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宰江山》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主宰江山- 第1223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作为一名非军校生出身的军人,二十七岁的王锡朋从一小兵做起,用了整整八年的时间,才以作为预备队官的身份走进了武汉的华中陆军指挥学院,成为这所军事高校的一名学员,如果不是此次大战的话,他现在还依旧坐在宽敞明亮的军校教室里,听着教官讲授的战术课,或是一干人在教员老师的仲裁下,进行着一次次兵棋推演。

    王锡朋今年二十七岁,天津宁河人,十八岁投军,识文断字,写得一手好书法,可是他连一个小学毕业证都没有,国文读的很溜儿,但在数学上就完全是小学生水准,这只因为他那个坚持旧儒三十年的老爹王者佐。

    作为一个坚定地旧儒派,王者佐对于陈汉推广的新式教育的感官是可想而知。所以在王家穷的揭不开锅,在王锡朋主动投军之前,他是没上过一日学的。

    军队里王锡朋从小兵做起,同时在军队的培训班中猛补数学、地理、世界史等各种知识,在22岁那年完成了从军士到军官的转变。

    24岁那年,王锡朋的军衔从下士提升为中士,第二年,王锡朋25岁的生日刚刚过去一个月,他接到了华中陆军指挥学院的录取书。

    中俄战争开打后,王锡朋等好多一匹军校生被紧急调配到西北,他们或是被下放到营团一线部队,或者是放到各级指挥部和后勤部队,真真的经历了这场几十万人规模的大战的运转。

    肯定有人死在了战场上,比如跟王锡朋一块来到的同学葛云飞,后者的人生轨迹跟王锡朋有着神一样的相似,两者唯一的不同就是年龄上相差三岁。

    王锡朋同葛云飞的关系挺好的,这场战争里,王锡朋就亲眼看到他的这个好朋友被一枚火箭弹吞没。

    是的,葛云飞粉身碎骨。

    战后王锡朋只捡到了他一根手指,这根手指的上部有一个留疤的伤口。王锡朋就是根据这点来判断,这根手指是他好朋友葛云飞的。

    战争处于一种对峙状态,双方的位置调换了一个个,进攻方变成了防守方,防守方变成了进攻方。

    现在轮到陈汉在夜间向俄国人发起进攻了,两次大规模的进攻都发生在夜里。向015阵地那样,两军在金灿灿的太阳底下互怼硬钢,很清楚那一战的最终伤亡数字的陈威等人的心脏可承受不了那么巨大的数字。

    但打仗靠的就是士兵,就是人命。不然俄军的伤亡数字怎么会超出陈汉那么多呢?而且伤亡巨大后,巴格拉季昂那么强硬的角色都主动的撤兵了。而015真的大战则被陈汉、日本、暹罗等许多个国家报纸宣扬是‘血肉磨坊’呢。

    王锡朋所在营的营官是一个非常听长官话的好同志,他牢记团正的吩咐,一丝不苟的把之完成。而这个团的团正郑国鸿那是一个加强版的好同志。十分信奉‘战前多流汗,战时少流血’的国防军口号,轮到他部上前了,那一上阵地就立即带领部下修补加固野战工事,督促各营把战壕、交通壕、防炮掩体、散兵坑等等,一切都严格按照作战条令完成、加固加深,是一丝不苟,认认真真。

    清晨的时候上级传来命令,王锡朋所在营已经开始集结了。新的战斗马上就要打响,要前线各部队必须做好迎战准备。

    接到命令,王锡朋所在营营官立即命令部下做好迎战准备。

    而对面的阵地上,俄军也发现了国防军的动作,严阵以待,就等着国防军放马过来了。

    可是这一等就是整整一个上午,眼看大中午了,国防军却仍然没有发动进攻,王锡朋心里有些急躁,他自己等的都有些急躁了。

    虽然进攻就会死人,而且会死不少的人,甚至是他自己。可这就好比头上悬着的一口刀,这刀是已经落下的时候可怕呢,还是悬而不落的时候更让底下的人提心吊胆呢?

    为了使平复心情,也是为了转移注意力,同时也是为了尽早赶出‘作业’,王锡朋就拿出了自己的笔记本和铅笔。

    不过精神始终集中不起来,写了数行字之后,王锡朋就再也没有办法集中注意力,于是将笔记本装回了军装口袋,将那杆铅笔插到了那个树桩凳子的裂缝里。站起身来,举着望远镜向西方张望。

    对面还是不见一点动静。

    吃过了中午饭,直到下午三点钟。“检查武器!”的叫喊声终于在国防军阵地上响起。

    王锡朋在战壕,扯着嗓子朝左右喊了两声。虽然他算是营部的参谋,可是在一线阵地上,他就是一个中层军官。

    士兵们沉默着,各自检查着手里的武器。火力分队还要注意一下火箭弹,要是火箭弹发射的时候,点火机构出了问题,那可就够惊悸了。

    阵地上只能听到士兵们粗重的呼吸声,以及摩擦刺刀和往腰间塞手榴弹的簌簌声。

    王锡朋悄悄探出脑袋,朝左右打量了一下,倒是能看到一些模模糊糊的影子在做着准备。这次的进攻战至少要三个营。而且身后防线也陆续有小股兵力进入到阵地。其中的一些人正跳进了王锡朋所在的战壕里,还给他门扛来了十多个沉甸甸的板条箱。里面全都手榴弹和火箭。

    “都不要紧张。要沉着,要冷静!注意拉开与同伴的距离,但又千万别拉得开源。”

    “火箭弹是不长眼的,打过来就打过来了。天晓的会飞到哪去,落到北边是北边,落到南边是南边。落到咱们头顶算咱们倒霉。枪子也都不要怕,我们是步兵,我们是可以匍匐的。要时刻留意周遭的地形,预感到危险的时候就趴在地上,最好是有个土坑给你躲避。”

    王锡朋捏了一把手心的汗,大白天的猛攻对手防线,这可是要付出很大牺牲的。他唯一赶到幸运的是他在国防军里,而不是七汗**队里,后者的战斗意志才叫一个有问题。

    两边的观察气球都升得老高老高,中国人的炮击要来了,俄国人的大炮也准备着开火。

    王锡朋似乎听到了左侧的动静,他扭回头向那边望去,一瞬间里似乎看到不少人影出现。举起望远镜再去看,那边的阵地上却已经空空荡荡的了,刚才那些出现在地平线上的模模糊糊的人影全都消失了,仿佛刚才是他的错觉一样。

第一千零八十四章 国内的反对声!

    阵地上静得诡异,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目不转睛地盯着对面。

    细面的天空似乎突然间一震,地平线上一阵闪光,轰鸣的炮声第一时间里传进了所有人的耳朵中。

    这是战场上的标配火箭加大炮。

    “注意隐蔽!”俄国人的还击也会打过来的。

    王锡朋扯着嗓子高喊了一声。人却依旧呆在坑道里,连往防炮洞看一眼都没有。实在是这个战场上的炮击实际威胁有点弱。

    那一个个六角炮打出的炮弹虽然穿透力很强大,远远比圆形的铁弹要强,但它们对于战壕里的士兵威胁一直很小。士兵们也各自抱着脑袋蹲到战壕底部了事。

    只要不把身体暴漏在地面上,不能爆炸的实心弹的真实杀伤力真的有点low。还是近距离的火箭弹厉害,一炮下去少的三五个,多的能撂倒几十人。

    半分钟不到,他们就听见了那从天空中传来的‘嗖嗖’声。然后,空气猛地震动起来,火药的力量把他们头顶的空气撕裂了,裹挟着灼热的气浪从王锡朋阵地的上空扑下来,震耳欲聋的爆炸声预示着火箭的到来。

    这东西对于战壕里的士兵的杀伤力要比实心弹更厉害,至少他们在爆炸的时候还能将外壳炸裂,碎片打出去也都是能让人见血的。

    俄军的炮兵射击开始了。

    虽然第一轮只是试射,可这一轮的准头却不差,大多数炮弹都落到了国防军前沿阵地上,同样的是,陈汉打出的炮弹和火箭也纷纷落到了俄军阵地上。准头非一般的高,而原因是什么呢?只因为炮战不是一次两次了,射击的角度、高度啥的,都已经烂熟于心了。

    这种炮战对于战壕里的士兵威胁实在有限,更多是在战场上升腾起了烟雾,以及摧毁敌军防御工事和震慑他们的斗志。

    “轰!轰!”

    “嗵!嗵!”

    在炮声与爆炸声中,战壕里的所有人都蜷缩着身子,只有王锡朋例外。他在军校里和军队里都参加过大演习,俄军的这点炮火跟国防军大兵团演习时的阵仗根本无法比较。虽然战场上比演习多出了n倍的真实感和紧张感。

    而且他也不是第一次经历俄军的炮击了。他第一次经历敌人真正炮击/火箭打击的时候也是紧张过。那时候就觉得,战场上刺鼻的硝烟味儿让他直喘不过气来。但现在,已经敢躲在掩体后头举着望眼镜四下里张望战场了。

    在硝烟的刺激下,战壕里的士兵也有开始咳嗽的,却没谁攥着枪杆的手都用力用的发白,除了那些七汗国的步兵。只是后者的新兵里也没出现把手里的武器扔掉,吓的人都疯狂了的孬种!

    就在这时,爆炸声突然停歇,四周顿时安静下来,只能听见人的咳嗽声,间或夹杂着几声叱骂,士兵们开始抱怨己方的炮兵为什么不再接着开火猛怼了。

    俄军阵地上,一个陆军少将身子站的直杠杠的,望远镜扣在眼睛上往对面打量。只是远处的地平线上一片雾蒙蒙的,不知道是火药的硝烟,还是炮弹冲击波激起的尘埃,视线非常模糊。

    唯一能看到的就是对面中国人的阵地上一阵阵的闪光。他们在稍微的停顿之后,再接上了火力,并且火箭的落点似乎更加密集了。

    虽然伏尔加河的水路被打通了,让俄国人的后勤运输从贫困线一下跑步进入了小康社会,但中国人的后勤也不能说差。这阿斯特拉罕就在里海边上,中国的船只可以有效的沟通七汗国的陈汉物质储蓄库和南部的波斯等国。他们打起仗来,不要钱似的炮击和火箭轰击那就是标配。

    只是中国人的这样的轰击并没持续多久,拢共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