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逸凡在前引路,早有穿着倭国武士服装的店小二迎了出来,哈腰接了他们进去,要安排雅座时,李彦直却道:“在大堂就好。”
店小二本来见他们气派不凡,以为是贵客,十分奉承,一听连雅座都不要,脸上就淡了几分。
这大堂甚是不小,摆着三四十张桌子,看来容得下一百多号人。李彦直到来之前,这里已坐满了七分,他一坐下不久,便又陆陆续续来了二三十号人,若有意若无意地围绕着李彦直这张桌子,各寻位子坐下。
李彦直是从底层爬滚上来的人,目光锐利,眼睛斜了刘洗一眼,低声说了句:“多事!”原来他已看出这刚刚进来的这数十人乃是刘洗背着他安排的秘密护卫。不过李彦直心里虽明白,却也没追究下去,便嗑着瓜子喝茶,且欣赏舞台上的西洋话剧。
这出西洋话剧,请的是一个白奴做导演,那白奴却是葡萄牙军中的一个才子,颇喜音乐舞蹈话剧,战败后被辗转卖到北京,吃尽了苦头,幸好机缘巧合之下被这家“佛郎不机”的老板相中,提拔了他做本店的话剧导演,摆开了场面做起了文化酒楼的生意,一开始是雇了些本地戏子演正儿八经的西洋歌舞,刚开台时倒也火了两三天——北京的士民图个新鲜啊,但很快就无人问津了。老板情急生智,就逼着那白奴导演用西洋话剧演起了本地新闻,这一来可就把这家酒楼给演火了,生意兴隆,一日千里,那老板就干脆把店名也改作了“佛郎不机”。
这时台上演的却是东海之事,描述的是一个华人家庭,老幼五口,因逃荒到了日本本州岛西部,安家立业数年,不想却忽然遭遇到倭岛联军来袭,一个幸福圆满的小家庭登时家业破人流亡,先是逃到了九州岛,跟着又与数万流离失所的在日华人一起,被倭兵追到了大海边,望着大明的方向悲泣,那老人唱道:“想昔日,逃荒到日本,把鱼打,将地垦,好容易做成这家业,又遇上,倭兵来,火热水深,现而今,前是大海,后有刀刃,天地茫茫竟无一处可容身!苍天也,你于心何忍?且再祝祷皇天后土,可怜吾等,不求富贵荣华平安乐,但求个,落叶归根!”
台下之人,心软的便都看得落泪,蒋逸凡叹道:“词也只一般,但其情着实可悯。”又有人叹息道:“朝廷怎么还不出兵,好歹救救他们啊。”
七八个人同声应和:“是啊是啊。这些都是流落海外的大明子民,朝廷正该出兵救护。”
正议论纷纷间,忽然有一少年跳了起来,冷笑道:“你们懂什么!这些家伙,不值得可怜!”
几个老者纷纷道:“你这是什么话!人皆有恻隐之心,看着人家前无去路,后有追兵,就要没活路了,你居然说他们不值得可怜——少年人,你的心是铁打的还是铜铸的?就算是无关系的人也要为他们掉几滴眼泪,更别说他们是我华夏子民,血浓于水呢。”
那少年旁边一个与他差不多年纪的小胖子冷笑起来:“什么狗屁血浓于水!我跟你说:你自己要可怜他,自己可怜去!却干嘛要把朝廷扯下水,叫嚷什么出兵救援!哼!你们别看台上演得这么好,可你们知道这些家伙其实是什么货色不?”
便有人问:“这些人怎么了?”
李彦直也转过了头,听这两个少年说话。
“哈哈,我就知道你们不知道!”那小胖子说:“我们却刚从海边来,所以清楚,我告诉你们:这些人,还在中国时,就都是破落户、流民、乞儿,当初因贪图海外有钱赚,就不顾国家禁令跑了出去,连我大明的户籍都丢了——既然他们自甘做化外之民了,还关我们大明鸟事?现在咱们大明的日子好过了,他们却在外头活不下去了,就纷纷要回来了,讲什么落叶归根——我呸!”
一个书生道:“话也不能这么说,当年他们逃荒逃到了外国,那也是形势所迫,不得已而为之。”
许多人道:“是啊。”
人群中一个商人模样的大笑起来,跟着有大哭三声,别人奇怪,问他怎么了,这商人说:“我笑的是这位读书郎,哭的却是我的一个亲人!”众人不解,那商人道:“这位读书郎坐在这酒楼里,说什么那些破落户逃日本是不得已而为之!好,我就当他们当初是不得意而为之,但大伙儿可知道,这帮人到了日本以后,干的都是什么事情吗?”
“什么事情?”好几个人问。
“他们干的,都是烧杀掳掠、绑票撕票啊!”那商人痛心疾首地道:“而且他们烧杀掳掠、绑票撕票的,不是对着别人,而就是冲着和他们‘血浓于水’的华夏来!我兄长……我兄长……就是被这帮人给害了的!”说到这里竟是声泪俱下。
蒋逸凡看他如此悲戚,料他说的不是假话,他扯了扯李彦直的袖子说:“三舍,这场辩论,可让我想起当年在双屿和王直他们的激辩呢。”
李彦直微微点头,酒楼里不少客人都被那商人感染,均道:“若是这样,那这帮人就实在不值得朝廷出兵了。”却听那商人述说起来破山治下的华人海盗如何坑害到日本经商的华商来,他们说的本是实事,演说起来,亦颇动人。
一个本来支持救援在日华人的老者抚须叹道:“果不其然,果不其然。”
一个后生问他:“什么果不其然?”
那老者道:“我听说,在日本的华夏子民,都服破山那妖僧的统领——这妖僧当初曾与巨寇王直勾结,乃是我大明之敌,跟着他的人,能是什么好货色!”
那商人点头道:“不错,不错!我听说,九州那边的华人,虽是从大明出去的,但他们只认破山那妖僧,并不效忠我们大明,说起来,乃是他们先自绝于大明,平时不烧香,病急乱求佛,对这等没心肝的人,咱们何必用热脸去贴他们的冷屁股?”
渐渐的,人群分成了两派,一派说:“若按这么讲,这些人确实是自作自受,咱们没必要管他们。”另一派却还是说:“但那毕竟是自己人,若我们不管他们,任他们被倭奴屠杀驱逐,实在于国威有损。”
忽然听一个嘹亮的声音说:“国威有损无损,倒也罢了。但另外一件事,却是更为重要!”说话的却是一个青年贵公子,坐的地方和李彦直就隔了一张桌子。
李彦直举目望去,不由得一呆:“他怎么在这里!”
蒋逸凡却没认出那人,就问:“不知公子说的更重要的事情是什么?”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qidian,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第298章 之九十 潜邸内(求月票)()
只见那贵公子站了起来,侃侃而谈:“咱们中华立国的根本,不是刀枪铁马,而是仁义礼智信!海外诸国之所以敬重我们,皆出于此。这日本是我太祖皇帝定下的不征之国,而且据我所知,这次东海生乱以后,他们已派了使者来京城朝拜,其意甚诚,并无屠戮中华在倭子民的打算。人家示诚于我天朝,我们若再贸贸然出兵干涉其国内政,只怕不但日本国人不服,海外诸国也会认为我大明恃强横行,那可就把我中华千年以降的仁信之名都丢光了,而且又破了太祖皇帝的祖训,对国家大局十分不利。”
那些争论的客人见他服饰华贵,言语又文雅,立场又十分官方,一些怕事的就不敢说话,一些没什么文化的甚至听不大明白他的话,就不知该如何接口,一时间酒楼冷了场,却有三数个师爷打扮的人在旁边大叫:“这位公子说得好!”蒋逸凡一听心想这必定是托。
但也有真被他说服的,一个年老儒生就连连点头,道:“我中华的仁信之名,那确实也丢不得。”
那两个冲动的少年和那个商人听这贵公子的立意虽和自己不同,但不干涉日本的意见和自己倒是一样的,就不反对。
蒋逸凡性子反骨,忍不住就逆他两句,却被李彦直拉住了,过了一会,酒楼中议论纷纷,李彦直见那个贵公子已经坐下,这才越过一张桌子,伸手拉了拉他的衣袖说道:“当家的,你怎么跑出来了?”
那贵公子和李彦直坐得虽近,但一直没留心他,这时见到了李彦直大吃一惊,旁边几个锦衣大汉瞧见李彦直对那贵公子拉扯搭话,想也不想就喝道:“放肆!”又有人低呼:“护驾!”锵锵锵二十七八个看客拔出刀来,要喝退李彦直!原来这几十个人都是乔装打扮的。
李彦直和那贵公子同时一呆,便听锵锵锵又是几十把刀出鞘,李彦直这边背后也有二十几个人忽然动手,喝道:“大胆!”又有人低呼:“保护都督!”
这大堂坐着一百多号人,忽然之间有一小半的人拔出了刀,片刻之前还太平热闹的酒楼登时刀光剑影,有的人以为官家来镇压言论,有的人以为是帮会火拼,坐在边角上的赶紧偷偷溜走,陷身刀丛剑林中的抱头大叫:“不关我事!我什么话也没说,只是来看戏的!”
那“佛郎不机”的老板暗暗叫苦:“我说今天生意怎么忽然好了这么多,把大堂都挤满了,原来是来了两帮人,难道是城东老七和城西青眼狼要在这里动手?”
那贵公子甚是尴尬,不知该如何收场,还是李彦直笑了笑,先向刘洗使了个眼色,刘洗忙喝道:“做什么!都给我坐下!”
那贵公子身边一个清秀无须的伴当似乎认得李彦直,也朝他们那边的人喝道:“你们也都给我坐下,这位是……是咱们家的李先生,自己人!少大惊小怪的。这里是京城!乱动刀枪,成何体统!”
两伙从人这才都收刀坐了。
李彦直对那贵公子笑笑说:“当家的,在此偶遇,还想和你一起喝喝茶,谈些民间琐碎事。不料这些下人不懂事,扰了这雅兴,这里没法呆了,咱们还是先回府去再谈吧。”
那贵公子嗯了一声,李彦直拍了拍手,护送他离开,到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