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夜唱》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盛唐夜唱- 第439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一下连高力士的脸都白了;再也不敢说话。李隆基又望着雨;好一会儿道:“王明知道不是叶畅做的;想着的是借他儿子之死;来讨得朕之同情。叶畅故意将事情闹大来;半句都不肯相让;分明也是想借着这件事情折腾……那杀王准之人;难道不搅得朕这朝廷上一片大乱;他就不遂意么”
    最后一句;李隆基是吼出来的。
    他老了之后;就很少有这样怒了;这是真怒;而不是假怒。原本因为李林甫去职而带来的好心情;瞬间就全部不见。
    高力士垂着头;没有再出言相劝;这个时候;就算是杨玉环来了;只怕也劝不住李隆基。
    “你去问问;究竟是什么情形。”好一会儿;李隆基才幽幽地道:“朕要看看;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我就是要看看;怎么一回事;总不能谁想算计我;我都不知道。”叶畅望着已经连成一片的雨幕;淡淡地说道。
    “凶手已经遁走;如今又是大雨;根本不可能寻到他人;哪里还有什么线索?”杜甫叹了口气:“听畅然你方才说的;这分明就是故意针对你来的;这个布局;几无破绽;最后可能又是个无头公案……”
    “怎么会没有破绽;不但有;而且很大;但最后肯定不了了之倒是真的。”叶畅道。
    他心中一直在犹豫;将杜甫召来;不是没有原因的。既然准备办报;那么就要打出口碑;还有什么新闻;比起御史大夫之子、身为卫尉少卿的王准之死更为吸引眼球的?
    只不过王准之死之件事情;背后水很深;究竟要掀到什么程度;他心中还有些犹豫。
    既要保证能让长安、洛阳城中的市民阶层愿意看;又要让朝廷不至于盯得太紧;这之间的分寸把握;还需要摸索。
    也不知杜甫能掌握好这个不。
    原本叶畅对杜甫是断了心思的;他虽然很敬佩这位诗人;但如果对方站在了和他对立的一面;他也不会因为对方在历史上留下的名声而非要拿热脸去贴冷屁股。但是李白的变化;让叶畅意识到;或许杜甫也能有所改变;故此决定在长安办大唐第一家报社时;他便想到了杜甫。
    “畅然是想在报上登这桩案子?”杜甫忽然开口道。
    “这倒是有些难;无头无脑的……”杜甫精神一振;细细问起叶畅的想法;叶畅也不藏私;将如何设置悬念如何步步解谜的过程一一说与他听。这些后世吸引眼球的手法;在如今甚为新鲜;杜甫听得津津有味。
    叶畅说到一半;忽然有人从雨中钻了进来;杜甫只觉得这人长得极为普通;但又好象是在哪儿见过;只是急切间想不起来。
    “情形如何?”叶畅问道。
    “是一个门客窜唆着王准出门的;那门客已经死了;刺客击杀王准之后;便又杀了他;这才扬长而去。”那人道。
    杜甫只觉得浑身毛骨悚然;他并不胆怯懦弱;可是这件事情暗藏的玄机;让他隐约嗅到了血雨腥风的味道。
    “如我所料;断了腿的王准;不在家中养伤;好端端的怎么会出门;还偏偏给刺客堵上了?”叶畅脸上浮起一丝笑:“接下来;你查查那门客这几日和哪些人接触过;刺客想要杀人灭口;却不知这样给他留下了更多的破绽”
    “是。”那人应了一声;转身又出去;很快消失在雨幕之中。
    杜甫望着那人的身影;再次觉得有股寒气。叶畅手下有这等人物那是自然的;他身为边疆帅臣;没有这样的部下才怪。但将这样的部下带入长安城……叶畅想带他来做什么?
    难道说若不是别人抢先动了手;叶畅自己也会真将敢于羞辱他的王准杀掉?



第370章 西陲烽火翻阵云
    “当真热闹”
    守在勤政务本楼前的小太监低低嘟囔了一声。
    李隆基这几年;已经很少这样召开大朝会了;今日这般;满朝文武将勤政务本楼挤得满满当当的情形;自小太监入宫起;就很少见到。
    “自然热闹;大伙都是来看热闹的……”有人压低声音道。
    “好端端的;怎么闹成这模样。”
    “还不是王准死闹的;王大夫掌控着御史台;虽然元公路和他唱反调;却也挡不住他用言官攻讦叶畅。只是谁都不曾想到;叶畅明面上不曾为自己自辩;实际上却弄出了《民报》来……这下好;沸沸扬扬;天下皆知……”
    “你瞧了这一期的《民报》?”
    “自然是瞧了的;里边的东西;甚是有趣。”
    “少吹了;你又不识字。”
    “可不是有人读报么?”
    他们在勤政务本楼外小声嘀咕;勤政务本楼里却已经吵成了一团;不过争执的内容;早就从叶畅究竟是不是杀害王准的幕后元凶;转移到《民报》是如孔子般采风;还是如球社的球报一般纯属商人行为。
    这些年;大唐的足球戏发展甚快;商人们不但自发地组织球社;发布广告;而且还出现了赌球之事。既有赌球;便少不得球报;那种长条的纸印出来的粗糙货儿;介绍各球队球员情形、战绩胜负。活字印刷如今已不是秘密;甚至连油墨都有人弄出来了;若不是叶畅的印书局名字早就打响;在竞争上已经不居优势了。
    这种变化让叶畅偶尔也会惊叹;休要小瞧了古人。
    叶畅没有出声;如今在朝堂上;象这种争执;已经用不着他自己亲自出马了。元公路自然是他的急先锋;身为御史中丞;元公路完全可以在这等情形上发挥作用;不仅如此;这些年的经营;让他在朝中已经有了一些自己的班底。
    更重要的是;那些文人出身的朝臣;几乎是一边倒地支持《民报》。
    没有人会嫌自己的权力太大;稍有些头脑的人;都能意识到;这新生事物;意味着他们这些能写文章之人;可以、绕过御史台;直接掌握舆论清议。
    “王大夫只说一个禁字;臣便想起;当初桀以巫人禁民之言;致使百姓道路以目;而后夏因之亡国。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王此身既为御史大夫;原该广开言路;却只因私怨;欲行此视圣人如桀纣之事;已经不适合再担任御史大夫了”一个不过六品的小臣在殿前慷慨激昂;声嘶力竭地喊道:“御史台中有恶虎食人;有大老虎请圣人诛之国贼;以正视听”
    比起当官;这些文章之臣当然不是王之辈的对手;但比起引经据典滔滔不绝;哪怕王掌握着御史台;却也被一波又一波的声浪给逼得难以出声。
    李隆基当真是厌烦透了。
    他不傻;故此王与叶畅恩怨背后的种种勾当;他都一清二楚;只是谁都想着将事情搅大来;却让他无法维持一个和谐盛世的表面。
    权力还没有从自己手里失去呢;他们就如此让人不省心
    越想;李隆基心中就越是生气;至于报纸的出现;究竟意味着什么;他都懒得去细想了。那报纸他也看了;不是市井怪谭;就是诗词歌赋;即使是王准遭杀的事件;也遮头去尾;只说是王某;他并不觉得;这有何不好。
    他正沉着脸;想要寻找一个方法把这个问题解决掉;就在这时;却听得外头武士禀报:“陛下;安西急报”
    “嗯?”李隆基精神一振;原本他是不喜欢处理这些繁冗的杂事的;但现在;倒希望安西那边传来的消息是一件麻烦的事情;至少可以将如今朝廷上的种种争端暂时掩盖下去。
    “速传上殿。”他下令道。
    不一会儿;一个军将气喘吁吁进来;才入大门;便跪倒在地:“陛下;石国无臣礼;高大使奉命破之;然其王子;逃至诸胡;引大食、犬戎来攻;高大使已发葛罗禄、拔汗那诸国蕃兵;与北庭都护王正见兵分两路;前往迎击”
    李隆基虽然巴不得安西出点事情;好分散朝臣的注意力;但听得这个消息;还是禁不住心中一凛。
    叶畅反复的警告;又一一浮现在眼前。
    安西那边的大战;将会在葱岭之外;不类于中原附近;甚至与河西、剑南都不同;那里困扰大唐最严重的问题;就是补给;兵员的补给、物资的补给、军械的补给;这些都要经过数千里乃至一万二千里之遥;才能送到目的地。
    “黑衣大食与犬戎携手了?”他追问道。
    “确实携手;大食自西;犬戎自南;夹击安西。葱岭胡人称大食有兵力八万;又有河中叛胡诸部合军二十万;共二十八万。故此高大使请朝廷速发援军;军报在此”
    原本这种事情;要先经过宰相;才会到李隆基手中;到是现在李林甫致仕;陈希烈尚未能全盘接手;杨钊也只是虎视眈眈;恰恰又逢大朝会;事情直接到了李隆基手里。
    一听得二十八万黑衣大食及诸胡联军;李隆基顿时觉得头畔嗡嗡作响;不过他久经风雨;面上倒是未改颜色:“犬戎兵力如何?”
    “犬戎号称十万;自大小勃律;入钵和州;欲于此越葱岭;入于阗。”
    大食与犬戎联军;便有三十八万之众;即使是号称;多有虚亏;但数量也应当在二十五万左右而大唐如今全国常备兵马;不过四十九万;安西、北庭二节度;兵马总和也只有四万四千人;加上葛罗禄、拔汗那两个属国;兵力也不过十万
    李隆基只觉得自己有额头有些痛了。
    这个时候;他突然怀念起李林甫来。若是李林甫在;这等事情;哪里需要他来劳神烦心
    “众卿以为如何?”他看向众人;首先看的;是如今独相的陈希烈。
    陈希烈皱着眉;断然道:“国之大事;在戎在祀;与其相反;其余之事不过是微末。圣人当选调智勇之士;抽取精锐之卒;支援高仙芝”
    “士从何来;卒从何来?”李隆基追问道。
    陈希烈正想说;突然间心中一凛;到嘴的话又缩了回去。
    他本来想乘着这个机会;展示自己处理危机的能力;好光明正大地接过李林甫的权势;可突然间;他想到一件事情。
    叶畅此前被召回京城……莫非是天子早就料到会有此事;故此做好的准备
    此前叶畅在辽东、云南;做得都非常出色;无论军略还是政略;可谓大唐当世无双。但正是因为他做得太漂亮了;辽东、云南;如今都有些唯其命是从;朝廷的命令虽然也通畅;可是辽东与云南的利益;却几乎全部被他独占;别的权贵豪门;只能从他指缝间捡些便宜。
    人心总是不足;眼见辽东局势已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