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夜》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将夜- 第747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有些大臣,更是知道书院十三先生宁缺现在便在宫中,而且在宫中与公主殿下长谈了一夜,至于谈的什么内容,不问可知。

    此时大唐面临着极为严峻的局势。相形之下,遗诏的真伪和皇位的归属,真的变成了不重要的事情。

    正如李渔判断的那样,从宰相尚书到长安城里的普通百姓,所有人只希望双方能够尽快达成协议,不要让大唐陷入内乱。

    官员们在确认宁缺和公主殿下长谈一夜后,焦虑担忧的心情终于平静了些,没有宫廷流血夜,那么说明至少这件事情可以谈。

    即便是那些在何明池掀起的混乱中侥幸活下来的皇后派官员,腰身比往常挺的更直,脸色更加严峻庄肃,却也理智地保持着沉默。

    他们相信,就算书院不能让六皇子登基归位,至少也能为皇后娘娘和六皇子争取到足够的补偿,而且对当日的事情有所交待。

    ……

    ……

    大朝会正式开始。

    李珲圆在确认皇姐说服宁缺之后,从被侍卫重重保护的偏殿里走了出来,坐到了冰冷的御椅之上,脸色却不免有些苍白。

    御椅之后是一方珠帘,李渔安静地坐在帘后。

    殿内的朝臣们,目光却落在珠帘与御椅之间。

    穿着黑色书院院报的宁缺,就站在那里的金砖地面上,沉默不语。

    有太监清音开朝。

    皇帝陛下开始宣读罪己诏。

    然后出乎所有人意料。

    皇帝走下御椅,对着殿中诸位朝臣跪下,叩首行礼。

    诸位大臣震惊无语,连忙跪下回拜。

    皇帝又对殿外叩首,向大唐军民谢罪。

    最后,他对御椅旁的宁缺下跪,沉痛认错,请求书院的原谅。

    千年以来,有哪位大唐皇帝,曾在朝会之上跪拜认错?

    不要说那些忠于李渔姐弟的朝臣被感动地涕泪纵横,即便是那些皇后一派的官员,也感受到了陛下的诚意,脸色稍微变得好了些。

    珠帘微响,李渔从帘后走了出来。

    她对着朝中诸臣行了一礼,说道:“我只有这么一个弟弟,他所犯下的过错,当由我这个做皇姐的承担,待战事结事,我自会给大唐军民一个交待。陛下会封六皇子为皇太弟,稍后十三先生出城禀知太后娘娘。”

    在当前局势下,为了避免大唐分裂,避免朝中诸臣、将士和百姓在两派之间做出选择,毫无疑问这是最妥当的安排。

    大殿上响起大臣们的颂扬声,说的无外乎便是这些内容。

    就在这时,一道声音响了起来。

    于是整座大殿变得安静无比。

    因为说话的人是宁缺。

    “你说你只有一个弟弟。”他看着李渔说道:“……其实你错了。”

    李渔有些惘然,不知道他为什么会忽然说这个。

    “你有两个弟弟。”

    宁缺说道,然后抽出身后的朴刀,一刀斩向李珲圆。

    ……

    ……

    极清脆的一声,李珲圆身首分离。

    鲜血从断口处狂喷而上,将至殿穹便无力落下。

    大殿的金砖地面,满是鲜血。

    宁缺望向李渔,说道:“现在,你只有一个弟弟了。”

    大殿一片死寂。

    没有人相信自已看到的这幕画面。

    过了很长时间,才有大臣发出撕心裂肺的痛呼。

    数名年老的大臣,直接昏厥过去。

    ……

    ……

    大唐开国千年。

    李珲圆是在位时间最短的一位皇帝。

    他也是唯一一位在皇宫里被人杀死的皇帝。

    当然,只有宁缺知道,太祖皇帝,也是被夫子在宫里杀死的。

    皇帝陛下,在大朝会上被砍掉了脑袋。

    这幕血腥的画面,这令人震骇难言的事实,让所有人都呆住了。

    李渔的脸毫无血色,雪白一片。

    她看着倒在血泊中的弟弟,瘫软倒下。

    宁缺不知从哪里取出一块雪白的手帕,擦拭着朴刀上的血。

    然后他看着依然处于极度震惊状态下的群臣,说道:“刚才听诸位大人说了很多道理,比如选择,比如团结,很是忧虑,那么我便替诸位大人解忧。”

    “皇帝陛下现在已经死了,那么先帝只剩下一个儿子,皇位只能由他来继承,除非亲王殿下对这张椅子也感兴趣。”

    宁缺望向站在勋贵队列之首的亲王李沛言。

    李沛言的脸色苍白至极,根本没听清他在说什么。

    “害怕分裂,害怕内乱,害怕做出选择会让当前的局面变得更加严峻,那么现在诸位不用再做选择,整个大唐也不用选择了。”

    宁缺把擦干净的朴刀收回鞘内,看着殿内诸位大臣,最后说道:“不用选择,这就是我以为大唐现在最需要的团结,与诸位大人共勉。”

    ……

    ……

    (今天没有了,但还有个单章。)

    …《  》…

 拉月票的单章

    …《  》…:。    没力气做标题党了,就这样吧,正文如下:

    间客最后一天,我二十四小时,写了三万八千字。

    今天十四章,四万三千八百字,因为有部分存稿,所以不是我写的最多的一天,但是是我更新的最多的一天。

    这三天,则肯定是我这辈子写的最多的三天。

    在这种时候,拼情节,要拼,我很满意这十四章的情节,拼更新,要拼,我很满意今天最后的数量。

    其实总结起来,就是拼命。

    拼老命。

    一路更新一路写,其实可以留几章,到明天更,但我收不住手了,我手痒,我手贱,我有些过亢。

    第二章是昨天凌晨定时发布的,写着深情厚义,无以为报,只有拼命,那么便很认真地拼命吧。

    感谢大家投了这么多月票,让我们站在第一的高度上。我知道有很多朋友,为了能够生出月票,到处订阅,我非常感激。

    当我看到庆余年出现在首页热销榜上的时候,看到间客和庆余年这些老书的月票都增涨那么多的时候,我真的不知该说什么了,谢谢。

    此处不是煽情,是我脑子这时候已经出现了问题。

    今天的十四章,是我向大家表示的谢意。

    我如此拼命去更新去写,也是因为我们的对手在同样地拼命,我想,这就是我们对彼此的最大尊重。

    月票双倍三天,战斗这才刚刚开始。

    宁缺一刀砍下,定了唐国的风雨,接下来便是反击。

    我们也才刚刚上路,谁都不知道最后的胜负。

    每本书能投五张月票,每天只能投两张,我在此请求您,把手中的月票投给我,如果还有多的月票,请明天也投给将夜,或者麻烦您,投给庆余年、间客、朱雀记这些老书。

    我这时候有些糊涂,便不多言了。

    我想去躺会儿。

    什么时候爬起来,就什么时候写。

    明天继续拼命。

    但肯定不可能像今天更新这么多。

    因为就算拼死,我也做不到了。

    请继续看我的态度。

    请继续看将夜这个故事。

    我确定是精彩而好看的。

    谢谢,请继续投票,继续支持。

    安。

    。

    。

    。

    。

    。

    。

    。

    。

 第四幕垂幕之年 第一百一十章 冷酷自今日始(第一更)

    …《  》…:。    大殿里一片死寂,没有人回答宁缺的话。

    这不代表他的这几句话没有力量,事实上那些话,就像无数道闷雷在大臣们的脑海里炸响,让所有人都处于惘然的状态中。

    一名大臣站出队列,伸出颤抖的手指向他,想要怒斥他冷血无耻的行迳。

    宁缺静静看着那人,脸上没有一丝情绪。那位大臣的手指最终无力地垂下,嘴唇气的不停哆嗦,却还是一个字都没有说出来。

    自从篡改遗诏一事曝光后,大唐朝野便分成了两派,而帝国眼看着便要覆灭,于是这种分裂和敌意,被强行压抑下来。

    很多大臣用大局为重,来说服自已暂时不要理会遗诏的事情,避免大唐正式陷入内战的泥潭,然而谁能想到,宁缺入宫与殿下长谈一夜,就在所有人都以为,事态即将被控制的时候,他……却一刀将陛下杀了!

    极度惊怖与愤怒,然后这些不知见过多少风雨的大臣们,以难以想象的速度冷静下来,愕然发现正如宁缺所言,这竟是最好的结果。

    皇帝陛下被杀,先帝的血脉便只剩下六皇子,文武百官除了拥立他登基,还能有什么别的选择?他们这些官员、在前线浴血奋战的将士和终究将会知道篡改遗诏之事的百姓再也不用选择阵营,大唐再也不会分裂。

    不用选择便是最好的选择。其实这个道理谁都懂,却不是谁都能替大唐做出这个决定,只有宁缺可以做,因为只有他敢这么做。

    篡改先帝遗诏,那便是叛国,人人得而诛之,即便是新帝和公主殿下,亦不能逃脱唐律的审判,然而真在现实中发生这种事情,谁敢随意诛之?

    只有宁缺。没有给李珲圆任何辩解恳求的机会,没有给任何人留下思考的时间,便一刀砍了下去,是为不教而诛。

    这个简单的挥刀动作,展现了他极为冷静甚至冷酷的思维方式,代表了着书院对大唐皇权的极度漠视,令人不寒而栗。

    现在大唐的大臣和将军们还能做什么?宁缺看似大逆不道的作法,可以在唐律上找到铁一般的依据。谁敢说他刺驾?最关键的问题在于。即便有人这样想,在如今的局面下,谁敢触怒书院这座唐国最后的大山?

    群臣看着御椅旁的宁缺。看着血泊中陛下的尸身,脸上的神情异常复杂,愤怒悲伤惘然警惕恐惧。不一而足。

    还是没有人接宁缺的话,死寂依旧在持续,因为情绪太激荡,更因为他们很难接受大唐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