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夜唱》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盛唐夜唱- 第431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日本的银山;还有两年前在流求发现的金山;有传闻说这二者皆是叶畅指点才寻到的;故此叶畅财神之名;更为响亮。
    “既是如此……”
    李隆基听得这个理由;不禁怦然心动;李林甫怕老死;他比李林甫年轻不了多少;岂有不怕老死的道理
    听得李隆基要松口;杨钊有些急了;若是李林甫真的到了辽东旅顺;那他还想报复李林甫;就是不可能的事情。
    难道说还派人跑到旅顺去问叶畅老丈人之罪?
    不过;想到方才自己在李林甫府中见到这老奸的气势;杨钊咽了口口水;终究决定;还是什么都不说。
    若是逼得这老奸又回到朝堂上;那更是麻烦;反正将他赶到辽东去;慢慢再来对付叶畅。等叶畅被收拾了;这老奸就算没有断气;也无能为力了。
    想到这里;他脸上堆着笑;仿佛根本不在意这件事情。
    他不反对;李隆基又思忖了会儿;点头道:“既是如此;李卿何日动身;朕令百官相送;朕也亲登城楼;为令尊送行……朕还许你兄弟假;先将李卿送至旅顺;安顿好之后再还长安”
    既然要放李林甫一条生命;李隆基的气魄就显出来;他放得很彻底;不仅仅是李林甫自己;他的儿子们;也都送至旅顺——名义上是成全他们孝道;实际上却是将李林甫的子侄从朝堂之上清出去。
    杨钊心中顿时一喜;这消息传出去;不用他找李林甫麻烦;朝廷上某些人;就会明白;李林甫彻底完了;他们就会象疯狗一般扑来;希望在李林甫身上;撕咬下两块肉……不过有叶畅在;这些人还是会有些忌惮。
    想来想去;杨钊心中很清楚;李林甫能全身而退;最大的倚仗;恐怕就是那个女婿了。
    那个让他们这些呆在长安的人都心生忌惮的人物;现在究竟在做什么?



第363章 一纸诏书速还京
    “果然;象林稻如中丞所言;比起云南土稻;耐旱、耐涝、用时短;产量亦高;只是口感不好;只可为平民口粮;不可供贵人所食。”
    面色黑黝的李白笑嘻嘻地指着面前的早稻稻浪对叶畅说道;虽然一字都没有提自己;可那渴望赞扬的神情;还是令叶畅不禁发笑。
    这两年来;李白算是一改往常好浮夸而不务实的毛病;踏踏实实做了不少事情;先是建云南城;然后又是奉叶畅之命试种象林稻;两件事情;足让他在经营华夏边疆之事上功垂不朽。
    所谓象林稻;就是占城稻;如今还无占城之说;只有占婆;叶畅以汉时地名象林命之;对其之野心;昭然若揭。他一直在鼓动将云南与此时尚在岭南治下的安南合并;另成一道云南道;在他的计划之中;云南道的控制范围;应当包括另一世整个中南半岛;襟两洋而扼要冲。
    不过此事急不来;或许要用一两代人来经营才成。
    “无妨;百姓饥时不挑食;而且实在口感不好;还可以磨成饲料;用于养猪养鸡;总没有人嫌肉口味不好。”叶畅一本正经地道。
    李白大笑起来。
    “中丞说的是;饥时还管什么口感;能填饱肚子就是好的……中丞所制秧马、脱机;事半功倍;当真是巧夺天工”
    秧马原是北宋之后开始盛行;四川出身的苏轼是到了武昌才见到;但如今叶畅就已经拿了出来。至于脱机;则是脚踏式滚桶打谷机;张休耗费了八年功夫;与二十余名巧匠一起;终于能铸造、打磨成合用的齿轮;对于收割甚为方便。
    除了稻田;就是甘蔗田;此时甘蔗尚未成熟;放眼望去;一片碧叶如障如林;叶畅见此甚是欢喜:“今年年景尚好;看来甘蔗能丰收;有足够的糖运出去;这云南商会便也可以建起来了。”
    “东北、西南;十一郎你都建商会以经营之;东南为大海且不说了;那西北呢;听闻十一郎近来屡屡致书信与朝廷、安西;莫非十一郎也准备在西北行边疆之策?”
    叶畅闻言笑容敛起:“倒不是准备在西北行我的边疆之策;是有些担心。
    “哦;十一然且说说;担心什么?”
    “边将好大喜功啊……”
    叶畅这一叹;让李白笑容也敛住;边将好大喜功;确实是一个大问题。特别是胡人充任边将;根本不将大唐将士的性命放在心上;屡屡做出各种令人瞠目的事情。
    这也与叶畅有关;叶畅两年前的大胜;刺激了各方边将;他们也纷纷向周边发动攻击;却不顾自己是否有叶畅在边疆生财的能力。先是哥叔翰;不顾叶畅劝说;强攻土蕃控制下的石城堡;折损将士精锐数万;才夺下这座区区千人镇守的堡垒;紧接着安禄山;在没有充分准备的情况下;与夫蒙灵察合击契丹、奚;他贪功抢先;于天门岭中伏兵败;八万兵马损失怠尽。
    每每这消息传来;叶畅就不禁扼腕叹息;如今大唐边军资费支出已经是开元年间的五倍以上;耗费国家无尽财力;特别是那宝贵无比的人力;却获取边将个人的小小功劳;这实在不是什么明智的事情。
    “高仙芝此人好大喜功;更胜于哥叔翰;而且他军中宿将;向来骄矜;此前又屡战屡胜;我怕他在安西行冒险之事。而且;还有一忧;便是犬戎。如今剑南有我;犬戎无法出铁桥城、安戎城;河曲有哥叔翰;犬戎无法出石城堡;他们能拓展的唯一方向;就是小勃律……”
    面对大唐在铁桥、石城堡的优势;这两个方向;犬戎只能采取守势;而且这两年来;叶畅还屡屡组织蛮人深入犬戎境内;俘虏犬戎军民充当农奴——战果不算辉煌;但足以⊥犬戎头痛万分;那些同他们一般适应高原气候的蛮人;比起汉军可要难缠得多。
    为应对这种情形;犬戎除了加强对东南的防备之外;另外一条选择;就是猛攻安西都护府;尽可以从大小勃律出兵;逼得大唐把国力耗在漫长的补给线上;也迫使大唐不能在剑南或者河西全力向它进攻。
    而此时位于葱岭的诸国;也不是什么好货色;它们周旋于大唐与犬戎之间;还要加上位于中亚的另一个庞然大物大食;借助几家大势力之间的角力;它们小心翼翼地保持着自己的独立。
    “葱岭诸国也难。”李白叹了口气。
    “有何为难;全心向华即可;便是以石国为例;其国三百余城;大多为华人所建;大唐原本为其故国况且;无论是大食还是犬戎;对其都是勒索无度;大唐不唯只要象征性地贡物;还许他们丝路之利……以我所见;就是贪心不足;带价而沽”
    李白笑了笑;在这个问题上没有接口;他对此是有不同意见的;比起叶畅;他更熟悉葱岭一带的情形;毕竟他父亲曾经在那儿做过生意。
    “十一郎;你要当心。”李白没有再提葱岭诸国;却转而说道。
    “什么?”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有李相公在朝中;你是不必害怕什么;但李相公如今年事已高了……另外;太子那边;你要千万当心。”李白又道。
    叶畅讶然看着他;李白的意思;他很明白;只是奇怪的是;一向率直的李白;竟然也有这样的觉悟了。
    “跟你身边两年有余;就算是个白痴;总也得学会些东西吧?”
    叶畅哑然失笑;正待再说;突然间;见蔡明急匆匆地赶了过来。
    “智华;有何事?”
    “朝廷有密旨;召中丞回长安”蔡明低声道:“使者正在城中;中丞速速前去接旨吧”
    “召我还京?”叶畅愣了愣;眉头皱起。
    李林甫在杨钊还京之后;便试图召他回长安;但屡屡被李隆基所阻。叶畅很清楚李隆基的意图;就是绝不让他与李林甫二人同时在长安;以免给杨钊造成太大的压力。
    现在突然召他回长安;却不大可能是述职;那么就一定是长安城中有变。
    “可知何事?”叶畅面色严竣。
    蔡明的神情却有些古怪;看了叶畅好一会儿;然后道:“这个;李林甫罢相了。”
    他是王忠嗣荐到叶畅身边的;因为做事勤恳稳重;叶畅从最初的不重用;到现在已经渐渐信任。但是王忠嗣与李林甫的关系可谓死敌;他亦是极厌恶李林甫;可李林甫偏偏是叶畅岳丈;这样复杂的关系下;这个消息让他面色古怪起来。
    他很想放声大笑;却顾及叶畅的反应;不能笑出声来。
    “罢相?”
    叶畅心中一凛;这确实是一件极为大的事情;好端端的;为何会罢相?
    “原因?”
    “老病。”
    以叶畅对李林甫的了解;如果不是实在动不了;他是绝对不会请辞的;这个“老病”的理由;实在是有些诡异。而且叶畅很清楚;李林甫罢相;杨钊就肯定会上位;以杨钊的性子;绝对不会让他从容入京。
    “事情有些奇怪啊。”李白想了想说道。
    “无妨;我也不是任人宰割的;而且家岳为人;他既只是老病而不是故去;那么定然是留了后手的。”叶畅道。
    既然朝廷召他回长安;他便不再耽搁;先是将高适从新建的大理城召来;将云南三府事务悉以委之——对李白;他终究有些不放心;这位天才诗人没有他盯着;没准就整日醉熏熏的了。
    从云南城到长安;路途遥远;叶畅带着百余人;不可能沿途驿站换马;故此速度快不起来;足足花了一个月时间;到了六月;他才进入长安城;而这个时候;各方的消息也已经达来。
    先是到衙门报备;等待李隆基召见;然后还家。看到自家大门时;他心里突然有些激动;以往他并不把长安城中的这座府邸真正当作自己的家;可现在因为这里有人在等着他的缘故;他真有了家的感觉。
    李腾空没有随他去云南;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以李腾空为人质。叶畅才入大门;便见李腾空拎着裙角急匆匆跑了出来;一见着他;未说话;眼眶先红了
    “别难过;别难过;我回长安;你当欢喜才是。”叶畅笑着道。
    叶畅越是相劝;李腾空就越觉得心中难过。
    无怪乎她觉得心酸;二人成亲已经有两年;两年来聚少离多;共处的时间加起来也没有两个月。若她膝下有子女;那还好说一些;可是她膝下并无儿女;唯有千里鸿雁;寄托相思。
    偏偏这等情形怨不得叶畅;根子还在李林甫与李隆基的相互猜忌;某种程度上说;叶畅亦是受害者。
    “空娘再这般哭;便是不欢迎我了。”见她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