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人之间有间接的关系;贾昌的堂兄贾猫儿;乃是叶畅最信任的心腹;叶畅也尊之为“大哥”。以往贾昌发达了看不起自己的这位堂兄;但现在不同;贾猫儿论身家远远胜过贾昌;多年不往来的亲戚又重新走动起来。
“哦……倒还是有件趣闻;据说在海外发现了一座金岛……”
“金岛?”李隆基顿时感兴趣起来:“果然整座岛都是金的?”
“小臣也是道听途说的;说是有群扬州的豪商;也打着傲来国的主意;大伙合伙儿凑齐了钱;请了水工寻找傲来国。结果遭遇暴风;傲来国未曾找着;倒是找着了一座大岛;岛上有金山一座。水工回来时;身上都是金沙;每个人都成了巨富”
李隆基听得有趣;哈哈笑了起来。
不过他心中对此却是不以为然;这几年;因为傲来国的缘故;大唐从上到下都掀起了一个航海的狂潮;也有不少人声称发现了什么什么的;但是最终都被证实;那只是骗局。
李隆基与别的聪明人一样;隐约觉得;傲来国本身就是个骗局。否则的话;为何在华夏漫长的史书之中;都没有找到这样一个国度。
若真是骗局;叶畅当初布下此局的用心;李隆基隐约也清楚。不过他老了;对于叶畅没有太多的担忧;唯一担忧的就是自己内库中没有足够的钱粮支应他穷奢极欲的生活;或者是他手中的大权会被太子、宰相夺去。
“最初时小臣也以为只是诳人的;后来遇着一人;乃是这些水工背后支持者;他也曾经在长安呆过;后来去扬州办球社;名为王启年者;才知道这一切竟然是真的;他们真在海外寻着了一座金山。”
贾昌说到这;忍不住舔了一下嘴。
发现金山的两个主事人他要么认识;要么就听说过。一个是王启年;一个是黄衫客;这二人不知何时凑到了一处;大约是眼红叶畅发财;也有可能是想学着传奇里说的虬髯客一般;去海外自成一国;总之买了船去探险;还真给他们闯到了后世的台湾新北。因为船上水工中有曾淘过金沙的;在山溪之中发现了金沙;然后便寻到了一处大金矿。
王启年、黄裳客都不是什么收敛的性子;手下也鱼龙混杂;有了这般收获;自然难以保密。
“你识得那发觉金山之人?”李隆基闻言吃了一惊:“果然有金山?”
“他们说倒不是真有金山;但发现一处大金矿是真;在海外大岛之上……啧啧;无怪乎叶十一前些时日又有一文章;说财富自海上而来……”
“那是何文?”李隆基问身边备顾问的翰林学士王维。
王维面色平静:“乃是叶畅之《海权论》;文章至今不过四个月余。”
“四个月余;也就是在剑南时写的了;他倒是悠闲;出兵打仗时还有闲心写这个……前些时日说收复了滇南泽;准备在那筑云南城;也不知如今战况如何了。”
李隆基的话;立刻被脚步声打断;他扬眉望去;却见高力士一脸喜意地过来。
在高力士身后;则跟着李林甫。
李林甫如今分外显老;精力也日渐不济;自从两年前病过一回后;如今是小病不断;隔三岔五便会卧床休养。这让他人瘦得相当厉害;也让他显得更加冷肃严厉。李隆基现在其实很不喜欢李林甫;但急切间;又寻不着可以替代李林甫的人。
今日李林甫的神情也是极为欢喜;脸上带着一股异样的红。
“李卿、高卿;你们二人怎么凑到一块了?”李隆基狐疑地看了高力士一眼;他知道高力士与李林甫向来不是一条心的。
“奴婢在外正好遇着李相公;听得他有好消息;便一起来了。”高力士年纪虽然也大;但精力还很旺盛;腿脚也快;听得李隆基问;便笑着道。
“好消息……那必是叶十一那儿有军报传来了;李卿说说;究竟怎么回事
李林甫下拜行礼;然后贺道:“恭喜陛下;逆贼阁罗凤已授首;其余大小逆党;叶畅亦尽数诛灭”
“哈哈哈哈”这消息让李隆基甚是欢喜:“太和城已经夺下来了?”
“太和城已被推平;所有砖石皆被取走;叶十一欲在其南筑新城;以制洱海之地。”
“我知道;他早前离开时便上奏过;欲以滇南泽、洱海为中心;各筑一城;辖治周边;此二城须由朝廷任命官员;总督周边民政事务;另外再委任云南团练使;兼为云南兵马使;负责军务。”李隆基记得叶畅当初提出的治理云南的方法;当下道:“好;好;我原以为需要一两年时间才能平叛;不曾想他只用了四个余月就成了……犬戎那边可有反应;想来犬戎须得增兵剑川了吧?”
他很清楚;云南完全被大唐控制;会对犬戎产生多大的压力。犬戎对大唐最大的优势就是高原的地理环境;大唐士兵虽然英勇善战;却不适合高原的地理;总是生病而死。但得了云南之后;云南的蛮人亦是习惯了山地高原生活;他们可比汉军更适应高原作战;若大唐将这些蛮人编成军队;使之为前锋攻打犬戎;犬戎今后就有罪受了。
“犬戎不可能增兵剑川了。”李林甫脸色虽红;但神情却甚为镇定;他平静地道:“叶畅先诱犬戎神川守军来援南诏;然后使高适奔袭铁桥城;先在洱海之畔大败犬戎援军;又追袭至铁桥城下;夹击犬戎;斩首万余;俘获三万;神川、剑川;已为大唐疆域矣。”
“什么?”
李隆基手中原本抓着一把米;准备扔给斗鸡场里获胜之鸡的;听得李林甫说到这里;他手不自觉一松;那把米就滑在了地上。
他自觉此生文治武功;古来帝王少有;但在犬戎身上;却没有占到什么便宜;这是他一直以来的憾事。如今叶畅杀、俘近五万犬戎;又夺了神川、剑川;此等功勋;足以弥补他心中的遗憾了。
但胜利来得如此突然;战果如此辉煌;他又有些不相信。若不是叶畅一向以来的信誉;他几乎要以为这是谎报功勋。
定了定神;他肃然问道:“此事真否?”
“千真万确;现在得的还只是军报;军情是从长江至涪州;再越巴山;至洋州;再经子午谷越南山;方才送入长安;臣观上面时间;捷报乃是八日之前传来的;想来剑南节度使的捷报;也很快就要到了。”
“走子午谷……”李隆基先是一笑;这条路他很熟悉;杨玉环喜欢吃荔枝;新鲜荔枝极难保存;便是从涪州走这一条道路送到长安的;前后时间;不过三日。
但旋即他就收敛起笑;因为李林甫后边一句话提醒了他;剑南节度使的捷报;也应该到了。
剑南节度使乃是杨钊;当初被李林甫赶出长安时便心有不甘;一心想着返回长安。本来这次大捷;他可以借机回长安;可偏偏当初他又与叶畅有个约定;军功都不算他的。
李林甫提及此事;其实就是在提醒李隆基;这功劳与剑南节度使杨钊可没有半个开元通宝的关系;就象开元通宝名为开元;实际上并不是李隆基开元年间铸在一样。
换了旁人;暂时遂了李林甫意就罢了;可是这个是杨钊;这些时日;杨家姐妹可没有少哭哭啼啼过。
“好;好……有此等功臣;朕亦不可吝于封赏……这样吧;王学士”
一直没有什么存在感的王维在旁一躬身:“臣在。”
“你草拟一封圣旨;以叶畅总理云南军政事务;兼任剑南兵马使不改……另令剑南支拨有功将士赏赐之物;自今年押解京师之赋税中扣除就是。至于升官授爵之事;待叶卿详奏之后再拟。”
“是”王维拱手道。
他也是大手笔;捋须片刻;便提笔书就圣旨;用过玺之后;将圣旨交到了李林甫手中。李隆基想了想又笑道:“恭喜李卿了;只是要替我好生向令媛赔罪;只怕要留她爱郎在边疆多一些时日。”
他不提杨钊之事;李林甫心中甚至是欢喜;当下便谢恩而出。只要杨钊被牵制在外;李林甫在朝中的地位就没有人能够威胁;至于女婿叶畅是不是因此在外多呆一些时间;李林甫并不是太介意。
既然是自己女婿;为自己做出一定牺牲;那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带着愉快的心情;李林甫出了兴庆宫;回到自己府前;他却没有令车夫停车;而是令车夫载他去叶畅宅。
叶畅宅邸仍在西市那边;李腾空既嫁与叶畅;自然要入主叶宅。原本叶畅出征;问过她是否要回到李林甫府居住;都被她严辞拒绝。在这几个月时间里;她甚至连回娘家都没有回过。
“父亲大人怎么有空过来了……莫非是有李郎的消息了?”见李林甫到来;李腾空出来相迎;她甚为聪明;一看李林甫的模样;便满心欢喜地问道。
“这个……用不了多久;他会回京一段时间。”李林甫笑着道:“前方大胜;他要得胜还朝了”
“啊”虽然有心理准备;李腾空还是捂着心头;只觉得狂喜涌了上来。
叶畅风流多情;喜欢招惹女人是不错;但至少他对李腾空的情谊也没有假;李腾空上面有六个姐姐;那些姐夫们待她的姐姐;没有一个能及得上叶畅待她的。即使是出征在外;也没有说什么“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豪言壮语;相反;利用朝廷传递军情的驿站;每个月少说要送一两封信来给她;不仅和她讲南疆风情;吐露相思之意;还时不时夹带些小礼物。
那些礼物并不贵重:一片树叶、一颗彩色的石头;或者其余什么;直到前些时日;才令信使带来了一个小盒;盒子中有一块石头;叶畅称其为翡翠原石;叶畅在信中说;此石自云南还要西南而来;打磨之后便可得到美玉;将成为云南重要的商品之一。
故此;李腾空对叶畅的情谊;不仅没有因为婚姻和分离而变得淡然;相反;却如酒一般;越陈越香。
“阿耶;不知叶郎何时归来?”她喜悦而急切地问道。
“圣人已经拟了旨意;快的话一个多月后他就会回来。”李林甫见女儿脸上的笑容;笑眯眯地应道。
“此次来是不是就能留在长安了?”李腾空又问。
李林甫脸上的笑容不见了。
第362章 行到尽处须放手
时光飞逝如电。
李腾空跪坐在床榻面前;泪眼朦胧地看着在床上的李林甫。
李林甫现在的情形;不仅仅是尽显老态;而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