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鸣让国防军来一次小规模的扩军,这就是在向所有人表明自己的态度。中国和美国之间绝对没有退缩的余地的。这场战争陈皇帝是要坚决打下去的。
现在英国人出来拉偏架,陈鸣也不理会。
甚至他连探讨一下英国人为什么要出来拉偏架的原因的**都没有。
丢掉了北美十三州的英国人,应该看着陈汉大口大口吞吃美洲土地的模样,馋得直流口水吧?
管他呢。
……
中国的扩军行为真的引起了不少人的关注,这种大的因素下的话题性,倒是掩盖住了这次招兵过程中的不少小细节。
十万新兵里头,超过一半拥有小学文化水准,剩下的一半人里也有一半认得基本的文字,能计算三位数的加减法。只有不到三成的新兵是彻头彻尾的文盲,不要说是识文断字了,连数都不会数。
但事实上大都督府内部的不少人是很不理解这一点的。皇帝怎么想起来要招募这么一批年龄小,却有一定文化素养的新兵呢?他们当中的不少人都只刚刚过18岁,就算是出了新兵营,也不叫人放心啊。
但陈鸣显然不会对这一问题进行回答,一些人只能去‘认同’那个很没有根脚的传言这些兵娃娃都是要培养成技术兵的。
虽然国内民生的恢复,童子军的数量是年年缩小。到现在,童子军已经变得真的只剩下一个军了。
这种现象就导致了军队中的‘骨干士官’数量大幅度减少,虽然童子营出来的童子兵并不全部都进军队,但他们在最早的时候可年年为军队提供大量的有文化有素质的优秀兵源的。而现在,这一切完没了。
所以很多人就猜测,这批新兵是专门为了培养军中技术骨干而招募的。不是那些要有一定知识水准,并且注定服役时间要长一些的位置,很多人实在想不出这群娃娃兵凭什么比壮实的山里汉子更强。
豫西地区在当年的从军热潮褪去了之后,就在全国各地区的拥军工程评比中排不上号了。但是这次,足足有三千人从豫西走出来。富庶却又给人以文弱印象的江南地区,足足为征兵工作添加了5000人。
南京、上海、扬州、杭州、苏州这五座城市的入伍新兵数额都不下500人。
视线慢慢的从一州一地的着眼点拉升开来,整个江南、整个中国慢慢笼罩在视线中,那就可以发现,这股参军入伍的热潮已经席卷了整个中国。
10万新兵中有着高中学历的士兵就超过了2万。
2万名高中生在19世纪初期的时代,这是什么概念啊。所以,在生活条件相对贫苦的西南山区和环境严酷的关外、蒙古、外东北,乃至整个西伯利亚和整个大西北,这些地方的青年踊跃参军的热情更是十倍于江南豫西,可他们入选的新兵数量却要远远小于江南豫西的。
中国、军人的月薪基本都在百元以上,出了新兵营加上生活补贴和训练津贴,一个小兵每月也能拿一百四五十块,要是上了战场,那是轻而易举二三百块。并且基本工资是以服役年限为基础,每年十块为标准的累积递增的,军衔提升也有收益,只要不违反军纪当刺头,在军队里熬上三年五载的,每个月的月薪那就能到200块以上。
这可是笔不低的薪水。至少能顶得上一个中级技工。在现下的中国也算不错了。
所以说,百万大军,每年的军费对于中国就是一个巨大的压力。只军队每个月的薪水就要一个多亿,若再算上弹药、物资、军事工程等各种开销,每年的军费都直向着20亿华元飞飙。这都能跟英国人现在的军费开支比较一下长短了。可是人家英国人是在打整个国家的整体战争,陈汉呢?陈汉打的绝对是局部的‘小规模战争’。
要不是陈汉朝家底充裕,还真的养不起这么多军队。
现在陈汉除了每年的财政税收之外,另外一个巨大的收益就是增发钞票。
陈汉现在有两个巨牛逼的国家黄金公司,一个立足东南亚,以南明州为基本点;一个立足东北亚,以东北、外东北的金矿为基本点。祥州和佳州的黄金是由他们共同开发的。现在第二黄金公司又盯向了南非金矿,以放弃佳州和祥州的金矿也就是整个美洲的为代价。
这两大黄金公司和大大小小的私营采矿公司,每年为陈汉中央能带来6/7公吨的黄金。
长的二三十年,短的十几年,掠夺式的黄金开采已经结束,不管是东北、外东北,还是南明州和祥州、佳州,黄金河、黄金海已经成为了过去式。前者爆炸式的黄金收益让陈汉国库内的黄金多出了上百公吨,而当一切恢复到‘开采’阶段时,每年6/7公吨的黄金收益,在现如今这个时代已经是难能可贵了。
而6/7公吨的黄金能让陈汉多增发多少钞票?
这绝不是一个单纯的数字游戏。不然的话一公吨黄金是一百万克,一华元的含金量是0。25g,一公吨黄金也就是400万华元,6/7公吨的黄金仅仅是两三千万华元。这点钱对比整个帝国算的了什么啊。
可是这些黄金落到国家手中,在国家这个巨大无比的坚实平台上,就算是增益十倍,那都能悄无声息的把纸钞变成真正的钱。
第一千零二十八章 以中国为核心的武装集团
国家增发钞票的额度是与国内的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真的不是想印多少印多少,真的不是无穷无尽,没有个限制。
增发的那部分钞票也不能简单的说就归谁所有了,而是在不同的人手中不断流通,这样才是钞票的价值。虽然国家从中收益那是肯定的。
央行会根据经济规律适当增发货币,把货币分配给各大商业银行,银行通过贷款业务流入个人或企业手中,之后这部分货币就在社会当中不断流通周转了。
有人可能会说了,国家印钞票发给银行,然后银行贷款给个人或者企业,而贷到款的个人或者企业之后肯定是要还贷的,也就是说,国家或者银行不用劳动就白白获取这些钱了!
谁要是这个想法,那就是真的绝了。
因为这些钞票对于陈汉的央行,也就是中华银行来说,并不是资产而是负债。他印了一个亿的钞票,就多出了一个亿的外债,所以银行印票子必须要有真金白银打底的。
增发这部分钱是流入进社会的,这些钱在社会里是要能够实际产生有价值的产品的,如果没有用在实体企业中,而且这部分金额还很高,这部分钱就只能带来通货膨胀,反过来就会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
钞票不是政府朝廷想印多少就印多少的,谁要以为银行印钞票是想印多少就印多少,印出来的钞票就能买东西,那纯粹是傻瓜。
虽然朝廷、政府是真的可以这么做,但为什么大多数的政府不这么做呢?这就是为了钞票的信誉值。钞票印多了贬值贬的厉害了,谁还敢用,干脆用金银得了,常凯申集团是这么做的,后世的津巴布韦也是个大好例子。除非是哪个政府不想干了,那他大可以大开印钞机乱印钞票。
陈汉现在每年流入市场的新币数额不定,多的能有两三亿,少的也就一亿、几千万。但不管多少,这对国家财政也是一个‘帮助’了。
陈鸣是还没被逼到没钱的地步,不然国债早就出台了。国家在南洋,在外东北,在西伯利亚,在美洲还有很多多余的资产可出手。那些土地,那些的矿山,这些全可以拿来做‘本金’了。
就如北美的各藩国一般。
他们的财政已经证撑不住了,那一个个都开始走上面所述的路线,一边向着国内搞借款,一边就对银行的各种抵押借款,包括发行公债。
这些国家很清楚这一战的重要性,每一个都是不惜全力的投入战争。在美洲,这些个国家单体力量虽然很弱小,可整体加在一起也能为陈汉提供了十万以上的藩兵了。在开战之初,藩兵的军力一度都占据了陈汉军队的五成以上。
还是后来印第安人、黑人军团和日本、暹罗两国部队数量的陆续增加,以及派遣军数量的增加,让藩兵的比例大幅度的下滑了来。
陈鸣现如今儿子一共有十二个,很吉利的一个数字。长成的儿子有九个,扣除了陈鼎这种意在大位的主儿外,已经有五个人被分封到了美洲建国,算上他之前分封的六个小兄弟,这就有十一个国家了。可还要算上陈岗呢,十二个国家又是一个很吉利的数字,但它们打到现在这个地步,可都已经是倾家荡产了。
再从他们内部抽调男丁当兵入伍,那连国家最基本的粮食生产都保不住了。而也正是因为美洲藩国普遍短缺劳动力,女人在美洲的地位这些年里有大幅度的提高。
首先,工厂学校里都有女性职工了,医疗系统也紧随其后的大批量引入女性,尤其是护士这一块上。另外一些数据统计方面的职能部门也出现了女性公务员,包括法院系统。在这方面的发展上藩国倒是走在了本土的前面。
陈汉的女性都做不到普遍性。
个别现象是几十年前就有了,但要在社会上形成既定事实,那需要‘普遍’。
陈鸣现在就觉得人生太短暂了,自己活得太断了。他马上就六十了,身体再好又能多活几年呢?八十岁、九十岁,陈鸣自己都不敢奢望100岁。他注定是看不到他想看到的那一幕的。因为他想看的是百年之后的世界,而现实让他只能看到三十年后。
那么,三十年后的陈汉会是怎么样呢?
三十年后的美洲又会是怎么样呢?
前者还是能给予一定期望的,后者必然会是欣欣向荣。
三十年的时光后,那时的美洲必然会跟眼下的美洲大大不相同,无数华人会遍布这儿的每一寸土地,汉语汉文成为了半个世界的通用语言,南京官话成为了环太平洋沿海祖国的官方语音。那个时候的中国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