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刀客》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刀客- 第132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大门外,两万多名士卒将府邸团团围住,各个手持刀抢,要不是在匈奴左贤王位高权重,仅次于单于,他们早就杀了进去。
  呼厨泉走到大门口轻叩府门,大叫道:“刘豹贤侄,我是呼厨泉,你出来和我答话。”
  这句话说了,里面并无反应。隔了一会儿,呼厨泉又说了一遍。
  静静等待了一会儿,前门吱哑一声打开。走出来一人,全身甲胄,皮肤黝黑,手按宝剑,长的倒也清秀。颇有几分于夫罗的风采。
  见他出来,呼厨泉的贴身护卫马上抽出刀枪,严阵以待。呼厨泉一挥手,示意他们收起武器。呼厨泉说道:“贤侄,你父王于夫罗已经死了。”
  刘豹并没有惊讶,只是问道:“你杀了他?”
  呼厨泉道:“他兵败之后,将单于之位传于了我,然后用匈奴的金刀自杀而死。”
  刘豹点点头,沉默良久。眼中精光闪烁,道:“叔叔这次来,是要杀我?”
  呼厨泉道:“我知道你并无意与中原开战,这是为何?”
  刘豹傲然道:“刘豹自幼熟读诗书,知历史大势,不是不愿意和中原开战,而是时机未到。”
  “奥?”呼厨泉有些惊讶,问道:“此时中原诸侯混战,为何时机未到?”
  “大汉王朝历经四百余年的经营,早已国富民强。现如今虽然朝野动荡,但底气仍在。此时若匈奴出兵,则无疑让各路诸侯合兵打击我匈奴,向我匈奴也不过二十三万兵马,如何能是百万控弦之士的对手?此一来,非但匈奴得不到半分好处,还可能有灭顶之灾。把原本中原的战火延伸到匈奴,这又何必?”刘豹侃侃而谈。
  呼厨泉叹息道:“如果我的哥哥、你的父王于夫罗早点意识到这些,又何至于今日啊?”
  “我曾多次劝过父王,可他听不进去,致有今日之祸。”刘豹亦叹息道。
  “你手中有八万重骑,为何在我和你父王兵戎相见时,不出兵助他?”呼厨泉突然问道。
  “我的士卒是匈奴的铁血男儿,精锐中的精锐,怎能去打本国的士兵?”刘豹冷冷道,“敢问叔叔,如果我出兵助我父王,今日之成败如何?”
  呼厨泉想了想,道:“胜负未可知。”
  刘豹大笑道:“叔叔诚不欺我。”
  我在一旁听刘豹和呼厨泉这一番话,却也是心中暗暗敬佩,刘豹的胆识和眼光,真是一方枭雄。只是,不知呼厨泉要如何处置他。
  果然,呼厨泉喝道:“刘豹你可知罪?”
  刘豹道:“不知何罪之有?”
  呼厨泉道:“于夫罗杀害老单于,你无动于衷,此罪一也;于夫罗抢夺鲜卑公主,意图胁迫鲜卑国,你也不曾作为,此罪二也;我取兵复国,你既然知道这些道理,却不来助我,在一旁观望成败,此罪三也。有此三罪,你还有何话说?”
  刘豹哈哈大笑道:“刘豹知罪!今日一死以谢匈奴!”他铮出拔出佩剑,就要往脖子上抹去。
  “当”一声,却是呼厨泉出刀,刺破了他的手腕,刘豹的宝剑掉在了地下。
  刘豹怒道:“我连自杀都不行吗?”
  呼厨泉道:“贤侄,你雄才大略,不知高出我多少倍。以前之事,怪只怪于夫罗野心膨胀,将匈奴卷入万劫不复之地,他为人刚烈,却也怪不得你。”
  刘豹惊疑不定,不知他意欲何为,呼厨泉继续说道:“贤侄,你父王临死前终于幡然醒悟,当着众人之面将这单于之位传与我,当是希望匈奴国内太平,永无战争。既然我们兄弟已经尽释前嫌,我又怎会怪你?”
  “那叔叔的意思是?”
  呼厨泉大声道:“呼厨泉听旨!封你为左贤王,兼大将军,仍旧统领全国兵马。”
  刘豹一愕,跪地道:“这……这……刘豹乃是罪人,叔叔你三思啊!”
  呼厨泉扶起他,道:“君无戏言,有何三思的?只是,你要牢记四个字:仁者无敌。”。。。


第一百七十七章 蔡文姬
  呼厨泉在这一刻展示了他作为一个匈奴王的胸襟,和刘豹尽释前嫌,再次任命他为匈奴左贤王。在匈奴诸王侯中,左贤王的称号地位最高,常以太子为之。这也是于夫罗立刘豹为左贤王的原因。
  此时,呼厨泉再次任命刘豹为左贤王,其用意就很明显了,他退位之后,匈奴单于之位还是刘豹的。
  刘豹双膝跪下拜谢道:“多谢单于,臣一定不负使命!”
  诸王也都上前来恭喜刘豹。
  既已经到了刘豹的府门口,刘豹便邀请我们大家一同去府中做客。国家初定,呼厨泉也需要和诸王攀扯关系,当然就应允了。当时天色已晚,折腾了一天我也饿了,便和诸王一起进入了左贤王府。王府中家丁本来都拿着刀枪严阵以待,此时见叔侄二人同归于好,也是心底下高兴,跑东跑西张罗酒菜。
  不一会儿,酒菜便已经上来。匈奴人吃饭极为简单,摆上了一只羊腿,和牛肉、马肉等,便算是一桌丰盛的晚餐了。好酒当然是不可缺少的,这酒看似清澈,内力却有一股马奶味,端的是后味十足。
  这时诸事平定,呼厨泉自然很是高兴,笑道:“贤侄,听说你府中有一位阏氏,不仅长得极为貌美,并且一手胡琴也是之音,不知可否请出来让我们一饱眼福?”
  匈奴游牧民族,虽然贵族阶层也通晓礼乐,但并不像中原有这般多的诸多礼法限制。况且,当时社会风气开放,女子出来以真面目示人也无不可。
  听到呼厨泉夸赞,刘豹也是十分高兴。当下吩咐下人,请出这位阏氏来。
  过不多时,从后堂出来了一位女子,手持胡琴,落落大方。只见这女子二十八九岁年纪,身穿汉人服饰,眉目如画,清丽难言,这等美貌的女子,别说是在这匈奴,便是汉人之中也少见这等美貌的女子。那阏氏伸起衣袖,轻抚琴弦,遮住了半边玉颊。
  那女子缓缓一礼,明眸善睐,从众人脸上掠过,我和她眼波一触,如全身浸在暖洋洋的温水中一般,说不出的舒服受用。再看众人,也适合我一般。大厅之上一时寂静无声,忽然间当啷一声,有人手中酒杯落地,接着又是当啷、当啷两响,又有人酒杯落地,就像是奏乐一般。
  她嫣然一笑,登时百媚横生。11
  “铮、铮……”几声响过后,那女子琴音暂歇,低声唱道:“皑如山上雪,皎若云间月。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今日斗酒会,明旦沟水头。躞蹀御沟上,沟水东西流。凄凄复凄凄,嫁娶不须啼。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竹竿何袅袅,鱼尾何簁簁!男儿重意气,何用钱刀为!”
  她歌声柔美,琴音激越,听得我如痴如醉。这首曲子我却是听过的,其中“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为千古名句,为汉代才女卓文君所作,这首诗是说了一个渴望爱情的女子故事,希望男子真挚专一。
  一曲既罢,呼厨泉率先鼓起掌来,众人也都是大声喝彩。呼厨泉道:“今日听到这番美妙的音乐,真是大慰平生。贤侄金屋藏娇,倒是便宜了我们!”说罢大笑不止。
  刘豹道:“我这位阏氏本是汉人女子,名叫蔡琰,为人博学多才而又精通音律,我精通汉人文化,其实也是颇受她的影响。”
  我心中“咯噔”一下,回想起当日出使匈奴,郭嘉殷殷嘱咐我的话来。到了匈奴,便是要让我来寻找这样一位女子,她便是蔡琰字文姬了。我正自疑惑为何她却成了左贤王的阏氏,却听得呼厨泉问道:“奥?汉人女子却为何当上了贤侄的阏氏?”
  刘豹道:“这还与数年前匈奴和中原两国交战有关。当时我的父王于夫罗任左贤王,见中原朝廷北境空虚,联合乌桓国千里奔袭,侵占了汉庭的青州、幽州一带,掳掠了不少妇女。文姬便是在那时被抢夺到匈奴来的。我在一众奴隶中发现了她,得知她竟然是大名鼎鼎的才女蔡琰,便从父王手中求下了她。父王说要放她也不难,但有一个条件,就是娶她为阏氏。后面想来,其实是父王贪图侵占中原,需要熟悉中原文化,便故意掳了她来,早有意让她当我的阏氏。”
  呼厨泉点头道,“原来如此。”
  这时,只听得蔡琰说道:“小女子新进写了一首词曲,为诸位王爷献丑了。”
  说罢,她便调整琴弦,唱了出来:“我生之初尚无为,我生之后汉祚衰。天不仁兮降乱离,地不仁兮使我逢此时。干戈日寻兮道路危,民卒流亡兮共哀悲。烟尘蔽野兮胡虏盛,志意乖兮节义亏。对殊俗兮非我宜,遭忍辱兮当告谁?笳一会兮琴一拍,心愤怨兮无人知……”
  词曲婉转妩媚,说的却是自己的身世遭遇,以及初来匈奴之时的艰难困苦,听得人不禁伤感了起来,忍不住黯然泪下。我心里打定主意:“一定要想个办法将她救出去,让她回归中原。”
  但却不露声色,只是暗暗喝酒。
  她唱完这一首词,盈盈一礼,众人又是一阵喝彩。这些粗鲁的王爷们虽然可能听不懂词曲之意,但她嗓音曼妙,唱得十分好听,再加之感情流露,却也拨人心弦。
  我坐在呼厨泉的身边,呼厨泉道:“段兄弟,我这位侄媳即是中原人士,你这几日可得多来左贤王府,和她也可多聊中原见闻,免得她多有感伤。”
  我自然从命。只是这一句一出,蔡琰便用一双妙目看着我,倒让我有些不好意思了。
  诸王中很多位大王都还不认识我,呼厨泉这又将我对众人做了详尽的介绍,夸赞我如何大仁大义、英雄了得,我自然谦恭了几句。却是蔡琰,看着我的眼神又有不同。她幽幽叹了口气,回到后堂中去了。
  我看着她的背影,顿时觉得惆怅了起来。
  当下又有匈奴的勇士献上了刀舞,和摔跤都嬉戏,看得众人也是不停喝彩。人逢喜事精神爽,不知不觉已到了深夜。呼厨泉和刘豹等人均已经喝的不省人事,特别是那刘豹,早已经趴在桌几之上呼呼大睡。
  我向众人告辞,寻到了左贤王府的后门,看着左右无人,施展轻功轻轻越过围墙,却不知,蔡琰美女住在哪间屋中?。。。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