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斩邪》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斩邪- 第431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在战场上,损耗几乎都是双向的,就看哪一方更多一些,更难以承受。

    其实他并没有估算错误,几番搏杀之下,京城的抗线真得到了濒临崩溃的临界点。

    战争很注重士气,但士气也不是万能的。

    如果再让蒙元骑兵攻多几天,如果蒙元的战备再充分一些,比如多准备点攻城器械——作为游牧部落,对于城池的概念认识颇为薄弱,他们更依赖坐骑冲锋,而这样的作战方式和特长,在广阔的地形上能威风八面,大杀四方,但攻坚起来就显得力有不逮了。

    这也是强弩之末的元文昌部众,能苦战坚持那么长时间的主因。

    只是,世事无如果。

    攻城战第三天,一支大军突然出现在后方,旗帜飘扬,一个斗大的“陈”字随风飞舞;另有“锐士”、“玄武”等旗号铺张开来。

    没有人知道这一支队伍是从哪儿冒出来的,也不知道领军者是何方神圣。但远远望去,一张张坚毅的面孔表明了他们的身份——

    “援军!”

    城墙之上,有军士发出了撕心裂肺般的吼叫。

    “援军……”

    下一刻,一阵阵困兽般的呼喊声此起彼伏,响彻京城,久久无法平息。更有人喜极而泣,泣不成声。

    的确是援军,大军毫不客气就冲杀向蒙元的后营,肆意砍杀起来。

    战争是一门哲学,而入场时机则是学习的钥匙;若时机不对,则处处被动,但当恰到妙处时,便是一场一面倒的收割。

    莫轩意的先锋军来的时间正在点上,他没有丝毫犹豫,立刻发出了冲锋的号令。

    接下来的事情就简单得多了,鏖战多日的蒙元骑兵在方方面面上都近乎极限,面对突如其来的生力军,他们只有一个选择,就是逃!

    溃不成军,末路狂奔,骑兵的优势在这一刻发挥得淋漓尽致。

    而在莫轩意的指挥之下,只是大肆截杀了一阵,将对方驱逐到五陵关外,便不再追击,收住了阵脚,选择守关,以及分兵,进入京城。

    入城的过程出乎意料的简单,守将自动开门,欢迎莫轩意率军进来。

    原来在蒙元攻坚之际,元文昌便吐血病倒,身体出了问题。不过他性子刚硬,接连下了死命令,务必要守住京城。

    他决不愿做那千古罪人!

    这是其具备的军人气质所决定的,不过就在昨夜,元文昌病逝于皇宫之内,一代枭雄,就此落幕。

    失去了元文昌,而元家部众早已伤亡惨重,士气跌到了最低点,面对莫轩意,还能拿什么来对抗?更何况,满城百姓,阶层权贵们,对于援军的到来,就像看到了救星,抢着来开门欢迎。

    民心所向,便成大势!

    却说蒙元首领在手下的保护之下,仓皇逃离百里,见后面没有了追兵,这才稍稍稳住。清点计算,竟只剩下一万多人,真是伤亡惨重。

    惊慌、疑惑、愤怒,以及浓浓的不甘……

    诸种情绪交织在一起,挥之不去。

    他无法接受这般的失败下场,还想反戈一击。然而两天后,当派遣出去的探子回报,说一支规模更加庞大的军队正浩浩荡荡地开往京城时,蒙元首领便知大势已去,再不可挽回,其当机立断,马上率残部进入凉州,狠狠地又肆虐了凉州一番,随后逃离,返回草原。

    这一次入侵,本就是计划之外。而部落文明的差距,根深蒂固的生活习惯以及作战形态,还有劫掠式的占领,诸多原因,决定了最后的结果。也许过得数百年之后,当游牧文明进化,不断递进,随着势力壮大,或将再度卷土重来,甚至入主中原。

    但那都是以后的事了。

    以后的事,谁知道会如何?

    当岁月玄黄,尘埃落满历史的书章,便会掩盖住其中的硝烟战火,会掩盖住浸透在字里行间的野蛮和血腥,化为太平盛世——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只是,有些事情,真不该忘记呀!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六百零二章:大结局

    (南朝新书《我从天上来》已发,请收藏,求支持!)

    风声萧瑟,吹过废墟一般的五陵关,吹过满目疮痍的京城,吹起了陈三郎的头发。更新最快

    他第一次站在京城雄伟的城墙头上,驻足眺望,观看远方。

    夜幕早已落下,远方深沉如海。

    率领大军进城后,局势彻底稳定了下来,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各种梳理和善后,都属于琐碎繁杂,而且耗时颇长的事,靠着陈三郎与莫轩意两个,力有不逮,需要等周分曹他们的到来才行。

    几经战乱,京城遍地狼藉,人心飘摇到了极点,陈三郎率部出现,犹如一根坚挺的主心骨,迅速支撑起一切。

    一向强调的军纪也产生良好的影响效果,不再有人夜敲门,不再有人翻箱倒柜,也不再有人抓壮丁……街道之上,有兵甲巡逻站岗,看着也不再让人感到害怕,反而觉得安心,可以睡个安稳觉了。

    于是乎,入夜,整个京城就像是一个饱经惊吓的孩子,终于得到了一个温暖而稳定的怀抱,沉沉睡去。

    气息不会说谎,此刻间,万千气息,以前所未有的澎湃势头,从四面八方不断涌进陈三郎的脑海里,滋润着《浩然帛书》。

    在洞庭时的消耗,早在扬州便得到了补充,并完全恢复过来。一路北上,每一天都气息汹涌,简直到了一个疯狂的地步。

    观其规模,一天的量比过去一个月还要多。

    原因无他,这是因为疆域的增幅所带来的无上红利,以前在泾县不对,那时候的泾县属于朝廷直到了崂山府后,才算正式开始。

    区区一个府城,有多少人口?

    后面入主雍州,而由于战祸之故,雍州人口锐减,大不如前。

    爆发是在入主扬州之后,继而在洞庭封神,在某个程度上讲,等于变相地把中州也收入囊中了。再到如今站在京城之上,名州区域尽在眼下。

    算起来,总共三个州的地域增加,那增加的气息可想而知。

    气息如汪洋大海,直到古书无法继续接纳为止,书篇翻动,字句璀璨,光芒激发出来,整个泥丸宫大放光明,其势浩然!

    但陈三郎知道,这并非终点,他也无法确定,终点究竟是什么……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修士们穷究一生,上下求索,求得是长生,想知道彼岸是个什么样子,但这个问题的答案,即使去问活了漫长岁月的龙君,只怕也是困惑的。

    所以,龙君出海了!

    这一出,宣告了一个时代的终结。

    陈三郎年纪几许?即使掌握着玄奥的《浩然帛书》,他也不可能想得明白,所能做的,只能继续前行吧,圣贤有云:吾善养吾之浩然正气!

    古书的存在,使得陈三郎拥有了许多常人所不具备的东西。

    比如说:超乎想象的感觉!

    现在,他观望深沉如海的远方,守护两边的战士们只能看到苍茫的夜色,但在陈三郎眼里,却看到一团更为漆黑的气息在不断活动着。

    这团气息隐匿在无边的夜色之中,正在不断移动着,不是靠近,而是远去,朝着北方。

    陈三郎知道那团气息代表着什么,更明白这只是暂时的退却,终归一天对方仍会席卷重来。

    但那都是以后的事了。

    陈三郎所要做的,便是活在当下,未雨绸缪。

    在北方,还有一个支离破碎的凉州等着去收复和安抚呢。另外,还有蛮州那边……

    不过这些事务,自不可能让陈三郎率军前往完成的了。他现在坐镇京城,大势已成,接下来的,便是迎接收获。

    丰收的感觉,总是让人愉悦的。

    “公子,夜深了,我们下去吧。”

    旁边的兵房主事莫轩意轻声说道。

    城高之处,北风颇大,却怕陈三郎因此着凉。

    陈三郎看着他,问:“莫主事,你以前可曾来过京城?”

    莫轩意笑答:“少年时候曾来过,那时候,想着当个游侠儿,行走于市井与江湖之间,仗剑走天涯,快意恩仇……不过几番经历之后,才知道活成那样,难,真得很难,所以才在洞庭结庐而居……”

    说着,不禁眼睛微微眯了起来,回忆起诸多往事,快乐的,快意的,即使是狼狈的奔走,仿佛也成为了温暖的记忆。

    陈三郎指着下方的城门,朗声说道:“我上一次来京城,是来参加会试的。”

    对于这个,莫轩意当然知道,自家公子乃是正宗的科班出身,堂堂状元。在这个时代,这个名分光环实打实,十分耀眼。有时候莫轩意甚至在想,如果年少的自己也去读书,参加科考,会是个什么样的结果。最起码,应该也能中个举人吧。

    想法之后,又是自嘲一笑:举人又如何?

    正如千百年来,科科都有状元,但陈三郎却只得一个。

    时至今日,在面对陈三郎时,莫轩意依然感到迷雾重重,无法看透,仿佛陈三郎真是天眷之子,每一步都踏到了势头之上,所以步步高升,短短时间内彗星般崛起,直至光芒天下。

    莫轩意是熟读兵书以及诸多典故的人,读过不少关于帝王的历史,几乎每一位,都颇具传奇色彩。有出生时霞光满室的,有梦斩白蛇的,还有紫气东来的……不胜枚举。

    那么,在陈三郎身上发生的呢?细想起来,金榜题名,龙宫赴会,写出《岳阳楼记》,应该是最具传奇色彩的吧。

    莫轩意暗地想着,却不知道陈三郎的传奇之事,早在泾县时便已发生:一尾红鲤,吐剑报恩!

    陈三郎也想起了当年的京城往事,他人生的又一巨大转折点便在此地发生:正阳道人夺运不成,死于非命;而陈三郎则度过大劫,踏上了命运之路!

    想当年,他高中状元,骑马插花,正是最好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