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宰江山》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主宰江山- 第391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当然在场人群中也有支持朝鲜的。因为李虽然没有叫嚷着内附,可他明确表示要认陈汉作为自己的宗主国了。陈汉现下的高层很多人出身都一般,对于这种涨面子的‘美’事,总有那么几个被虚荣迷了眼睛的。

    而已陈鸣的看法是,无论派出大队陆军登陆朝鲜还是立刻北伐,都是瞎扯淡的。派出大批水师前去,先不说行不行,只说战船维修和弹药补给啥的全部要依靠陈汉这边输送,朝鲜方面根本无法供给,这就相当的扯淡了。

    时间已经进入四月了。

    过不多久夏季风吹到,欧洲和东南亚过来的商船就会抵到东南沿海一带,今年抵到的商船肯定会比往年更多,复汉军的水师部队可肩负着‘拱护’海疆和港口的重任啊。虽然它们性能方面落后于西方帆船,战斗力上也甚是脆弱【不加火龙弹】,可到底是飘在海上的。陈汉要拿它们来壮壮面子。

    进入到五月后,陈鸣都打算把活跃在山东、渤海与辽南部分的复汉军船队撤回来一部分呢。朝鲜人却想拿一个‘宗主国’的虚名就来引诱陈汉攻击满清,解他们自己之围。陈鸣是绝对不认同的。

    一定程度上陈聪的看法,就代表着陈鸣的看法。

    再说退下去的金基种。从汉王宫回到国宾馆后,立刻就被随同前来的朝鲜人给围上了。

    “副承旨大人,上国陛下怎么回说?”副使丁载远迎着金基种回到房间里坐下,不等金基种喘上一口气,就匆忙着问道,两眼中满是希翼和期待。

    金基种神态低沉的摇了摇头,丁载远等人内心立刻凉了半截。它们来到鲁山已经四天了,作为正使的金基种今天才真正见到陈汉太子陈鸣的真面目,见到了汉王的真面目。后者并不怎么稀奇,面容和威仪上,都远不能与脑海中想象的上国开国君王的气度仪态比拟。

    也怪不得连陈汉自己的军民都认为陈汉能有今日的气度,完全是因为他们的太子殿下;汉王能从一卑贱的皂户摇身一变莅临九五之尊,也完全是因为他生下了一个好儿子。

    金基种来到鲁山的第二天就跑到太子府邸去求见,只是陈鸣没见他。

    而今天他在‘哭秦庭’的时候,固然他真的是在痛哭流涕,但抬头的时候也扑捉到了右手第一列陈鸣那张毫无表情的脸。【左文右武】

    “上国太子殿下丝毫没有为我言辞哀求所动……”金基种很清楚朝鲜国现在的情形,没有中国给他们撑腰,真的是毫无收复旧土,驱除清虏的希望。

    想到李眼下的处境,还有朝鲜已经承受的损失,金基种悲从心来,禁不住又落下了泪水。他红红的眼泡还没消下,这一哭,一种悲哀的气氛瞬间席卷了整个房间。

    丁载远跟戳破了的气球一样瘪了下去。早在九年前,他就做到了正三品的晋州牧使。在他的四儿子丁若镛出生的那一年,朝鲜王朝发生了李氏王室史上最大惨剧之一的“壬午事件”,相传是李认为自己世子无能,就将自己的二儿子【长子已死,立二子为士子,李的爹】困于米柜中杀死。丁载远对于这一事件十分气愤,一怒之下辞去官职回乡休养。结果这一休就休到了去年。

    清军入朝,丁载远在家乡朝鲜京畿道马岘拉起了一支义兵。结果如驱兔喂虎,义兵不堪清军一击。丁载远兵不能战,势不如人,在南汉山城被破后,就带着所剩无几的队伍逃到了忠清道,转而又回到了晋州。李在晋州继位,封丁载远为弘文馆副提学,为金基种副手,火速前往中国。

    朝鲜使团一片乌云盖头,如同看到了末日。没有了陈汉的鼎力支持,他们还如何恢复故土?甚至连保住全罗道和庆尚道都十分困难。丁载远当即痛哭出声,整个房间里都响亮着朝鲜人的痛哭之声。

    没办法,朝鲜太弱了,朝鲜兵太弱了。

    想想清军在朝鲜的表现,人如虎马似龙。战斗力上完全是碾压啊碾压,朝鲜兵都被打爆了。

    “上国刚刚立鼎,根基未固……”丁载远说着自己都不信的话。看过了长江沿岸的富饶,他们怎么可能认为陈汉还是弱者呢?这又不是在汉城。前年时候陈汉、复汉军的消息就传到了朝鲜,可是整个朝堂寂静无声。

    在朝鲜君臣的眼中,陈汉占据的是南国,在朝鲜人的认知中,中国的南方是舟船之地,无有骑兵太多的用武之地。而清军的骑兵在他们看来却是天下第一等厉害的精锐。不管是一百多年前的两场战争,还是现下依旧在进行中的战争,清军的骑兵对于朝鲜军队都表现出了碾压的战力优势。

    在朝鲜君臣眼中,以复汉军现下刚刚兴起的实力,要想在广袤平坦的北方平原打败骑兵实力强劲的满清王朝,绝不是轻轻松松就可以做的到的。干隆时候的满清可不同于朱元璋时候的元末。所以中国必将进入一阵南北对峙时期!所以朝鲜还是乖乖地老实本分,千万别露出喜色惹来北京的怒火。

    朝鲜君臣虽然对中原的变化欣喜鼓舞,却也只是欣喜鼓舞。在满清侵入朝鲜之前,再对满清嗤之以鼻的勋贵大臣也不敢倡言派出使臣前往南国朝拜。

    那就基于的就是朝鲜君臣对于满清的恐惧:明清鼎革,神州陆沉,山川早已变作腥之乡。这只是朝鲜自己人的自诩罢了,如同那把头插进沙子里的鸵鸟。事实上,每一个真正走过北京的朝鲜人都会知道天地已是大清,日月早为干隆。中国的国力依旧远远胜出朝鲜不知几凡。

    满清在中原的统治,中原在满清统治下的富强,根本不是朝鲜撮尔小国可以比拟的。朝鲜人除了以‘小中华’自得其乐,也就只能自嗨其乐了。

    满清入关后的,朝鲜近乎年年派使臣行北京,此于朝鲜称之为“燕行”。

    中国之广大、富强不是小小的朝鲜可比的,经过盛京的朝鲜使臣就不止一次为盛京也就是明朝的辽阳,后世的沈阳,左右道旁栉比鳞次无物不有,直达五里的市肆,感慨不已。这副景象每每都会让朝鲜使臣回想起自己的祖国,想到了朝鲜王京汉城狭窄的街市,那里的商况市景与盛京相比起来,真是不啻霄壤。

    而很多朝鲜使团成员及至通州,那里长达十里的商业街,堆积如山的各种货物,来自天下各地的商人,还有运河上源源不断的漕船,更是让他们膛目结舌。朝鲜燕行使者以“舟楫之盛”来形容此一独特的景观,而后者又与“皇都之神丽”、“辽野之旷阔”,并称为朝鲜人心目中的三大“壮观”景象。

    这三大“壮观”景象就像三座高山压在每一个朝鲜’有志之士’的心头,无时无刻不在提醒着朝鲜与满清之间巨大的实力差距。

    可是此次金基种和丁载远一行人,乘坐战船在吴淞口入长江,沿途数千里,镇江、扬州、南京、芜湖、安庆、九江,武昌、汉口,入汉江之后的襄阳……

    那些早早就印刻在他们记忆中的‘辽野之旷阔、皇都之神丽、通州舟楫之盛事’,与江南鱼米丝茶之富庶、江河山川之壮丽,江海舟船之巨数,相比相较,似乎又不算是什么‘了不得的’了?

    就那么一趟走马观花,金基种、丁载远等就认定了复汉军一统江山的势头锐不可当。当年汉城的‘意为’,乃是一个彻头彻尾的笑话。

    “上国起兵不过三四载,席卷数千里南国,将来一统天下,势成必然。只是现下其根基尚未稳固。要想说服汉王与太子殿下同意出兵朝鲜,非旦夕可成之事。”

    “我辈且不可沮丧。待来日分头前往各部衙门,亲贵府邸,上书叩首,痛陈危情。”

    “金基种是没有昔年李文翼公之才,但有李文翼之赤诚肝胆。”李文翼者,就是万朝鲜之役时,李朝的大臣李德馨。这人在时任辽东巡抚的郝杰帐下,乞出援兵,立庭痛哭,辞气慷慨。终日不退。郝杰为之动容。未及上奏。便宜调发本镇兵马五千人以副总兵祖承训领之,在七月先渡江来救。结果因敌情不明,外加轻敌,在平壤大败而回。【祖承训就是祖大寿的爹】

    从济州岛坐船直接行到吴淞口,然后富裕的江南,这个时候也正赶上春茶出市,大批的货物顺着长江源源不断的运到上海,运到吴淞港。

    第一次见识到吴淞港外帆影匆匆的一幕的金基种和丁载远,都被那数都数不过来的大小船只惊呆了。这可不是运河里走过的漕船,里头不乏二三百吨的大海船。对于朝鲜来说,二三百吨的大海船已经是了不得的大船了。

    然后就是长江两岸的富庶和广袤。往来穿梭的一艘艘客船、货船,很难让人想象得到,这里去年还在经战争。

    战争的痕迹正在迅速的消褪中,这长江之中滚动的哪里是江水,完全就是无穷无尽的财富。

    这般富饶的土地,这么茂密的人口,如果全力的运作起来,产生的人力、物力、财力,完全的投入到战争中,一统天下将是不可阻挡的。

    沿途一路饱揽了长江两岸繁华后的朝鲜使团,每一个人对陈汉的未来都充斥着信心。

    金基种更是觉得之前朝鲜内部对于陈汉现下的力量的估计有误,如此之陈汉,完全有力量立刻出兵朝鲜的么。

    丢失了南方的满清对比朝鲜确实仍为庞然大物,但他们与陈汉的实力察觉绝不是朝鲜估计的那样接近,而是很悬殊很悬殊的。

    ……

    山东,泰安府东的范家集。

    杨磊紧攥着一杆白蜡杆枪,心里难以平静。复汉军三月里传来消息,让他们在山东动一动,可杨磊他没想到今天自己刚下山来,就跟一队鞑子马兵撞上了。

    这运气真心有够背的。难怪这几天玩骰子,自己输的一塌煳涂。

    这些披着棉甲的鞑子兵,可不好对付。也够凶恶。

    “将军,鞑子来了。”前武举人刘陶远远望见前方尘头大起,小声提醒道。他是杨磊营的副手。可地位虽然很好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