,鸡啼未响,他已经爬将起来,随便吃了些早饭,便往州衙公房里赶来了。

    走得匆忙,惹得婆娘好一阵怨。

    中午时分,周分曹已经伏案半天,忘情工作的时候还不觉得什么,当放下手中笔后,顿时觉得手腕好一阵酸软,腰背发麻,一下子都站不起来。

    暗叹一声:“到底年纪大了,精力削减啊……”

    伸手锤了锤腰,休息了下,站起来,肚子汩汩作响,真是饥乏交加。

    州衙里有安排饮食,还挺丰富的,有肉有素,在这个时局里,算是极好的待遇。

    这伙食还是陈三郎亲自安排下来的,条件困难,但兵甲和管理班子的待遇得跟上,无论如何,都不能让他们饿了肚子做事。

    其实事到如今,最为艰困的时候已经挺过去了,大局已定。

    平时周分曹大都在州衙内用餐,不过今天他答应了婆娘要回去吃。因为婆娘总担心他在衙内吃不好,便特地杀了个老母鸡炖着。

    起身,离开公房,跟同僚打了招呼,走出州衙大门。

    刚到外面,突然一阵喧哗,举目望去,原来是两名衙役在办事,正在动手抓人。

    大队伍来到州郡后,衙役制度很快也建立起来了,招收不少人,大都为州郡本地人。

    对外兵甲征战,但对城内,必须得依靠衙役才行。巡逻治安,办差查案,都是衙役出动。

    新人多,纪律方面难免有些散漫。

    只是这里可是州衙附近,什么人敢在此闹事?莫非是衙役狐假虎威,胡乱抓人?

    周分曹眉头一皱,停住脚步,要看看发生了什么事端。

    “我是钦差,我真得是钦差呀……”

    那人突然喊起来,喊声中还带着哭音。

    周分曹听见,不禁吃一惊,仔细打量,见到那人蓬头垢面的,身上衣衫破破烂烂,也不知经历了多少苦累,看起来就像个难民,他要往州衙里闯,却被守护在此的两名衙役给拦住了。

    难怪,这副样子乱闯,要是衙役不做点事,那就是失职了。

    一名衙役瓮声瓮气地道:“你是钦差,哈哈哈,别搞笑了!”

    另一名衙役笑道:“既然是钦差,那圣旨在哪儿,拿出来瞧瞧。”

    那人喝道:“圣旨岂是尔等所能看的,快快让开,去叫你家大人出来接旨。”

    看不出来,这厮架子还端得挺足的。

    两名衙役根本不信,元文昌的叛军已经打到五陵关下了,这时候跑出个人说自己是钦差大人,关键还一身破烂的,又无随从护卫,怎么看怎么可疑,便不让他过去。万一是个刺客,让其进了州衙可就麻烦。

    周分曹走了过来,沉声问:“你是钦差?”

    衙役认得他,赶紧见礼。

    那人见到周分曹气度不凡,必是人物,当即挺胸起来:“不错,我就是钦差,冬季从京城而来,已经走了两月之久了。”

    正常情况下,钦差大都由太监来但当,但是雍州距离京城千山万水,路上又不太平,那些身娇柔嫩的太监哪里走得来?因而换了军汉来,这些军汉吃苦耐劳,又有武艺在身,爬山涉水,存活率要高得多。不过他们基本都没受过什么系统的礼仪训练,接人待物难免粗莽,说话一愣一愣的。

    周分曹摸了摸胡须:“既然是钦差,可有信物文书在身?”

    那人苦着脸道:“我们路上遭遇了匪盗,其他人都死了,信物文书也遗失不见,只得一道圣旨贴身藏着还在。但皇上有令,这道圣旨需要当面交给陈道远陈状元的。”

    周分曹沉吟道:“既然如此,你就在这等着,我去禀告公子。”

    说着,转身返回州衙。

    那钦差大人一呆:按道理,不是应该立刻请自己进去,好生接待的吗?话说,他已经饿得两眼昏花了……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四百九十三章:圣旨之意,接或不接

    “外面来了个钦差,说有道圣旨要当面给我的?”

    听到这个消息时,陈三郎都觉得突兀奇怪。

    老皇帝驾崩,新帝登位,本来该是件震动天下的大事,但由于元文昌兵临城下,把无数注意力都给带过去了。许久之后,这消息才传到雍州来。一般而言,新帝登基,会有不少动作,比如说大赦天下、免租免税什么的,可当下兵荒马乱,完全顾不上了,就换了个国号。

    由于境况特殊,雍州基本与朝廷断了联系,有人占了地方,想要封官,就得自己上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